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音悅心靈魂

    名言:

    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後其節目。——《禮記·學記》

    好問則裕,自用則小。——《尚書·仲虺之誥》

    敏而好學,不恥下問。——《論語·公冶長》

    讀書好問,一問不得,不妨再問。——鄭燮

    有教養的頭腦的第一個標誌就是善於提問。——普列漢諾夫

    不學不成,不問不知。——漢·王充《論衡·實知篇》

    君子之學必好問,問與學,相輔而行者也。非學,無以致疑;非問,無以廣識。——劉開

    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禽獸不如人,過在不會問。智者問得巧,愚者問得笨。人力勝天工,只在每事問。 —— 陶行知

    故事:

    不恥下問

    一次,孔子去魯國國君的祖廟參加祭祖典禮,他不時向人詢問,差不多每件事都問到了。有人在背後嘲笑他,說他不懂禮儀,什麼都要問。孔子聽到這些議論後說:“對於不懂的事,問個明白,這正是我要求知禮的表現啊。”

    那時,衛國有個大夫叫孔圉(音yu),虛心好學,為人正直。當時社會有個習慣,在最高統治者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後,給他另起一個稱號,叫諡(音shi)號。按照這個習俗,孔圉死後,授於他的諡號為“文”,所以後來人們又稱他為孔文子。

    孔子的學生子貢有些不服氣,他認為孔圉也有不足的地方,於是就去問孔子:“老師,孔文子憑什麼可以被稱為‘文’呢?”

    孔子回答:“敏而好學,不恥下問,是以謂之‘文’也。”意思是說孔圉聰敏又勤學,不以向職位比自己低、學問比自己差的人求學為恥辱,所以可以用“文”字作為他的諡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黑光燈可以做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