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465424935672

    有境界與無境界

    讓我們從王國維對姜夔的批評開始走近姜夔:

    “古今詞人格調之高,無如白石,惜不於意境上用力,故覺無言外之味,弦外之響。終不能與第一流之作者也。”——《人間詞話》第四十二則

    “南宋詞人,白石有格而無情。”——《人間詞話》第四十三則

    從中不難看出,王國維是以“境界說”為前提,著眼於“格調”與“意境”來衡量詞之高下的。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第一則就提出:“詞以境界為最上,有境界則自有高格,自有名句。”又進一步解釋說“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優劣。”“境非獨謂景物也。喜怒哀樂,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否則謂之無境界。”

    正是從這個角度,王國維認為姜夔的詞雖然在格律音韻方面超乎眾人,但卻在抒寫真景物,真性情方面,顯得沒有深意,缺少言外之味,弦外之響。

    一般來說,能否寫出真景物、真感情,很大程度上取決於詞人的生命體驗是否深刻。姜夔少年孤貧,屢試不第,終生未仕,一生轉徙江湖。也可以說他一生都是落魄潦倒,而他在幾十年悲傷歲月裡在做著不屈的恆久掙扎,並把這種掙扎轉化為文字,把自己人生的悲哀融入詩詞。既有著深刻的生命體驗,應該能寫出深刻真摯的詞句。為什麼王國維會說他“有格而無情”呢?王國維認為,詞人有主觀之詞人,有客觀之詞人。主觀詞人強化自己的內心體驗並能使之極端外化為文字,如李煜、如李清照,強烈的主觀情緒一覽無餘,讀者很容易被感染而產生共鳴。而客觀詞人卻往往比較剋制,注重以理化情,即使極度的悲喜也要曲折婉轉地表現,因為內斂,所以我們往往只看看字句本身的美,而很難體會到詞人內心的愁腸百結。如溫庭筠,如晏殊,如歐陽修。姜夔應該也屬於客觀詞人。所以他的風格便是清空騷雅、深幽蘊藉。清·劉熙載《藝概》卷四評姜夔詞曰:“白石才子之詞,稼軒豪傑之詞。才子、豪傑,各從其類愛之,強論得失,皆偏辭也。姜白石詞幽韻冷香,令人挹之無盡。擬諸形容,在樂則琴,在花則梅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難道已婚未育就一定要低三下四求著找工作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