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提是維吾爾族傳說中的一個典型人物,“阿凡提”意思是老師、有知識的人,是個尊稱,而不是名字,他的名字叫納斯列丁,為了對他表示尊敬,大家又稱他為霍加 納斯列丁 阿凡提(霍加也是稱號,意思也是“老師”)。
在人民心目中,阿凡提是智慧的化身、歡樂的化身,只要一提起他的名字,愁眉苦臉的人就會展開笑顏。他嘲笑世人的愚蠢,嘲笑投機的商人,受賄的法官、偽善的毛拉們逞威作福的萬惡的社會……一句話,他嘲笑那些假仁假義的人,這些人在自己為了欺騙而製造出的宗教法律的掩護下,吸乾了窮人的血。
阿凡提的形象:頭戴一頂民族花帽,背朝前臉朝後地騎著一頭小毛驢,也早已深入人心。阿凡提的笑聲也富有特色:溫和而極具某種穿透力。
阿凡提是最出色的民間創作之一,阿凡提已經被列入“世界民間藝術形象”之列。
說法1:
阿凡提的故事
中國維吾爾族機智人物故事。一系列以納斯爾丁·阿凡提這個傳奇人物為主人公的維吾爾民間幽默故事的總稱。阿凡提這個形象,是維吾爾族勞動人民在反抗歷代反動統治階級和封建世俗觀念的鬥爭中塑造出來的一個理想化人物。他勤勞、勇敢、幽默、樂觀,富於智慧和正義感,敢於蔑視反動統治階級和一切腐朽勢力。在他身上,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品質和愛憎分明的感情,反映了勞動人民的利益和願望,是一個深為新疆各族人民喜愛的藝術形象。有關阿凡提的故事,數百年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少數民族中流傳,而在維吾爾族人民中更是家喻戶曉。這些故事題材廣泛,構思奇巧,言簡意賅,妙趣橫生,大都具有鮮明的階級立場和勞動人民的是非觀念。1958年以後,中國先後用漢、維、蒙、哈、藏5 種文字出版了14種版本的《 阿凡提的故事 》,其中戈寶權主編的版本,收入故事393則,是迄今為止較全的一種版本。阿富汗、土耳其等國也都廣泛流傳著阿凡提的故事。
說法2:
關於阿凡提的故事
阿凡提並非虛構,而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他的本名叫霍加.納斯爾丁;也有人叫他納斯爾丁.阿凡提或毛拉.納斯爾丁。“阿凡提”不是人名,正同“霍加”和“毛拉”一樣,都是對人的尊稱。“阿凡提”意為“先生”、“老師”,“霍加”、“毛拉”則是伊斯蘭教宗教人士的尊號。
阿凡提的家鄉不在新疆,而是十三世紀的土耳其。他於回曆六0五年,也就是公元一0二八或一0二九年,出生在土耳其西南部的霍爾託村。他同父親一樣,都當過清真寺主持公眾禮拜的領拜人,而且還是一位精通伊斯蘭教的神學家。在土耳其伊斯坦布林的博物館裡,至今還儲存著他的一張畫像。他長著很長的鬍鬚,頭上戴著很大的纏頭,身子騎在一頭瘦小的毛驢上。據說,他騎毛驢的方法很特別,是背朝前,臉朝後。他對他的學生解釋說,假如我面朝前騎在毛驢上,你們就會落在我的背後;假如你們走在我的前面,那我又只能看見你們的背脊,因此我選擇了一種最好的騎毛驢的辦法,就是背朝前,臉朝後,這樣就解決了一切難題,而且能更方便地看著交談的人,這樣也就顯得更有禮貌。
阿凡提活到七十六歲高齡,最後在土耳其南方的阿克謝希爾城逝世,他的墳墓至今尚存。據說,他的墳墓是根據他的最後一個笑話,也就是他的遺言建成的。他的墳墓不是埋在泥土裡,而是建在四根柱子上。柱子四周空空,沒有砌牆,但是在墓地前面的大門上,卻裝上了兩把大木鎖,誰到這裡一看,都會由不得發笑。
阿凡提一生講了無數個故事,他用聰明、機智、幽默的語言,嘲笑了人們的愚昧、無知,諷刺了統治者的荒唐、殘暴,歌頌了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因此,幾百年來,阿凡提的笑話和故事,一直在民間流傳,深得各族人民的喜愛。
如同所有的智者一樣,他受到了人民的熱愛.中國於1979年拍攝的[[阿凡提]]至今受到人們的津津樂道.他還和[[聖經]]故事中的法神摩西聰明,伸張正義.
