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風24

    要多多理解孩子

    所謂理解萬歲,每個孩子都渴望得到成人的理解,渴望父母不僅能照料自己的日常起居,而且更能理解自己的想法和行為,現實生活中不少孩子的逆反就是由於得不到家長的很好理解而造生的。因此我們說,要想讓孩子聽家長的話,家長首先要聽孩子的話,做一個好的傾聽者,只有聽的多了,才能對孩子有更多的瞭解,才能更好地走進孩子的內心世界,才能拉近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才能使孩子與家長多一份親近,才能在批判教育孩子時少一些武斷和魯莽,才能使孩子更容易接受家長的意見,一個好的傾聽者往往比一個雄辯的批評家更能有效地解決孩子的逆反問題。在分了解了孩子所思所想之後,家長可以對孩子的一些不正確的想法和判斷進行修正,可以明確地指出他的哪些想法和判斷是不對的,是家長不能同意和接受的,但在否定孩子的同時家長也有必要表達出對他的分理解,孩子如果感覺家長態度是和藹可親的,對自己是能夠理解的,是能夠設身處地為自己著想的,他自然也會樂於接受家長的意見,而不會再與家長對著幹了。

    給孩子樹立好的榜樣

    可以說對於孩子的逆反,父母也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有些家庭的父母沒有給孩子做好表率,夫妻之間不能和睦相處,在家裡經常口角不斷,遇到事情不懂得協商解決,不會控制自己的情緒,經常為了一點點小事而爭得面紅耳赤,無休止的大吵大鬧,孩子眼裡平時對大人的這些做法看多了,他就自然會受到影響,自然就會跟著大人學,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逆反的習慣。還有些家長對孩子的要求很高很嚴格,對自己卻很低很放任,整天督促孩子要刻苦努力地學習,自己卻從來不讀書不看報;教育孩子要尊重長輩,自己卻背地裡經常抱怨公公婆婆的不是;訓導孩子要講究文明禮貌,自己卻舉止粗魯出口成“髒”。 面對這樣的父母的管教,孩子心裡當然會很不服氣,他會認為當父母的許多事情都沒做好,憑什麼總是要求自己這樣那樣因此,為了使孩子更服管,做父母必須首先檢查一下自己的行為,看看自己是否給孩子樹立了好的榜樣,是否給孩子營造了良好的家庭氛圍,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長自己有沒有做到。

    對孩子不溺愛不放任

    溺愛是一種很不好的家庭教育方式,它會給孩子帶來許多壞處,也極易造成孩子的逆反,如果家長從小就對孩子百依百順,孩子說向東就向東,孩子要星星就決不給他月亮,也不管孩子的要求合理不合理,只是一味地無原則的遷就,孩子漸漸地就會養成凡事都由著自己性子來的習慣,就會變得聽不進任何不同的聲音,於是當家長想糾正孩子的某個行為時,他可能連想都不用想,條件反射式地就開始反抗起來。對於孩子的無理頂撞,家長也不能放任自流聽之任之,不要認為孩子對自己的頂撞不算什麼大事情,不要以為孩子的年齡還小,等他長大了自然就會糾正過來,事實上如果家長採取不聞不問的方式來對待,孩子的頂撞只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本加厲,因為孩子一旦發現大人是可以接受和容忍這種行為的,他就會誤認為這是一種有效的表達方式,他也會越來越頻繁地使用這一武器,甚至會把頂嘴擴大到家庭以外的範圍,比如用在學校身上。

    淺談逆反期孩子的家庭教育

    長期以來,子女的少年時代的教育問題為人們所普遍關注。孩子在這個時期,所表現出來的個性心理特徵也會呈現明顯的的特點和差異。因此,在教育過程中,我們必須按規律辦事,根據不同的時期,孩子所呈現不同的特點,有區別地對處於逆反期內孩子採取耐心細緻的引導。針對這個問題,我談一點自己的看法和做法。

    所謂逆反期,即孩子到十一、二歲的時期,這時絕大數已進入中學,也有少數仍在小學五、六年級學習。孩子在這個年齡階段,常常呈現出一些反常舉動,應引起家長的高度重視,對條件逆反現象要認真分析,正確對待,同時採取正確的科學態度和方法進行教育,這對孩子的成長至關重要。

    一、逆反現象的特點分析。

    孩子的逆反行為在家庭生活中表現得尤為突出,不願聽家裡人的話,對家裡人反感,常唱對臺戲,你說東他說西,你讓他這樣幹他偏要那樣幹,性情煩躁不安,幾乎沒有順心的時候,沒有開心的事兒,要麼不理睬人,要麼發無名火,十分不近情理,有時把家裡吃的用的拿出去與別人分享,有的還愛惡作劇,有的甚至捉弄老人、殘疾人,更有甚者還以偷盜、打架為樂。處於這個時期的孩子的不良心理的表現是多方面的,如由於對新環境的不適應而產生的畏懼、抑鬱、緊張、煩悶心理;因學習壓力大而產生的厭倦、焦慮、自卑或狂妄心理;因人際關係不好而產生的孤傲、嫉妒、多疑心理;因對生理變化不理解而產生困惑、敏感、疑慮、早戀等,這些心理上的失調,將嚴重影響學生的健康成長。

    現在,有逆反現象的孩子越來越多,在城市裡幾乎具有普遍性,但逆反期不是孩子成長過程中必須經過的階段,既不是孩子在身體發育過程必然出現的一些自然生理現象,也不是孩子性格行為發展過程中的必然表現,它是家庭教育不恰當造成的,與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冒菜和麻辣燙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