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
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現代美文:
在大熱的幾天裡,一天到晚,總可聽得蟬聲如沸,小園裡樹木多,所以蟬也特別多,便織成了一片交響樂,簡直鬧得人心煩意亂。天氣越熱,蟬也越鬧,清早就鬧了起來,直鬧到夕陽西下時,還是無休無歇。聽它們的聲音,似乎在喚“知了!知了!”所以蟬的別名就叫知了。但不知它們成日的喚著知了知了,到底知道了什麼。【周瘦鵑:《蘇州遊蹤》】
有人也討厭蟬鳴。這天氣愈熱,太陽愈大,愈是困人的中午,蟬鳴也愈有勁,在客觀上起催眠的作用,因此它被人稱為“懶蟲兒”。……蟬鳴不像蛙叫那樣短促、跳躍,像聲聲鼓點,而是漫長、高亢、執著:“嘶呀……嘶”,好像二胡。因此,在夏季田園交響樂隊中,如果說青蛙是鼓手,那麼蟬便是絃樂師了。試想:炎炎夏日當空,樹枝紋絲不動,連鵝鴨都聚集在樹蔭下的時候,如果沒有這位絃樂師的高亢奏鳴,該會使人感到多麼的寂寞啊!【李伏加:《夏三蟲》】
我在山中,每天聽見的只有蟬聲,鳥聲還比不上。那時天氣是很熱,即在山上也覺得並不涼爽。正午的時候,躺在廊前的藤榻上,要求一些的涼風,卻見滿山的竹樹梢頭,一動也不動,看見足底下的花草也都靜靜地站著,似老僧入了定似的。風扇之類既得不到,只好不斷地用手巾來拭汗,不斷地在搖揮那紙扇子。在這時候,往往有幾縷的蟬聲在檻外鳴奏著。閉了目,靜靜地聽了它們在忽高忽低,忽斷忽續,此唱彼和,彷彿是一大陣絕清的樂陣,在那裡奏著絕清幽的曲子,炎熱似乎也減少了,然後,朦朧地睡去了,什麼都覺不得,良久良久,清夢醒來時卻又是滿耳的蟬聲。【鄭振鐸:《蟬與紡織娘》】
古詩:
詠蟬
西陸蟬聲唱,南冠客思深。
不堪玄鬢影,來對白頭吟。
露重飛難進,風多響易沉。
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
現代美文:
在大熱的幾天裡,一天到晚,總可聽得蟬聲如沸,小園裡樹木多,所以蟬也特別多,便織成了一片交響樂,簡直鬧得人心煩意亂。天氣越熱,蟬也越鬧,清早就鬧了起來,直鬧到夕陽西下時,還是無休無歇。聽它們的聲音,似乎在喚“知了!知了!”所以蟬的別名就叫知了。但不知它們成日的喚著知了知了,到底知道了什麼。【周瘦鵑:《蘇州遊蹤》】
有人也討厭蟬鳴。這天氣愈熱,太陽愈大,愈是困人的中午,蟬鳴也愈有勁,在客觀上起催眠的作用,因此它被人稱為“懶蟲兒”。……蟬鳴不像蛙叫那樣短促、跳躍,像聲聲鼓點,而是漫長、高亢、執著:“嘶呀……嘶”,好像二胡。因此,在夏季田園交響樂隊中,如果說青蛙是鼓手,那麼蟬便是絃樂師了。試想:炎炎夏日當空,樹枝紋絲不動,連鵝鴨都聚集在樹蔭下的時候,如果沒有這位絃樂師的高亢奏鳴,該會使人感到多麼的寂寞啊!【李伏加:《夏三蟲》】
我在山中,每天聽見的只有蟬聲,鳥聲還比不上。那時天氣是很熱,即在山上也覺得並不涼爽。正午的時候,躺在廊前的藤榻上,要求一些的涼風,卻見滿山的竹樹梢頭,一動也不動,看見足底下的花草也都靜靜地站著,似老僧入了定似的。風扇之類既得不到,只好不斷地用手巾來拭汗,不斷地在搖揮那紙扇子。在這時候,往往有幾縷的蟬聲在檻外鳴奏著。閉了目,靜靜地聽了它們在忽高忽低,忽斷忽續,此唱彼和,彷彿是一大陣絕清的樂陣,在那裡奏著絕清幽的曲子,炎熱似乎也減少了,然後,朦朧地睡去了,什麼都覺不得,良久良久,清夢醒來時卻又是滿耳的蟬聲。【鄭振鐸:《蟬與紡織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