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ihdzm48155

    《玉階怨》是一首常見的宮怨詩。通篇只有二十個字,“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儘管標題中見一“怨”字,但是在詩中卻無一“怨”字,而是將幽怨之意溢於言外。 且來分析這首詩的詩情蘊藉。詩人用背面敷粉的寫法將“怨”隱藏。詩中的每一句詩都是寫一個實際的事物或行為,它的每一個意象都是確實可以讓我們感觸的。詩的表面,詩人要告訴我們什麼?詩人一字未提。我們細細咀嚼全詩,卻能感覺到那個蘊藏的“怨”向我們走來,漸漸瀰漫全詩,浸透讀者全身心。 這是一首內涵極為豐富,風格極為含蓄的詩。分析全詩,詩中講述的是一個痴心的宮女又或是皇帝三千妃子中的一個在等待皇帝幸臨的事件。女主人公無言獨立在玉階,她在想些什麼呢?詩中沒明說。首句的“玉階生白露,”中的一個“生”字,足見主人公站立的時間之長。也許是從夜幕降臨之始就開始等待了。夜幕降臨又到深夜了,要等待的人還沒有來,露水侵溼了羅襪。次句的“夜久侵羅襪。”看似是一個看不到,聽不見的細節,如果我們和女主人公一起感受的話,就一定能夠體會那種冷暖心自知的感覺。沒有體會的人是無法知曉女主人公內心深處的那份幽怨和孤寂的。 露水打溼了厚厚的羅襪,她在漫長的等待中最後還是希望落空。箇中的滋味,恐怕是隻能意會不能言傳了。屋外實在是太冷了,無奈只好回去吧。“卻下水晶簾,”難道這樣就可以安心入睡了嗎?門可以擋住屋外的露水之寒,可是卻擋不住那皎潔的明月。那輪和女主人公一樣默默無語的月光,竟也不眠,透過水晶簾,照進屋內。於是女主人公更加難眠,索性在那獨自望月。可望而不可及的玲瓏秋月,不正如女主人公要等待的人一樣那麼遙遠嗎?晏殊在《蝶戀花》中寫到:“明月不諳離恨苦,斜光到曉穿朱戶。”同樣是寫思念與守侯,孤枕難眠之人,面對那一輪“不識時務”的明月。兩者的思緒應該是一樣的。李白運用含蓄的手法寫痴情之人。宴殊是用婉約之情寫離情別緒,兩者有異曲同工之妙。 主人公望月的行為孕育著行為背後的思想感情。這種精神上痛苦,即使詩人不說,但讀者仍可見主人公的如怨如訴。詩中的意象看似是單純靜凝的畫面,平淡地述說一系列主人公的行為。沒有一句半語與直接抒發感情的話語,但是全詩的主題卻通過了象外之意很好地表達出來,給讀者以無盡想象的空間。 藉助景物來抒發感情是所有中國古詩的一大特色。中國古典詩詞中的意象一直是詩人表情達意的最好藉助。自然界的變化,物候的變遷,總是能觸動人們心靈深處最柔軟的部分。 在《玉階怨》中,開篇的“玉階”二字可以看出主人公居室的豪華,室內的水晶簾如此晶瑩剔透,足穿羅襪的女主人公,可見她的身份,儀態均與眾不同。但所有這些浮華的背後又隱藏著多少深宮歲月的悲哀呢?夜深露重,羅襪已溼,她真的不知道夜已深了嗎?仍痴痴地望著玲瓏秋月,不知是人憐月,還是月憐人。一樣的孤寂,月無言,人也無言。此刻她們只能對望了。相互陪伴的明月與宮女,幽怨的只是人罷了。 “卻下”二字用的極為傳神,這是詩的轉折,看似不經意的放下水晶簾的動作。卻隱含著主人公的無限幽怨,夜深怨也深,皇帝不會來的了,還是回去吧。回去後又無眠,放著玲瓏的明月發呆。如此複雜的情思紛至沓來,教人如何能眠呢?“玲瓏”二字看似平常,卻見其蘊味,以月之玲瓏襯托人的幽怨,從反面寫正面,更勝於直接描寫。正如前人劉熙載雲:“絕句取徑貴深曲,蓋意不可盡,以不盡盡之,正面不寫寫反面,本面不寫寫對面旁面,須如睹影知竿,乃妙。”這裡的玲瓏也取到了立竿見影的藝術效果。 詩歌的創作講究意境,一些有生動的藝術形象,卻缺乏意境的作品,就在作者對意境的把握不準, 沒有提供恰當的富於暗示人物心理變化的環境。優秀的詩作這這點上總是力求意境美,李白的《玉階怨》中蘊涵著豐富的言外之意。“玉階”、“白露”、“羅襪”,“秋月”等為全詩奠定了基調。詩中不見人物的姿態及心理狀態,詩人看似無動於衷的表現,卻深含著對女主人公極深的同情。取到了象外之意,景外之情,弦外之音的藝術風格。以女主人公的行動來表達其幽怨,給讀者留下想象的餘地。使詩情言近旨遠,此處儘可見詩家所要表達的“不著一字,盡顯風流。”的真意,這也是中國古典詩詞中追求的含蓄美。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都有這樣的體會,將憤怒鬱結於心比暴跳如雷更加顯得威嚴;喜上眉梢比樂得合不攏嘴更深沉,心心相印比赤裸裸表白的感情更加真摯。當我們反映的物件需要給讀者思考的餘地時,我們就不宜說破,而應意不淺露,詞不窮盡為佳。 《玉階怨》全詩深情幽怨,意旨深遠,耐人尋味,思情怨意全在言外,將一個在孤寂深宮中守望等候的女子的怨情帶給讀者,引起強烈的共鳴。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元日古詩意思正確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