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08873978285
-
2 # 使用者8107137581681
磁流體發電是一種用熱能直接發電的發電方式。它的基本原理,是使高溫導電流體高速透過磁場,切割磁力線,於是出現電磁感應現象而使得導體中出現感應電動勢。當在閉合迴路中接有負載時,就會有電流輸出。磁流體發電不像傳統的火力發電那樣,要先將熱能轉換成機械能,然後再將機械能轉換成電能。而是直接將熱能轉換為電能。
在磁流體發電裝置中,找不到高速旋轉的機械部件。當導電流體高速透過磁場時,流體中的帶電質點便受到電磁力的作用,正、負電荷便分別朝著與流體運動方向及磁力線方向相互垂直的兩側偏轉。在此兩側分別安置著電極,並且它們都與負載相連,這時導電流體中自由電子的定向運動,就形成了電流。
高速透過磁場的導電流體可以是氣體(如燃氣或惰性氣體)。常溫下的氣體通常是不是導電的,必須將氣體的溫度提高到6000℃以上,才能使氣體電離而形成導電的等離子體。所謂等離子體,就是由熱電離而產生的電離氣體。
氣體的導電效能是與由氣體電離而產生的自由電子數量直接相關的。在高溫條件下,氣體的分子或原子最外層的電子由於熱激發而脫離分子或原子,分離成自由電子和正離子。自由電子的數量越多,則氣體的導電效能越好。
用一般的燃燒使氣體達到這樣高的溫度十分難,並且現有的電極材料和絕緣材料也難以承受這麼高的溫度。所以,通常是在溫度不超過3000℃的燃氣或氬、氦等惰性氣體中,摻入少量的電離電位較低的鹼金屬元素(如銫、銣、鎵、鉀、鈉等)作為新增劑。這些元素的原子在不超過3000℃的較高溫度下就能產生電離,使氣體達到磁流體發電所需的電導率。
磁流體發電中的帶電流體,它們是透過加熱燃料、惰性氣體、鹼金屬蒸氣而得到的。在幾千攝氏度的高溫下,這些物質中的原子和電子的運動都很劇烈,有些電子甚至可以脫離原子核的束縛,結果,這些物質變成自由電子、失去電子的離子以及原子核的混合物,這就是等離子體。
將等離子體以超音速的速度噴射到一個加有強磁場的管道里面,等離子體中帶有正、負電荷的高速粒子,在磁場中受到洛倫茲力的作用,分別向兩極偏移,於是在兩極之間產生電壓,用導線將電壓接入電路中就可以使用了。磁流體發電的另一個好處是產生的環境汙染少。利用火力發電,燃燒燃料產生的廢氣裡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硫,這是造成空氣汙染的一個重要原因。
利用磁流體發電,不僅使燃料在高溫下燃燒得更加充分,它使用的一些新增材料還可以和硫化合,生成硫酸鉀,並被回收利用,這就避免了直接把硫排放到空氣中,對環境造成汙染。利用磁流體發電,只要加快帶電流體的噴射速度,增加磁場強度,就能提高發電機的功率。人們使用高能量的燃料,再配上快速啟動裝置,就可以使發電機功率達到1000萬kW,這就滿足了一些需要大功率電力的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