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萬里長空夜未央

    《鷓鴣》是唐代詩人鄭谷創作的一首詠物詩,作者因此詩而時譽遠播,人稱“鄭鷓鴣”。

    全詩如下: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遊子乍聞徵袖溼,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應湘江闊,苦竹叢深日向西。

    這首詩透過描寫鷓鴣鳥的外觀、叫聲、人們對鳥鳴的反應,體現了遊子思鄉之情,是詠物詩中的精品。

    鄭谷詩的優點:描寫生動,風格清新《唐詩繹》:無一筆呆賦,而渲染有情,神韻欲絕。《對床夜語》:鄭谷《鷓鴣》詩云:“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裡啼。”不用“鉤輈”、“格磔”等字,而鷓鴣之意自見,善詠物者也。《五朝詩善鳴集》:《鷓鴣》詞應推第一。鄭谷詩的不足:

    鄭谷前半生仕途順利,詩大多是詠物和表現士大夫的清高閒適,流於淺率,缺少社會內容;後半生遭遇朱全忠燒燬長安宮(唐哀帝天祐元年,公元904年),遂棄官回宜春隱居,此時作品中出現寫其奔亡流徙,涉及時局的場景。

    如“荊州未解圍,小縣結茅茨”、“傳聞殊不定,鑾輅幾時還”(《峽中寓止二首》),“十口飄零猶寄食,兩川訊息未休兵”(《漂泊》),“訪鄰多指冢,問路半移原”(《訪姨兄渭口別墅》)等。

    但仍然缺少對國家動盪,人民不幸的深刻理解,沒有杜甫詩中對大眾的人文關懷,因此無法達到真正的一流境界,相信這也是今天的學生朋友們少接觸到其詩的原因。

    鄭谷詩名盛於唐末,號《雲臺編》,而世俗但稱其官,為“鄭都官詩”。其詩極有意思,亦多佳句,但其格不甚高。以易其曉,人家多以教小兒,餘為兒時猶誦之,今其集不行於世矣。(宋·歐陽修《六一詩話》)鄭都官詩非不尖鮮,無奈骨體太孱,以其近人,宋初家戶習之。(明·胡震亨《唐音癸籤》卷八)谷以鷓鴣詩得名,至有鄭鷓鴣之稱。而其詩格調卑下,第七句相呼相喚字尤重複。寇宗夷《本草衍義》引作‘相呼相應’,差無語病,然亦非上乘。(《四庫全書》卷一五一)最後,再欣賞鄭谷的一首佳作《海棠》:春風用意勻顏色, 銷得攜觴與賦詩。穠麗最宜新著雨, 嬌嬈全在欲開時。莫愁粉黛臨窗懶, 梁廣丹青點筆遲。朝醉暮吟看不足, 羨他蝴蝶宿深枝。附人物簡介:

    鄭谷(849年-911年),字守愚,江西袁州(今宜春)人,唐代詩人。

    父鄭史為永州刺史。七歲能詩,光啟三年進士,官右拾遺,歷都官郎中。生逢亂世,際遇坎坷。鄭谷與許棠、任濤等九人時相唱和,時稱“芳林十哲”,“嘗賦鷓鴣,警絕”,故有“鄭鷓鴣”的稱號。鄭谷隱居仰山,有一詩僧齊己以一首《早梅》詩求教,鄭谷將詩中“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的“數枝”改為“一枝”,齊己下拜,當時士子又稱鄭谷稱為齊己的“一字之師”。乾寧三年(896年),昭宗避難華州,鄭谷亦赴華州,“寓居雲臺道舍”,因而自稱詩集為《雲臺編》。其作品有《雲臺編》三卷、《宜陽集》三卷以及《國風正訣》一卷等。

    【關注歷史,欣賞名篇,我是夜未央】

  • 2 # 井底之蛙122

    《鷓鴣》詩的品格確實不高,尤其是近山雞那句,簡直是打油詩的水平。三四寫景也沒能緊扣詩題。倒是五六,能扣到鷓鴣啼聲的意思,不過藝術性非常非常一般。我最欣賞的反而是相呼相應這句,雖說相字重複使用,但是卻能表現出悽切之情。不管怎麼說,這是首被高抬了許多的詩。即使鄭谷本人的作品,比這好的也有許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汝官窯北宋時期在什麼地方燒造的?清涼寺是汝官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