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櫻子樂生活
-
2 # 照顧媽媽的女兒
有的是怕給孩子添麻煩,有的是和兒媳合不來,其實上養老院也挺好的,一日三餐很及時,在兒子家自己能做還行,不能做,就得等孩子們下班才做,孩子們上了一天的班也很累,還不如上養老院呢,等孩子們休班了或是孩子們上養老院看看父母,或是父母上孩子家待兩天也挺好的,啥事別太較真兒,順其自然吧
-
3 # 秋日之私語
回答《很多喪偶的老人,寧願去養老院也不願跟兒子一起住》你怎麼看?
這個問題很簡單沒得考慮。我是五零後,就我個人而言,也會毫不猶豫的選擇獨立生活或去養老院。不會和子女一起。
首先,這個年齡的人,子女早已成家立業,有了自己的家庭、孩子。他們需要工作、養家和培育下一代,他們還在奮鬥中。現代社會和我們工作時期的壓力是天壤之別,除了他們自己,他們的子女也進入了學習階段,作為家長誰願意輸在起跑線?於是,他們還要操持子女教育,賺取教育經費,為孩子的成長規劃出路,各種課外學習和工作讓他們自己忙的不亦樂乎。你還忍心打擾他們?
再者,兩代人的家庭早已各自為政,形成了各自的生活方式已成固化,誰來遷就誰都難。不如繼續按部就班各自為政的過日子,這樣都舒坦。節假日能團聚一下感覺挺好的。
時代不同、年齡不同,價值觀、處事觀,都不同了。這可能就是所謂的“代溝”吧。和子女溝通不暢時他們都用“代溝”作為結束語,倒也好省的鬧的心都不快,還傷了感情。就連和外孫女交流起來反駁不了我,而又不想接受時也用一句“姥姥,這是代溝”。所以,有了代溝一起生活會出現各種不和諧,這使得三代人都不舒服。
再論身體,隨著年齡增長。能為子女幫忙或做點力所能及的事也越來越少,看著他們忙碌而幫不上忙是一種什麼心情?一旦自己生病,還會增加他們的負擔,心情更會沉重。我一直認為,養育子女是自己的選擇,他們曾帶給我們無數的歡樂。養育決不是為防老。他們越幸福,我就越幸福。各過各的真的挺好。
現在“養老院”已有多年的辦院經驗,形成了一定的規模,也越來越規範。一提養老院肯定會有朋友會論價格,我認為按自己的收入尋自己能及的就好。而且社群居家養老服務體系也開始示範運作,相信會越來越被老年群體接納。
這樣,和子女互不打擾,各自為政,過自己想要的日子。不是很好嗎?大家覺得呢?
回覆列表
自己老了,可兒子還年輕,正處於奮鬥期,不想給孩子添亂。
在我的老家,我見過很多空巢老人,寧願選擇自己一人居住(或去養老院)也不願意去跟兒子一起住。
我家鄰居就是一個近90歲的老太太,目前也是一人居住,我曾問過她:自己一個人不孤獨嗎?而且年齡大了,做很多事也不方便,為什麼不去和兒子一起住?
她說:“兒子曾多次請我去和他們一起住,但城市的生活我住不慣,而且孩子也不容易,事業剛有點起色,不想給他添亂,我一個人,挺好的……”我看得出話語背後的心酸與無奈,或許這就是很多孤寡老人,寧願一個人生活(去養老院),也不願跟兒子住的原因之一。
兒子已成家,不想因自己的存在為兒子增添經濟負擔及引起不必要的家庭糾紛。很多喪偶老人不願與兒子一起住的原因,其中一點也是不願因自己鬧的兒子新成立家庭的不愉快。
婆媳關係一直以來都是一個問題,相處的好,皆大歡喜,相處不來,問題也就來了。
劉大姨是我家親戚,我們兩家離的近,平時關係也挺好,她曾與兒子住過一段時間後又返鄉過上了一個人的生活。透過嘮嗑,我們才知道原來是因為自己的加入使兒子家庭總鬧矛盾所致。
“兒子待我挺好的,就是兒媳不怎麼好好待我,在兒子家住一段時間,知道兒子也不易,平時的生活費都是我養老的錢,可是感覺我的存在,兒子與兒媳老是鬧矛盾,弄的我也生活不好,不如一人生活的自在……”劉大姨陳述道。
為兒子家帶孩子,身體勞累吃不消,不如一個人自在。很多喪偶老人,和兒子一起住,就擔負起了照顧孫子的責任(有時也連帶著做家務,做飯等),每天上下學接送,一日三餐的準備,有時孩子想要出去玩還要陪著……身體年邁,實在是力不從心啊。這也是很多喪偶老人寧願去養老院,也不願跟兒子一起住的原因。
結語不想給兒子添亂、不願引起兒子家庭的矛盾、照看孫子身體吃不消。以上就是我對喪偶老人寧願去養老院,也不願跟兒子一起住這一問題做出的原因總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