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廣逵

    《論語·里仁》的第一至第七章的內容都與“仁”相關,本章是第四章,是二、三章所談內容的繼續。

    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通釋:

    孔子說:“如果在實行仁德上立志了,就不會有惡行了。”

    苟,如果,假如。志,立志。 惡,惡行,用作動詞,做壞事。

    本章仍是緊接上一章而言的。只要養成了仁德,就不會做壞事,既不會犯上作亂,為非作歹;也不會驕奢淫逸,隨心所欲。前一章談的是對人,這一章談的是對己,都是強調修養仁德的重要意義。立志於仁,君子也;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惡行少矣。當然這些都不可能“立竿見影”,不可能一立志修養仁德,就沒有邪惡了。《四書集註》說:“志者,心之所之也。其心誠在於仁,則必無為惡之事矣。楊氏曰:‘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無惡而有過”則是正常現象,聖人之言,不外乎是強調罷了。

  • 2 # 三教一家共華夏

    孔子說,真正誠心實意,能時時守於中,安於自在,且面對他人時,能自然從內心深處湧出仁的善舉,這樣的人,他還會做惡事嗎?這樣的人,內心時時都仁、都善、都美,這樣的人,還會有傷害他人、厭惡他人的想法嗎?

    《論語集解》說:“苟,誠也。言誠能志於仁,則其餘終無惡。”《論語集註》說:“苟,誠也。志者,心之所之也。其心誠在於仁,則必無為惡之事矣。”楊氏曰:“苟志於仁,未必無過舉也。然而為惡則無矣。”程子曰:“中有主則實,實則外患不能入。”

    由上可知,當我們的心真正仁了,當我們的意也真正仁了的時候,則我們必然內心充滿仁,必然內心有主,因而,此時我們絕不會有害人之心,也更不會有害人的舉動。這也正是俗語所說“害人之心不可有”的意思!

    當然,這種“無惡的仁”的境界,不是勉強的,不是假裝的,不是死板的,不是愚笨的,是自然而然的,是應對恰當的,是真正能幫助到別人的仁才是!

  • 3 # 索彥聊詩詞

    孔子說:一個人心裡如果有了仁的觀念,就不會幹壞事。

    很多人在闡述這句話時,大多解釋為“一個人如果立志於仁,就不會做壞事”等等,其實大家的意思基本上差不多,都是向善的。

    還有人把“無惡也”解釋為“不會厭惡別人”,好像也沒有錯。

    孔子這句話,最大的爭論就在兩個字:一個是“志”,一個是“惡”。

    《說文解字》中認為:志這個字的本意是“心之所向,即內心追求的目標”。所以“苟志於仁”最合理的解釋,應該就是如果一個人內心追求的是仁。

    “惡”這個字在孔子這句話中,到底是惡人的惡,還是可惡的惡?《說文解字》中是這樣解釋的:人有過曰惡(e),有過而人憎之曰惡(wu)。根據這個解釋,很明顯“無惡也”更應該解釋為“不為惡”,也就是不幹壞事,不為非作歹的意思。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理解,有失偏頗之處,望各界先進不吝賜教。

  • 4 # 無功用行

    一個人如果有志向讓自身達到仁的境界,內心裡面就不會有不正當的惡念。能做到對所有人都有愛心,不會遇到有讓自身厭惡的人。

    對於好人會愛護他;對於不好的人,會憐憫他,幫助他,感化他。感化的手法可能不一樣,內心的慈悲憐憫都是一個樣。

  • 5 # 逆襲的諸行無常

    這句話出自《論語.里仁篇》,原文為,子曰:“苟志於仁矣,無惡也。”

    “苟”,假若、如果的意思。

    對於本章的理解有兩種不同的看法,其關鍵點就是一個“惡”字上。

    第一種,認為“惡”在這裡的讀音應該是“e”,也就是善惡的惡。朱熹的在《論語集註》中的註釋就是這種解釋,“志者,心之所之也。其心誠在於仁,則必無為惡之事矣”。意思就是說立志於仁的人,內心必定有堅定的目標——仁,既然立志要成為一名有仁德的人,則必定不會去做惡事的。本章的譯文就是這樣的,孔子說:“如果立志要成為一名有仁德的人,則不會去做惡事的。”

    第二種看法認為“惡”在這裡的讀音應該是“wu”,也就是好惡的惡。因為前面“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是好惡的意思。後面的“我未見好仁者,惡不仁者”,也是講好惡。所以就有人認為在這裡應該是當做好惡的惡字來解釋。本章的譯文就應該是,孔子說:“如 果一個人立志成為一名有仁德的人,對於任何人都不應該有厭惡之心”。

    第二種看法的意思是說,立志於仁的人,必須以仁厚待人,對於良善之人,自然喜歡、愛護,對於惡人,不應該去厭惡,而應該想辦法去教化他,讓他能去惡從善。這才是仁者應該具備的素質。有人反駁說這種解釋與前面”惟仁者,能好人,能惡人”意思相牴觸,應該不對。堅持這種解釋的人則認為,能厭惡人,而不去厭惡人,不正是仁者嗎?從孔子的生平,可以看出孔子一生都在致力於教育事業。不論是刪詩書、定禮樂,還是廣收弟子、教化百姓,都是在努力改變現實社會禮崩樂壞的現狀。改變人們不守禮的行為不就是在去惡嗎?這樣看第二種解釋也不是沒有道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何有人說奧尼爾是被籃球耽誤的喜劇大師,這樣的說法是從何而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