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課》這篇小說別出心裁,既沒揭露敵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寫法華人民的反抗,而是用第一人稱小弗郎士的見聞、感受表達出來的。
本文的最大特點就是透過兒童角度去反映國土被敵人侵略後,法華人民所表現出的悲憤心情與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而這種愛國主義精神的表現,是透過作者巧妙的將小弗郎士放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內在的情感的細膩刻畫。
首先,內在的情感因素實際上是小弗郎士豐富、真實的內心世界。
一是小弗郎士善良的天性。上學路上的優美景緻,令小弗郎士感覺到“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但他終竟還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走過鎮公所佈告牌前、鐵匠向他喊話時,他依然沒有停下來,“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先生的小院子裡”。這說明貪玩的小弗郎士平時的調皮歸調皮,但他的天性是善良的,這是他在最後一堂由韓麥爾先生所教授的法語課上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之情。
二是小弗郎士心靈情感的昇華。小弗郎士聽到韓麥爾先生宣佈這是“最後一堂法語課”時,很自然地迸發出“啊,那些壞傢伙”的強烈情感。在這裡,“壞訊息”與“壞傢伙”等這類詞彙正說明小弗郎士的幼小心靈裡有著明顯的對“普魯士”強侵行為憎恨的感情。面對如此不可抗拒而又如此冷酷的現實,他後悔、懊惱、慚愧,“書第50頁‘天啊……來的。’”這正是小弗郎士真正的內心想法,小弗郎士突然開始感到祖國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他悔恨自己沒有好好學習,愛國之心在此時此刻也表現的那麼強烈,他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過去討厭的法語分詞一下子變得那麼可愛了,他眼裡的一切都跟“祖國”兩個字緊緊地不可分開了。此時他的愛國情感已上升到最高。
其次,在於外在因素的揭示。
“外在因素”指的是小弗郎士生活的社會環境,即他周圍的人們對他施加的多種影響,這些外部影響因素實際上是小弗郎士愛國情感的激發。
(一)情感的激發。在課堂上的所見所聞是對其愛國情感的導火線的點燃。格外安靜的教室,身穿禮服、神色莊嚴的老師,用顫抖的手翻著破舊的初級課本的鎮上的人們。上課前的這些反常氣氛,令小弗郎士難堪得臉紅、心慌與“吃驚”;韓麥爾先生莊重的穿戴更是令小弗郎士“詫異”,而當他聽老師說了“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已經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了”,“心裡萬分難過”,“啊,那些壞傢伙,他們貼在鎮公所佈告牌上的,原來就是這麼一回事”。從他用“壞傢伙”這個字眼裡看得出他已經意識到普魯士侵略者的侵略行徑。“心裡萬分難過”有他對敵人的恨,更多的是他對失去學習祖國語言機會的痛苦心情。對於小弗郎士來說,熱愛法語是他熱愛祖國的同義語。
(二)情感的流露。在小弗郎士從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裡,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的神態中感覺到老師“好象要把這小教室裡的東西都裝在眼睛裡帶走似的”的心理,是他對老師的同情和理解是他們在熱愛祖國、熱愛祖國語言這一基點上的默契。這時小弗郎士的內心被強烈的觸動,此時的他已強烈感受到了鎮公所佈告牌前圍觀的人群那憤激的情緒,併為自己未曾“好好學習”而深深懊悔。韓麥爾先生為“紀念這最後一課”而“穿上那套漂亮的禮服”令小弗郎士“詫異”進而感動,韓麥爾先生真誠反思學生與家長平時不夠重視學習的現象、對自己從前放鬆學生的學業的做法進行痛切的自責,也引發了小弗郎士的自責與悔恨。習字課上韓麥爾先生所發的新字帖“好象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裡飄揚”以及大家“專心”寫字的神態、教室裡“安靜”的氣氛,無不令小弗郎士深受感染。
(三)情感的爆發。“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之後,小弗郎士從先韓麥爾生慘白的臉色感到他對祖國的熱愛,對失去祖國的痛苦心情。小弗郎士感到韓麥爾不僅是一位法語教師,而且是一位愛國志士。韓麥爾先生與學生告別時的情景令人痛切而心碎,韓麥爾先生“臉色慘白”,哽咽得說不出話來,“使出全身的力量”在黑板上寫下“法蘭西萬歲”幾個大字後“頭靠著牆”“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這一幅令人心碎的舉止和表情中,韓麥爾先生面對祖國被佔領的殘酷現實陷入了極大的痛苦。這一告別場面深深定格在小弗郎士的腦海裡,久久揮之不去。正是在這個特定的時刻,在這個特定的情境氛圍裡,小弗郎士從老師與同學們身上、從鎮上所來的人們身上受到了感染,引發了情感共鳴,從而激發出一種強烈的愛國情感。