在此也可見到大家嚮往光明,懲治黑惡勢力的決心.如同古希臘史詩荷馬的[[伊利亞特]]和[[ODYSSEY]]一樣,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婦孺皆知的故事中,就有"阿凡提""象徵正義的形象出現.他是我們民族的智慧的結晶.更是我們的寶藏,無限的文化寶藏!
木偶戲
木偶戲系列美術片。1979~1988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拍攝。共13集,導演:曲建方、靳夕、劉蕙儀、蔡淵蘭、金芳鈴,編劇:凌紓、靳夕。故事根據流傳於新疆民間的《阿凡提故事》改編。主人公阿凡提是個疾惡如仇、幽默風趣的人,他利用自己的智慧,為窮苦百姓伸張正義,讓貪婪愚蠢的巴依、國王受到懲罰。影片中西域風格的情景,誇張的造型,幽默的對白使這部片子廣受好評,尤其是阿凡提黑鬍子、頭纏包布、騎著小毛驢的形象深入人心。第一部影片成功後,繼續拍成多集系列片。影片曾獲1979年文化部優秀美術片獎;1980年第三屆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美術片獎,全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騰龍獎”美術片一等獎;1991年獲美國芝加哥國際兒童電影節一等獎。
阿凡提是維吾爾族傳說中的一個典型人物,“阿凡提”意思是老師、有知識的人,是個尊稱,而不是名字,他的名字叫納斯列丁,為了對他表示尊敬,大家又稱他為霍加 納斯列丁 阿凡提(霍加也是稱號,意思也是“老師”)。
在人民心目中,阿凡提是智慧的化身、歡樂的化身,只要一提起他的名字,愁眉苦臉的人就會展開笑顏。他嘲笑世人的愚蠢,嘲笑投機的商人,受賄的法官、偽善的毛拉們逞威作福的萬惡的社會……一句話,他嘲笑那些假仁假義的人,這些人在自己為了欺騙而製造出的宗教法律的掩護下,吸乾了窮人的血。
阿凡提的形象:頭戴一頂民族花帽,背朝前臉朝後地騎著一頭小毛驢,也早已深入人心。阿凡提的笑聲也富有特色:溫和而極具某種穿透力。
阿凡提是最出色的民間創作之一,阿凡提已經被列入“世界民間藝術形象”之列。
說法1:
阿凡提的故事
中國維吾爾族機智人物故事。一系列以納斯爾丁·阿凡提這個傳奇人物為主人公的維吾爾民間幽默故事的總稱。阿凡提這個形象,是維吾爾族勞動人民在反抗歷代反動統治階級和封建世俗觀念的鬥爭中塑造出來的一個理想化人物。他勤勞、勇敢、幽默、樂觀,富於智慧和正義感,敢於蔑視反動統治階級和一切腐朽勢力。在他身上,體現了勞動人民的品質和愛憎分明的感情,反映了勞動人民的利益和願望,是一個深為新疆各族人民喜愛的藝術形象。有關阿凡提的故事,數百年來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各少數民族中流傳,而在維吾爾族人民中更是家喻戶曉。這些故事題材廣泛,構思奇巧,言簡意賅,妙趣橫生,大都具有鮮明的階級立場和勞動人民的是非觀念。1958年以後,中國先後用漢、維、蒙、哈、藏5 種文字出版了14種版本的《 阿凡提的故事 》,其中戈寶權主編的版本,收入故事393則,是迄今為止較全的一種版本。阿富汗、土耳其等國也都廣泛流傳著阿凡提的故事。
說法2:
關於阿凡提的故事
