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講科學堂

    太陽是一顆中低質量的恆星,天文學家開始時認為太陽是一顆普通的恆星。但隨著天文觀測手段的進步,天文學家發覺,銀河系中的恆星大部分都是低質量的紅矮星。太陽比85%的恆星都要亮。

    圖:太陽的結構

    太陽在主序星階段的壽命有100億年左右。在此期間,它主要是利用氫的核聚變反應釋放能量。由於氫的核聚變生成物是氦,而太陽的質量無法使氦一產生就開始進行核聚變,而且太陽核心處物質密度非常大,氦不會因為對流擴散。這樣氦就會在太陽的核心中積累下來。

    由於氦沒有發生核聚變,不能產生輻射壓對抗太陽的重力。在重壓下,氦核會被壓縮成簡併態物質,電子簡併壓會抵抗住太陽的重力。隨著氦核的壓縮,氦核周圍的氫也跟著被壓縮。這樣,氫的核聚變效率會提高,釋放出更多的熱量,氦產生的速率也跟著加快。太陽的光度會隨著太陽的年齡而增長。大約每過10億年,太陽的光度就會提高10%。

    圖:太陽的演化

    隨著太陽核聚變反應效率的提高,核心溫度也不斷增長,當核心溫度達到1億度的時候,氦的核聚變條件達到。氦核開始進行核聚變反應,釋放出更多的能量,溫度進一步的提高。

    但由於氦核已經是簡併態物質,而簡併態物質的密度不會隨著溫度的增加而減小。這使得氦核在幾秒內完全燃燒。釋放出來的能量相當於平時的千億倍。這樣的能量足以摧毀木星的大氣。太陽系中的生物只有死路一條。

    人類躲在地底能夠逃過一劫嗎?

    事實上,在太陽發生氦閃前,它已經成為了一顆紅巨星。紅巨星會膨脹到地球的軌道上,將地球吞噬掉。

    圖:太陽紅巨星的比較

    如果人類還生活在太陽系,此時應該移民到了木星或者土星的衛星上了,木衛二和土衛六是一個好去處。

    圖:太陽系現在的宜居帶和太陽成為紅巨星的宜居帶

    氦閃過後的太陽系,行星和衛星的大氣層應該都被摧毀了,即使是僥倖逃過一劫,也會被以後發生的多次氦閃所摧毀。所以,躲在地底並不是一個長久之計。那時的人類應該掌握了長時間航行於宇宙空間的技術,人類應該在發生這一切的前就離開了太陽系。

  • 2 # 時空通訊
    乾脆的回答,不能。

    氦閃是太陽的末日,是太陽完成核心的氫核聚變後,在巨大的引力壓力下,中心溫度急劇上升,達到1億攝氏度,引發了積聚了100億年的氦核聚變,導致巨大能量的爆發。

    這種能量催動太陽外圍氣體急劇膨脹,使太陽半徑擴大到原來的200~300倍,幾千度高溫等離子體吞噬了水星、金星,會不會吞噬地球尚無定論。但一般理論認為,即使地球不被吞噬,也將被烤焦烤糊。

    當然,科學研究認為,距離太陽末日很早之前,也就是距今10億年左右,太陽的高溫和亮度就已經摧毀地球的大氣和海洋了,地球就已經是一個乾枯醜陋的星球,生態早就滅絕了。而太陽末日還在未來的50億年,那個時候你還在實施什麼“鼴鼠計劃”,挖洞積糧,建造什麼地下城,陰魂不散啊?這不是痴人說夢嗎?

    太陽影響對地球生態有決定性作用。不光是在太陽末日,平時太陽有個風吹草動也對地球有很大影響。

    黑子活動激烈時期,耀斑爆發等等,都會影響地球大氣氣候,甚至板塊活動,導致極端天氣和地質災難,從而影響地球生態。除了太陽影響,還有其他天體影響,比如小行星撞擊、伽馬射線暴等都有可能對地球生態導致毀滅性打擊。

    除此而外,人類自身活動導致的溫室效應等環境惡化,也威脅著人類的生存狀態。全球科學家已經兩次聯名發出警告信,陳述幾十年來越來越嚴重的生態危機,警告人類留給我們的時間不多了。

    一些高瞻遠矚有遠見的科學家早就把目光伸向遙遠的深空,尋找人類未來的宜居之地。

    人類首個地外殖民地似乎已經選定了火星,改造火星計劃已經進入了論證和探索階段。百年星艦計劃也在探討中,這個計劃是在100年內建造一艘5萬噸級航天母艦,飛向太陽系以外的深空。

    所以,人類不會等到太陽滅絕,也不會等到10億年後地球成為一個廢棄的星球,應該在最近的幾百年內,就會開始實施地外殖民工程,人類根本無需躲過所謂的太陽氦閃。

    就是這樣,大家覺得怎樣?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諾基亞9 PureView正式釋出,你如何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