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公元

    春聯真的是在明朝發明的嗎?

    不是的,春聯很早就發明出來了。春聯雖然是桃符演變來的,單純的桃符並不能稱為春聯,這是一個極為漫長的演變的過程,但是春聯卻不是在明朝才發明出來的。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副春聯到底是誰發明的?

    五代十國時期,出現了很多不務正業,卻又才華橫溢的皇帝,除了大家最熟悉的南唐後主李煜外,還有一位後蜀末代皇帝孟昶。

    當然,後蜀被宋朝也就是宋太祖趙匡胤滅亡,可見這位孟昶皇帝不是賢明之主,但是他的才名還是得到歷史的認可的,在《全唐詩》裡就有孟昶的一首詩。

    公元964年春節,孟昶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副春聯。

    這位皇帝在後蜀滅亡之前的春節,因為看桃符上的字樣不順眼,也許是所說的吉祥話不對勁,命令自己的達成辛寅遜,在桃符上寫下了“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成為了公認的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副春聯。

    雖然僅僅在一年之後,這位皇帝就被宋太祖趙匡胤俘虜,但是因為孟昶身份的特殊性,這件事情永遠的留在了歷史的記載中,並且成為了後世人們心目中的第一副春聯。

    那麼梁山好漢聚義時會貼春聯嗎?

    不會,因為宋朝時期寫在桃木上的春聯“春聯”,因為不便於更換,所以是需要長時間懸掛的,大多是在楹柱上,被稱為“楹聯”。

    也就是說,梁山好漢雖然會寫“楹聯”,但是想要將春聯寫在紙上“貼春聯”,確實是不可能的。

    寫在紙上的春聯是什麼時候有的?

    春聯寫在紙上,是在明太祖朱元璋一統天下,並且建都南京之後的事情了。

    正是這位開國皇帝親自下旨推行,並且身體力行的寫春聯送給王公大臣甚至是販夫走卒,使得上行下效逐漸流傳全國,最終才成為了現在的春聯,使得“貼春聯”成為了一種傳統。

  • 2 # 頗好筆翰

    首先應該指出春聯不是發明於明朝。

    中國歷史上最早的一幅對聯是五代後蜀主孟昶所撰:“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在這個天下第一聯出現之前,其實就己經有了很長時間的孕育和演化了。最早人們相信桃木有避邪的功能,所以過年要在門口掛桃木牌子。後來人們又想到在牌子上題字,題字的內容又不斷地雅化。在孟昶那裡實現了雅化的質的突破,就誕生了第一幅春聯。

    到了明朝貼春聯己經很流行了。那為什麼會有春聯發明於明朝這一說法呢?這可待是一個誤會。明代陳雲瞻《簪雲樓雜話》中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加春聯一副,帝微行時出現。”上段引文的開頭一句“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看到這一句,就以為春聯從明太祖才開始有的。這就是誤以為明朝發明春聯的原因。這是誤解。“春聯之設”,是指家家戶戶都要張貼對聯成為制度和規定,而不是春聯的發明。試想,在明朝之前,如果春聯還沒有發明出來的話,明太祖實然發出聖旨,要家家戶戶都要貼對聯,誰能做得到啊?明太祖的智商不低,他會發出人們做不到,而強讓人做的聖旨嗎?

    既然春聯在五代就有了,到宋朝想必己經普及。貼春聯在社會上盛行,梁山也是社會的一部分,社會的習俗在梁山上也必然會有反映。

    結論是:梁山上也會貼對聯的。

  • 3 # 徽文化雜談

    春聯早期就是桃符,但是不能認為那時候有春聯,因為不具備普遍性,文化的形成,需要達到普遍性。比如你家過年必須吃餛飩,但是不是認定過年要吃餛飩。春聯的普及需要幾個客觀條件,第一就是紙張的大規模製造,如果紙張很貴,貼春聯自然不可能,宋朝才改良造紙術,元朝對漢文化是壓制,所以明朝才有可能形成春聯;第二,春聯需要大量的識字率為基礎,即便是別人代書,也是要很多的會書寫的人,明朝就具備了這個條件,因為朱元璋對腐敗的零容忍,對科舉的嚴格,很多讀書人當時是不敢做官的,也難以做官,閒散文人流落江湖,為謀生,只能來做私館,帶寫家書。

  • 4 # 阿岔視角

    不過這個說法不合理。因為——

    一、在門上懸掛桃符—— 一邊寫上“神荼”,一邊寫上“鬱壘”;正月初一掛上以辟邪——是從周代就開始的。這其實已經有了春聯的意思。佐證——清代《燕京時歲記》“春聯者,即桃符也。”

    二、中國歷史上 第一幅完整意義上的春聯是五代時期後蜀主孟昶寫的“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不過這副對聯還是寫在桃木符上。

    三、把春聯寫在紙上,貼到門上,應該是宋代開始的。

    四、宋朝的梁山上有沒有貼過春聯?以情理判斷,應該有可能會貼。因為當時這種玩法已經出現可很長時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的安全教育,分清“邊界”很重要,但是為何不可為要告知,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