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手機使用者86875635050

    夫:那。舍:放棄。君子痛恨那些放棄說“想要它”(嘴上不說“想要它”)而必定為之找藉口的人。

    君子,音jūn zǐ,特指有學問有修養的人。“君子”觀念在中國各家中,儒家尤其孔子對之極為重視。雖然,在人格塑造的理想中,儒家有聖人、賢人;道家有真人、至人、神人,究其境界均似高於君子,然而聖賢究竟不世出,真人、至人、神人尤其高遠而不易攀及,世間完人總是不多,因而一較普遍的、較易至的、較完美的人格典型——君子,也就特別值得注意與追求。“君子”一語,廣見於先秦典籍。《易經》《詩經》《尚書》廣泛使用。《周易·乾》:“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詩經·周南·關雎》:“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尚書·虞書·大禹謨》:“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而對“君子”一詞的具體說明,始於孔子。在孔子之前,君子一語主要是從政治角度立論的,君子的主要意思是“君”。 “君”,從尹,從口。“尹”,表示治事;“口”,表示釋出命令。合起來的意思是:發號施令,治理國家。《詩經·穀風之什·大東》:“君子所履,小人所視。”孔穎達《詩經正義》曰:“此言君子、小人,在位與民庶相對。君子則引其道,小人則供其役。”《春秋左傳·襄公九年》:“君子勞心,小人勞力,先王之制也”此處君子、小人,仍著眼於地位而非道德品質。到孔子時代,君子一詞開始具有道德品質的屬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實況足球2013裡如何使用球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