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丶登

    衛星電視廣播系統的組成:

    系統由上行發射站、廣播衛星、衛星電視接收網三大部分組成。

    工作原理

    具體組成:

    1.上行發射站(簡稱上行站);其任務是把電視中心的節目訊號經過調製,變頻和功率放大送給衛星。同時也接收由衛星下行轉發的微弱訊號,用來監測衛星轉播節目質量的壞。該部分也稱為控制站,它一般同上行站建在一起。上行站可以建成多座分站和移動站(如車載式)。有的主站還設有遙測遙控和跟蹤設施,可以直接對衛星進行監控。

    2.廣播衛星:它是該系統的核心部分,衛星對地面應該是同步的,它的公轉必須與地球

    3.衛星電視接收站:其作用是接收從衛星上發回的節目訊號,一般有四種類型:

    A.轉發接收站:主要用來接收衛星下發的電視訊號,作為訊號源供設在該地區的電視臺或轉播臺進行播。該站設施較複雜,接收到衛星轉發的微弱訊號後,必須經過放大、變頻、調製轉換,將衛星傳送的調頻訊號變換為殘留邊帶調幅訊號,然後再經過變頻,功率放大,透過天線發射出去,供各家電視機收看節目

    B.電纜網接收站:作用與上述相同,只是透過電纜將訊號分送到各使用者收看電視節目。

    C.個體接收裝置:使用者使用小型天線和簡易接收裝置收看衛星電視節目。

    D.集體接收站:比個體接收天線大,接收到衛星節目後經過各種匹配裝置供多臺電視收看。

    具體工作原理:

    由於C頻段是和地面通訊業務共用的,所以為了避免衛星電視訊號對地面通訊業務的干擾,衛星發射到地面的功率通量密度受到限制(一般EIRP=36dBW)左右。為保證接收影象質量,通常採用口徑為1.8~3.0m的接收天線。Ku頻段的特點是頻率高、頻率範圍寬、通道容量大,是衛星電視廣播的優選頻段。衛星發射Ku頻段到地面,其功率通量密度不受限制(一般EIRP=50dBW)。加上訊號波長短,同樣口徑天線的增益要比C頻段高,因而採用較小口徑的天線(0.5~1.2m)就能獲得滿意的影象。這是世界各國衛星電視廣播的發展方向。 為了充分利用頻段內的無線電頻率,防止相互干擾,又將每個頻段內分成若干頻道。如果不採用數字影片壓縮技術,由於每兩個相鄰頻道之間的頻率間隔均19.18MHz,而衛星下行的電視訊號頻寬一般都大於20MHz,這樣相鄰頻道間的訊號頻帶就相互重疊,形成相互干擾。因此,鄰國或相鄰地區之間,常採用不同頻道和不同極化方式進行衛星電視廣播。通常是將相鄰兩個頻道號的單、雙號分別按水平極化和垂直極化(或左旋圓極化和右旋圓極化)方式工作,以削弱相鄰頻道之間的相互干擾。

    數字頻帶壓縮技術 通常,衛星上一個轉發器只能傳送一套模擬電視節目,而租用一個的年租金約為150~200萬美元。如果採用數字頻帶壓縮技術,則一個轉發器便可同時傳送多套電視節目(例如4套),無疑將大大節省每套節目所需的費用,而且由於電視訊號的數字化,還將大大提高電檢視像的質量。此外,對加擾加密也比較簡單易行,從而可以實現收費電視業務。 電視廣播中心製作好的第3、5、6、7頻道的4路PAL制電視節目和一個輔助數字通道分別送到位元速率壓縮編碼器,再送入四相移調製器(QPSK),輸出70MHz中頻(IF)訊號,光纜、微波傳送到中國電視廣播地球上行站,經上變頻、高功放(HPA),由天線發往衛星。中國於1996年8月1日利用Ku頻段正式開始了經數字影片壓縮的節目傳送任務。在接收站只要以相反過程進行接收、解調、解碼、D/A變換等影片處理,就可以在電視機上顯示出原有的電檢視像了。 衛星電視廣播的地面接收 由於衛星轉發器的體積和質量都受到嚴格限制,轉發器的發射功率一般在幾十瓦到160多瓦。經過3.6萬千米傳輸到達地面,訊號能量受到很大衰減,同時混入了各種噪聲。為了接收如此微弱的訊號,衛星地面接收站必須採用方向性極強的天線來收集訊號能量,並透過低噪聲微波放大器的放大、變換,然後輸入,觀眾才可以收看(聽)到電檢視像和聲音。 最近幾年,衛星電視直播產業在美國、歐洲和亞太地區已得到迅速發展,這類向家庭直播的衛視接收天線口徑一般在0.45m左右。中國的衛星電視廣播主要面向城市地區,為提高收視質量,增加衛視接收頻道,主要透過以城市為單位的有線電視網接收衛星電視,然後再用電纜或微波送入每個家庭,這種衛視接收天線口徑C頻段需要3~3m,Ku頻段需要2.4~4.2m;而賓館飯店和有線電視覆蓋不到的地區,也可採用2.4~4.2m(C頻段)或1.5~2.4m(Ku頻段)天線集體接收入戶。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仙人球真的能在晚上釋放氧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