-
1 # 陳一222
-
2 # 你媽喊你回家吃飯
先說兩個例子。
我們村一老太太九十多了,年輕時候挺強勢一人,因為嫌棄兒媳婦生閨女,對兒媳婦不好,現在走不動了,兒媳婦說請保姆可以,但絕對不端屎端尿伺候她!
她兒子也沒辦法,而她又不願意兒子伺候,說兒子是男的,就非要女兒伺候,女兒也七十多了,幾個月下來,她女兒走路已經瘸了,村裡人都說她女兒有可能走她前面……
還有一個,男的,年紀倒是不大,六十多,年輕時候孩子孩子不管,老婆老婆不顧,終於風流夠了,今年突發心梗住院了;兒子三四十歲,正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紀,全額墊付醫藥費不說,天天熬著陪著,都轉到普通病房,可以自由下床了,兒子找了個護工,想著不能再休了,一家人等著吃飯呢!第二天要上班,就一晚上沒去,到處說兒子不孝順……
七十多的女兒,上有老下有小的兒子,什麼都不做,只陪護著自己,不說兒女的身體是否能承受,就單說這個兒子,老子一輩子風流,家裡沒一點底貨,外邊還欠著債,當然,父債子償,要賬的已經要到他家了,他說都算兒子的了。
而且,他兒子結婚也都是自己操持的,他跟客人一樣只吃頓酒席,也就是兒媳婦好,沒要彩禮還一門心思和老公賺錢養家,老子還這麼作天作地,是要讓一家人喝西北風嗎?
老小孩老小孩,人老了,病痛心情不好,鬧情緒,希望家人可以陪著,都可以理解,後輩也應該儘量滿足要求,哄著;誰也有老的時候,老人一生為子女,為家庭真的也很不容易。
可是,偶爾也請替子女考慮一下,不要無形中剝奪了子女健康和生存的條件或者大部分的生活質量。
-
3 # 林語夢溪
到了晚年,很多老人已經失去了老伴,兒女就是最親的人了。如果有病行動不便了,依賴兒女也是正常現象。
父母年輕時,家裡孩子多掙錢少,生活十分貧困。要想把孩子們養大成人,並送進學校讀書,父母得整日操勞,省吃儉用,節衣縮食。好不容易過個年節買點水果點心,他們只能吃上一小口解解饞,其餘全部分給父母和孩子們吃。看到父母高興的樣子,孩子們狼吞虎嚥,吃得不亦樂乎,他們心裡也樂開了花。
轉眼就送走了父母(去世),養大了孩子,自己也該鬆口氣,伸伸懶腰,休息一下了。可腰還沒伸直,就到了風燭殘年的時候了。
俗話說:“老小孩,小小孩”,小時候我們不離父母左右,到老有病了也是如此,非常依戀兒女。
其實老人並不是不願意讓兒女請保姆,就是害怕請了保姆後,兒女不來看望自己,而感到孤獨寂寞。覺得保姆侍候的再好,也不如自己一手養大有骨血關係的兒女親近。
的確有的老人的兒女的歲數也比較大了,身體不太好,有的又生活在外地侍候老人不方面,那就適當的拿一些錢,僱個保姆,來幫助做飯洗衣服等事,以及老人的一些日常費用,讓身邊有條件的子女來陪伴父母,給老人拿藥送水,服侍吃飯睡覺。老人精神好的時候跟他聊聊天,扶著或推著到外面曬曬太陽。
“你把我養大,我陪你到老”,這句富有人情味的話語感人肺腑。我們做子女的,應該盡孝道,儘量滿足老人的要求,不辜負父母的養育之恩。
回覆列表
的確是這樣,老人病了不要保姆非要兒女陪伴左右,兒女如各方面條件限制不方便,老人會很生氣或者悲哀哭啼,認為兒女不孝不想伺候。左鄰右舍鄰居也會在談論,這家兒女不願伺候請保姆。尤其在農村縣城這種保守思想比較嚴重。
實際上各家情況不一,有的兒女們的確沒時間陪伴,加上自己也一把年紀身體狀況也不允許。花錢請保姆不是很好的選擇嗎?可在現實中就是沒法操作。
我家公爹91歲過世,婆婆過世後他一人獨住老宅近20年,他要求:誰家都不去,就住老家老宅由兒子去輪流陪伴住。
我家住外地,我老公又不會燒飯做家務。不行也必須去,不會做飯就經常去飯店買飯打包回去,也有時多買些菜請住本地兄弟來燒好放冰箱裡慢慢吃……就這樣公爹還希望我老公多陪他,說我老公陪他周到。
他就不考慮兒子光顧陪他,自家生活有諸多不便,尤其我老公不適應老宅環境和生活,身體狀況不好延誤就診拖成大疾,治療幾年現在才轉危為安。
你說,這是不是愚孝?
凡事都要從實際情況出發,單強調孝老人忽略自身情況,沒有好身體怎麼陪伴盡孝。
老人也不能認死理,也要顧及到兒女們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