作者正是這樣巧妙的從一個不懂事的兒童視覺,在作者既著力揭示小弗郎士愛國情感的外在因素,又深入其內在的思想情感因素挖掘,從外因與內因的有機結合上成功地塑造出了小弗郎士個性鮮明、感情豐富的愛國者形象。
《最後一課》這篇小說別出心裁,既沒揭露敵人罪行,也未直接描寫法華人民的反抗,而是用第一人稱小弗郎士的見聞、感受表達出來的。
本文的最大特點就是透過兒童角度去反映國土被敵人侵略後,法華人民所表現出的悲憤心情與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而這種愛國主義精神的表現,是透過作者巧妙的將小弗郎士放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內在的情感的細膩刻畫。
首先,內在的情感因素實際上是小弗郎士豐富、真實的內心世界。
一是小弗郎士善良的天性。上學路上的優美景緻,令小弗郎士感覺到“比分詞用法有趣多了”,但他終竟還能管住自己,“急忙向學校跑去”。走過鎮公所佈告牌前、鐵匠向他喊話時,他依然沒有停下來,“上氣不接下氣地趕到先生的小院子裡”。這說明貪玩的小弗郎士平時的調皮歸調皮,但他的天性是善良的,這是他在最後一堂由韓麥爾先生所教授的法語課上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之情。
二是小弗郎士心靈情感的昇華。小弗郎士聽到韓麥爾先生宣佈這是“最後一堂法語課”時,很自然地迸發出“啊,那些壞傢伙”的強烈情感。在這裡,“壞訊息”與“壞傢伙”等這類詞彙正說明小弗郎士的幼小心靈裡有著明顯的對“普魯士”強侵行為憎恨的感情。面對如此不可抗拒而又如此冷酷的現實,他後悔、懊惱、慚愧,“書第50頁‘天啊……來的。’”這正是小弗郎士真正的內心想法,小弗郎士突然開始感到祖國的一切都是那麼美好,他悔恨自己沒有好好學習,愛國之心在此時此刻也表現的那麼強烈,他一下子成熟了,懂事了,過去討厭的法語分詞一下子變得那麼可愛了,他眼裡的一切都跟“祖國”兩個字緊緊地不可分開了。此時他的愛國情感已上升到最高。
其次,在於外在因素的揭示。
“外在因素”指的是小弗郎士生活的社會環境,即他周圍的人們對他施加的多種影響,這些外部影響因素實際上是小弗郎士愛國情感的激發。
(一)情感的激發。在課堂上的所見所聞是對其愛國情感的導火線的點燃。格外安靜的教室,身穿禮服、神色莊嚴的老師,用顫抖的手翻著破舊的初級課本的鎮上的人們。上課前的這些反常氣氛,令小弗郎士難堪得臉紅、心慌與“吃驚”;韓麥爾先生莊重的穿戴更是令小弗郎士“詫異”,而當他聽老師說了“這是我最後一次給你們上課了。柏林已經來了命令,阿爾薩斯和洛林的學校只許教德語了”,“心裡萬分難過”,“啊,那些壞傢伙,他們貼在鎮公所佈告牌上的,原來就是這麼一回事”。從他用“壞傢伙”這個字眼裡看得出他已經意識到普魯士侵略者的侵略行徑。“心裡萬分難過”有他對敵人的恨,更多的是他對失去學習祖國語言機會的痛苦心情。對於小弗郎士來說,熱愛法語是他熱愛祖國的同義語。
(二)情感的流露。在小弗郎士從韓麥爾先生“坐在椅子裡,一動也不動,瞪著眼看周圍的東西”的神態中感覺到老師“好象要把這小教室裡的東西都裝在眼睛裡帶走似的”的心理,是他對老師的同情和理解是他們在熱愛祖國、熱愛祖國語言這一基點上的默契。這時小弗郎士的內心被強烈的觸動,此時的他已強烈感受到了鎮公所佈告牌前圍觀的人群那憤激的情緒,併為自己未曾“好好學習”而深深懊悔。韓麥爾先生為“紀念這最後一課”而“穿上那套漂亮的禮服”令小弗郎士“詫異”進而感動,韓麥爾先生真誠反思學生與家長平時不夠重視學習的現象、對自己從前放鬆學生的學業的做法進行痛切的自責,也引發了小弗郎士的自責與悔恨。習字課上韓麥爾先生所發的新字帖“好象許多面小國旗在教室裡飄揚”以及大家“專心”寫字的神態、教室裡“安靜”的氣氛,無不令小弗郎士深受感染。
(三)情感的爆發。“教堂的鐘敲了十二下”之後,小弗郎士從先韓麥爾生慘白的臉色感到他對祖國的熱愛,對失去祖國的痛苦心情。小弗郎士感到韓麥爾不僅是一位法語教師,而且是一位愛國志士。韓麥爾先生與學生告別時的情景令人痛切而心碎,韓麥爾先生“臉色慘白”,哽咽得說不出話來,“使出全身的力量”在黑板上寫下“法蘭西萬歲”幾個大字後“頭靠著牆”“只向我們做了一個手勢”。這一幅令人心碎的舉止和表情中,韓麥爾先生面對祖國被佔領的殘酷現實陷入了極大的痛苦。這一告別場面深深定格在小弗郎士的腦海裡,久久揮之不去。正是在這個特定的時刻,在這個特定的情境氛圍裡,小弗郎士從老師與同學們身上、從鎮上所來的人們身上受到了感染,引發了情感共鳴,從而激發出一種強烈的愛國情感。
作者正是這樣巧妙的從一個不懂事的兒童視覺,在作者既著力揭示小弗郎士愛國情感的外在因素,又深入其內在的思想情感因素挖掘,從外因與內因的有機結合上成功地塑造出了小弗郎士個性鮮明、感情豐富的愛國者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