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筠220418598

    這個還是要看情況而定吧,過年烤火是傳統 驅寒方式,在北方,正月十六是小年,小年早起有個烤火的習俗,把家裡老人跟體弱小孩的衣服烤一烤,說可以去除疾病。一家人圍在一起嘮嘮嗑,其樂融融,確實更有年味。

    在南方的話天氣比較暖就沒有烤火的習慣了,一般在天氣冷的時候隨時都可以烤火,沒有規定在哪個時候烤火。

  • 2 # 笑笑小叮噹

    這還是個挺具體的問題呢!相信有很多像我一樣的農村朋友都依稀記得過年期間天氣比較冷,生點柴火,在家門前就烤起火來,向上串騰、躍動的火精靈把溫暖傳遞給我們,也給春節帶來年的味道。

    誰家生了火,鄰里鄰居就會聚在火旁,嘮嘮家常啊。那究竟什麼是年的味道?我覺得是一種透過類似於烤火等行為或介質的一種溫情,一種人文情感。火它還是火,但是在過去人們取暖裝置不先進的情況下,在春節它實際上又承載著人的情感,對我來說,它又是一種過年的美好而又深刻的記憶。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每個人都要些寄託的人或事,火,就像一個火車站、汽車站,它是一個樞紐,連線著此地和遠方,記錄著過去和現在,牽動著你和我。在春節這個特定的時刻,家人親朋好友一起烤火,是一種團聚,是一種分享,也是一種總結。

    隨著取暖裝置的不斷進步,還有就是環境因素(烤火費柴又汙染空氣)以及人們對溫暖的獲取體驗的追求提高(烤火煙大,烤完後全身都是煙燻味,還不安全,有次我邊烤火邊看書,看得入迷,又靠得太近,結果衣服都燒掉了,我也很無奈啊!),總之,種種原因,烤火取暖在現在,特別是在過年,烤火取暖顯得有些落後了(不是說它就不存在了)。新舊交替之間,必然有衝突。我有時候會想,現在的取暖裝置發達了,會更有年味了嗎?想想,現在的空調、暖氣只要一開,便是享受了,便捷了,人與人之間的參與度、溝通度就下降了,因為這個活動不需要人過多地干預,而像烤火,首先你得有柴吧,燒的差不多的時候要架一下柴吧,火釋放的溫度就那麼多得圍在一起吧,圍在一起總得有事做有話說吧,那時通訊工具也沒像現在這麼發達,聊天、侃大山成了人們的一種調味品。村民們在一起也是無所不談,小到雞毛蒜皮,大到國家政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好不熱鬧。

    而現在,以我之見,烤火不見得就更有年味了。圍坐一起,不是在一起聊天,而是在一起各自玩著各自的手機。在網上我們也可以經常看到有人說年味變淡了,是烤火的錯嗎?是手機的錯嗎?我看未必。那究竟是否是年味變淡了嗎?我覺得,很多時候會感慨年味變淡的人更多的是見證了那些社會迅速變革的一代人吧,就比如我,作為九零後,可以說經歷了些許過年形式、內容的變化吧,若你去問問那些十歲出頭的孩子過年年味的問題,Ta會覺得過年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啊。就比如吧,我看到幾個十幾歲的小孩子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他們的視線的聚集一處:手機,我湊近一看,在玩遊呢,他們喊著叫著,“殺呀”“你衝上去呀”……我走開了,心裡一笑,因為這勾起我許多和曾經小夥伴們的共同回憶,捉魚、放鞭炮、打撲克牌、玩那種插卡的小霸王遊戲……每個時代都有每個時代的印記,你就怎麼能要求現在和原來的一樣呢,況且也做不到啊,你說是嗎?你可以說現在的小學生就怎樣怎樣嗎?你說年味淡了,是過去形式的年味變淡了吧,你也不過是發發牢騷罷了,況且真要回到過去的年味你也不同意、不習慣了。過去的現在不再有了就成了回憶、成了情懷、成了經典。

    只要過年還在,人與人的情感還在,我想不管多久,不管形式怎樣變,適應了現代社會、與時俱進的春節年味就一直都在。

  • 3 # 房屋裝修設計案例

    在農村,很多人家冬天都會燒爐子,不知道算不算你說的烤火,如果算的話就我感覺跟年味沒有關係!

    在我理解,年味是指平時不怎麼做,因為過年才做的事,這樣的話燒爐子是因為冬天需要而不是因為過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搬家以後諸事不順該怎麼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