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高挺真

    現在就有一種傾向,導師的科研專案既讓學生幫忙,又想把功勞據為己有,導致師生之間產生矛盾。前些日子聽說有一對師生為爭發明權鬧翻了,很讓人遺憾。按理說導師交給學生的任務應當和所學科目對口,這樣可以教學相長不影響專業學習。如果不對口,是額外的負擔那就應該分出個主次,以不影響學業為好。我身邊有一個正面的例子。是搞橋樑工程的,導師拿到專案,和學生一起設計圖紙,學生讀研時就己經掙錢了。

  • 2 # 帥小西De

    不曉得在推行的導師制度改革,是否能改變當下導師和研究生之間的信任缺失。目前,高校、研究院所等普遍採用單導師制,大部分是在錄取後透過《導師意向選擇表》雙方互選。鑑於有機會參加研究複試階段綜合面試環節的導師僅為學科部分導師,其餘導師無法根據一個考生姓名、初試、複試成績來確定自己的學生,相對來說更熱衷於提前郵件溝通自己或其餘導師推薦的考生。

    在單導師制中,導師對於碩士研究生的學習、生活聯絡非常密切,如碩士選課、開題、中期檢查、預答辯、送審、答辯、離校等流程都缺不了導師的簽名。之前,有人統計碩士生答辯期間導師最少要籤37次名。整個碩士期間折算下來,不低於60次。離開導師簽名,學院、學校層次是不認可的。因此,這也給予部分師德不算好的導師透過“無法答辯”、“延期畢業”等手段威脅自己的碩士生。

    但是,就小西接觸情況來看,大部分導師都是不存在故意為難自己的碩士生。今天,還有幾個同事在加班給自己的碩士生修改學位論文,論文撰寫過程中碩士生用心與否一目瞭然。有個同事今年有3個碩士畢業,之前給他們3個都進行過指導,也給他們提了具體的修改意見和重要點,之後其中2個論文達到送審要求,還有1位就是“老大難”(導師提出的修改意見根本沒有執行)。

    也許這個事情和上海交通大學某位導師有點類似,但是我的同事還是儘量在幫他,如今天週六一天都在給這個學生修改論文部分內容,且和學院研究生秘書溝通,延遲幾天送審,給學生時間修改到位。不過,我們也討論過,如果學生依然無動於衷,自己不主動修改,最終肯定是隻能延期半年。畢竟,論文盲審要求不低,就算混過答辯,後期抽檢到論文不合格的話,對於學校和導師都有不小的影響。

    研究生階段的學習目標可以很豐富,如透過什麼資格考試、自學某門語言、發表幾篇高水平學術小論文、備考部分院校的統考博士。這些學習目標和導師的培養方案是不衝突的,只要你能完成自己課題每個階段的任務。“拖延症”是導師或學生自己科研生涯中最大的阻礙,不少人都想“停下休息”,往往很多機會錯過就不再有。如碩士階段申請校、省級創新課題,到了研三將不再有這樣的機會。因此,根據導師的安排,完成每個階段的科研任務非常重要。

    今天下午,小西就聽到一個導師在和自己幾個碩士談心,去年2月安排攥寫的1個專利,到現在還沒有看到文字材料。當場詢問什麼時候能給出初稿,考生回覆是“下週應該可以"。若你是導師,你覺得該考生能下週完成初稿嗎?依然不會。“拖延症”的人在下週一會簡單查點資料,然後想著一週不著急,等週四再開始,過了週四、週五、週六和週日依然沒有動筆。怎麼辦?後面就開始悄悄的躲導師,看到導師來電就害怕,是不是這樣?為什麼小西知道呢?因為我讀研時也有過類似經歷,在我做導師後也會給自己學生舉例,越拖事情越完不成。

    至於,部分人質疑的成果歸屬問題,小西覺得不管是論文還是專利,不是簡單一句“實驗學生做的”或“經費誰出的”來做歸屬權分配。在選擇某個導師之前,起碼要打聽下他們團隊的科研獎勵或成果分配,覺得無法接受就避開該導師。遇到這些問題,儘量和導師做好溝通,不同團隊的傳統有差異,如研三準畢業生部分會給碩士新生“送”一篇小論文,自己已求職成功且用不上。

    小西想說大部分導師不會逼迫碩士生讀研期間放棄節假日、週末等,但是年輕時有機會拼搏是最美好的,如導師們在晉升教授之前都會安慰自己,等上了教授就休息休息。可是,上了教授之後呢?依然有新的目標,是不是可以爭一下傑青或長江呢?

    最後,小西想說碩士期間不止培養學科的部分知識,個人的情商和處理事情能力都得提升,社會不需要“死讀書”或“死做實驗”的研究生,而是期望他們可以獨立完成某個專案申請、執行、中期檢查和結題,難道不是嗎?

  • 3 # 靜待花開校園隨筆

    讀研期間,第一年是基礎課程學習,第二年就是準備開題,然後就到準備論文階段了,期間如果導師有需要外派到外面實習的話,也有可能呆在工廠或外面實驗室的時間比較多一點,每隔一段時間,導師會過問論文進展並給予指導,然後根據導師的意見進行下一階段的內容,其實這與個人的目標並沒有相牴觸的地方,就算是需要學習別的知識,也可以自己擠出時間,不一定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做論文上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美洲盃首輪,阿根廷對陣哥倫比亞,梅西會取得進球嗎?如何預測比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