阿凡提並非虛構,而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他的本名叫霍加.納斯爾丁;也有人叫他納斯爾丁.阿凡提或毛拉.納斯爾丁。“阿凡提”不是人名,正同“霍加”和“毛拉”一樣,都是對人的尊稱。“阿凡提”意為“先生”、“老師”,“霍加”、“毛拉”則是伊斯蘭教宗教人士的尊號。
阿凡提的家鄉不在新疆,而是十三世紀的土耳其。他於回曆六0五年,也就是公元一0二八或一0二九年,出生在土耳其西南部的霍爾託村。他同父親一樣,都當過清真寺主持公眾禮拜的領拜人,而且還是一位精通伊斯蘭教的神學家。在土耳其伊斯坦布林的博物館裡,至今還儲存著他的一張畫像。他長著很長的鬍鬚,頭上戴著很大的纏頭,身子騎在一頭瘦小的毛驢上。據說,他騎毛驢的方法很特別,是背朝前,臉朝後。他對他的學生解釋說,假如我面朝前騎在毛驢上,你們就會落在我的背後;假如你們走在我的前面,那我又只能看見你們的背脊,因此我選擇了一種最好的騎毛驢的辦法,就是背朝前,臉朝後,這樣就解決了一切難題,而且能更方便地看著交談的人,這樣也就顯得更有禮貌。
阿凡提活到七十六歲高齡,最後在土耳其南方的阿克謝希爾城逝世,他的墳墓至今尚存。據說,他的墳墓是根據他的最後一個笑話,也就是他的遺言建成的。他的墳墓不是埋在泥土裡,而是建在四根柱子上。柱子四周空空,沒有砌牆,但是在墓地前面的大門上,卻裝上了兩把大木鎖,誰到這裡一看,都會由不得發笑。
阿凡提一生講了無數個故事,他用聰明、機智、幽默的語言,嘲笑了人們的愚昧、無知,諷刺了統治者的荒唐、殘暴,歌頌了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因此,幾百年來,阿凡提的笑話和故事,一直在民間流傳,深得各族人民的喜愛。
如同所有的智者一樣,他受到了人民的熱愛.中國於1979年拍攝的[[阿凡提]]至今受到人們的津津樂道.他還和[[聖經]]故事中的法神摩西聰明,伸張正義.
在此也可見到大家嚮往光明,懲治黑惡勢力的決心.如同古希臘史詩荷馬的[[伊利亞特]]和[[ODYSSEY]]一樣,在中國,乃至全世界,婦孺皆知的故事中,就有"阿凡提""象徵正義的形象出現.他是我們民族的智慧的結晶.更是我們的寶藏,無限的文化寶藏!
木偶戲
木偶戲系列美術片。1979~1988年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拍攝。共13集,導演:曲建方、靳夕、劉蕙儀、蔡淵蘭、金芳鈴,編劇:凌紓、靳夕。故事根據流傳於新疆民間的《阿凡提故事》改編。主人公阿凡提是個疾惡如仇、幽默風趣的人,他利用自己的智慧,為窮苦百姓伸張正義,讓貪婪愚蠢的巴依、國王受到懲罰。影片中西域風格的情景,誇張的造型,幽默的對白使這部片子廣受好評,尤其是阿凡提黑鬍子、頭纏包布、騎著小毛驢的形象深入人心。第一部影片成功後,繼續拍成多集系列片。影片曾獲1979年文化部優秀美術片獎;1980年第三屆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美術片獎,全國少數民族題材電影“騰龍獎”美術片一等獎;1991年獲美國芝加哥國際兒童電影節一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