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美中嘉和腫瘤科普
-
2 # 康愛線上
腸道是除了大腦以外最敏感的器官,主要負責消化,每年的5月29日稱為“世界腸道健康日”,據《生命時報》調查,中國每年有10億多人次出現腹瀉和便秘,新增大腸癌患者40多萬,城市發病率高於農村,且就診時多為晚期。無論腹瀉還是便秘,都與腸道菌群密切相關,腸道菌群穩定,便能夠促進營養物質消化吸收、調節機體免疫、保證腸道發揮正常生理功能;當菌群失調時,可能會繼發多種疾病,其中就包括了大腸癌。有研究發現,大腸癌患者和健康人的腸道菌群不盡相同,但是尚未明確腸道菌群在大腸癌發生發展過程中的具體作用,腸道菌群可能是形成大腸癌的因素之一,但炎症反應和其他致癌因素也是誘因,也就是說,沒有某些細菌,大腸癌不會發生,但是有了這些細菌但是沒有炎症反應等因素,大腸癌也不會發生。
為什麼會得癌症?除了連醫學都解釋不清楚的原因外,大家都知道可能會跟基因突變、吸菸、酒精、環境汙染......等等有關聯。
可是,你知道嗎,還有一個“小東西”在默默的影響著癌症的發生和發展,它看不到也摸不著,卻時刻在影響著我們的生活。
它就是——腸道菌群,也叫腸道微生物,是健康人體腸道內寄居的巨大而複雜的微生物群落,它不僅能夠能夠促進癌症的發生及發展,還能促使癌細胞對癌症治療耐藥,並幫助癌細胞進行轉移。
腸道微生物是人體的第二基因組,種類超過1000種,主要包括細菌、真菌和病毒。長期進化過程中,腸道微生物群與宿主形成了一種互利共生的關係,它們依靠腸道獲得生存必須的營養物質,同時也會幫助宿主完成一些重要的生物學功能。
上個世紀90年代,科學家們就認為傳染性幽門螺旋桿菌與胃癌有關,1994年,幽門螺旋桿菌被國際癌症研究機構認定為唯一一個I類致癌細菌。而最新研究發現,根除幽門螺旋桿菌可預防異時性胃癌的發生。此外,已在動物中證實,食子酸鏈球菌、糞腸球菌、脆弱擬桿菌、梭桿菌及肝螺桿菌等多種細菌能夠促進結直腸癌及腸外組織癌症的發生,如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肝癌。過度食用紅肉會增加包括結腸癌在內的腫瘤風險
蛋白質的攝入也會增加腸道微生物水平,在腸道微生物的作用下將氨基酸轉變為亞硝胺,誘導產生DNA烷化和突變。燒烤食物通常被認為與致癌相關,是因為可以被腸道微生物代謝產生損傷DNA的物質。而食物中的纖維經過腸道微生物代謝,其中的代謝物可以預防腫瘤發生,低纖維素的攝入會引起腸道微生物紊亂,導致包括結腸癌在內的多種疾病,另外患有慢性腸道炎症的患者患結直腸癌的風險較正常人高出2~10倍。
有些菌群能使癌症出現耐藥
有一種菌群,它叫具核梭桿菌,是化療後復發的結腸直腸癌組織中最普遍的細菌之一,它能夠調節癌細胞的自噬作用,使結直腸癌對化療出現耐藥。另外,它還能夠幫助癌細胞進行轉移並在遠處轉移灶“落戶安家”,有意思的是,如果使用臨床上常用的抗生素甲硝唑殺死這些“可靠助手”並有效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和腫瘤生長。
有些菌群也可以幫助抗擊腫瘤
一些癌症治療需要依賴腸道微生物群來啟用免疫系統。研究發現,化療藥物環磷醯胺破壞腸道的粘液層,使腸道細菌進入淋巴結和脾臟並激活特定的免疫細胞。而腸道微生物同樣會影響免疫治療的效果。
一個納入80位接受過PD-1抗體或者PD-L1抗體治療的晚期腎癌患者的回顧性研究中,研究者發現,如果在接受PD-1/PD-L1治療前後一個月內,患者使用過廣譜抗生素,平均疾病無進展生存時間幾乎降低4倍(8.1個月vs 2.3個月),此外在有效率、總生存時間方面,也存在明顯的統計學差異。腸道微生物群可以提高免疫細胞對腫瘤發生反應的能力,但究竟是哪些細菌在調節免疫細胞中發揮作用,仍然是一個謎。
益生菌具有能夠改變腸道菌群結構、使致癌物質失活等抑制癌症的作用。益生菌在預防結直腸癌、治療術後併發症、緩解毒副反應以及提高結直腸癌切除術後的生活質量方面有效,但大部分僅在動物研究中得到證實。
溫馨提示:
人體的微生物群構成並不能夠隨意改變,否則更容易出現其他健康問題。對於腸道微生物群的研究仍在繼續,究竟是哪些微生物能夠幫助患有癌症的人、究竟腸道微生物是否可以作為生物標誌物來幫助患者預測抗癌的治療作出反應;值得慶幸的是,科學家們已經意識到了腸道微生物在癌症中的重要作用,而不再忽視和省略,讓我們一起期待科學帶領人類再次抵抗癌症,將癌症變成慢性病將不再是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