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魔方歷史觀
-
2 # 閒時讀史
乾隆皇帝在位期間,大興文字獄,有案可查的多達86宗,搞得文人學士人心惶惶,處處小心翼翼,怕有時無意中有感而發的賞花吟月之詞也會弄出莫須有的罪名。而乾隆皇帝為了鞏固其皇權,對於這類讀書人也十分殘忍,逮捕入獄、革職事小,斬首、絞刑也只是常見,甚至在處死犯人後,還要“棄市”、“寸磔”、開棺戮屍,並且株連九族。
舉兩個例子。第一個例子,乾隆帝將胡中藻一首詩中的“一把心腸論濁清”一句,危言聳聽地指為“加‘濁’字於國號‘清’字之上,是何肺腑?”對詩集裡的“斯文欲被蠻”、“老佛如今無疾病,朝門聞說不開開”等詩句皆因顯示“蠻”與“夷”字樣,均橫加斥責為侮辱謾罵滿人,譏諷滿人為“韃子”,挖苦影射乾隆帝的當朝之門開不開。
第二個例子,乾隆四十三年(1778)徐述夔的《一柱樓詩》案件。徐述夔生前著有《一柱樓詩》,時隔十多年被仇家告發,子孫因此而獲罪。該詩中有“大明天子重相見,且把壺兒擱半邊”“清風不識字,何故亂翻書”兩句,被乾隆帝認為是“叛逆之詞”。理由是:“壺兒”音同於“胡兒”,是在諷刺滿族人;“清風”諷刺滿族人沒有文化。另外,詩中有“明朝期振翮,一舉去清都”,其中“明朝”的意思很明顯是“明天早晨”的意思,卻被乾隆說是詆譭本朝,眷戀舊國的表現。
乾隆也知道,這樣顯然會給人留下不尊重知識分子的印象,於是也時不時地安撫一下。他曾經規定,只要是皇族,無論老少,見了大學士都要行半跪禮,並且尊稱“老先生”。乾隆還曾在史館裡特設《儒林傳》名目,用以專門編寫有名的讀書人的學術生平。
文字獄是對是錯要辨證的看。從維護統治看,有利於加強君主專制的統治制度,加強了皇權。但文字獄的盛行,不僅嚴重摧殘了當時的知識分子,還對19世紀以後的中國社會產生了極其惡劣的影響,也是中國逐漸落後於西方世界的原因之一。
-
3 # 宋安之
以大歷史角度來看,文字獄自然是錯的,跟是不是乾隆帝沒關係,是文字獄本身就有問題。
以乾隆帝滿洲本位的思想來看,文字獄是對的。
為什麼這樣說呢?
大家可以看看,清朝自康熙時期就開始了文字獄,一直到了乾隆時期,到了嘉慶帝時期才被廢除。
持續了一百多年,清庭是圖個啥?
難道這些皇帝都是殺人狂魔嗎?
不是,而是他們需要控制輿論,穩固統治。
像當年明朝皇帝就沒有把輿論把控好,動不動被言官罵的狗血噴頭,一般還不捨得打死這些言官,害怕落得一個殘害忠臣的罵名。
清朝皇帝可不想這樣,而且因為少數民族的敏感身份,更是想要把控輿論。
所以清朝皇帝們大搞文字獄,將不聽話的文人殺死,殺雞給猴看,這樣一來,沒人敢再暢所欲言,輿論自然把控住了。
不過不得不說,文字獄還真是喪心病狂,捕風捉影,簡直令人後怕,還好沒有穿越到古代啊!
-
4 # 成語大全
清風不識字 何故亂翻書
不識字 就應該消滅。所以,滿清沒有自己的文字。為了弘大千古一帝必須取消文字,只聽它一個人的話就夠了。
回覆列表
文字獄,就是古代的一些統治者透過“文字”定罪,進而迫害知識分子的一種行徑,文字獄在古代大多王朝,都有存在,又以清朝時期為最,尤其是乾隆帝時期,共發生一百三十餘起的文字獄案件。
那麼如題中所問,乾隆帝在其統治期間,大興文字獄,是對還是錯呢?
我認為,對於這種“文字獄”,不能簡單的用對錯去評判,因為文字獄本身就是一種十分嚴重的迫害,尤其是乾隆帝時期,乾隆帝大興文字獄,許多人因為一些捕風捉影的事情都被乾隆帝定罪。
試想,在這種“大興文字獄”的背景下,不管是朝堂大臣,還是普通文人,都是心驚膽戰的。因為這文字獄跟其他的犯罪不一樣,要是殺人放火了,被官府捉拿定罪,那屬於是法律的正常實行;但是,文字獄,就是被定罪的那個人,自己都是懵的,有時候就是莫名其妙的就被定罪了。
拿乾隆帝時期來說吧,乾隆皇帝曾因為“古稀老人”這個形容詞就給人定了罪,這個人叫做尹嘉銓,是個清朝的退休官員,古稀老人本身就是一個形容老人的詞語,而這個尹嘉銓就曾自稱“古稀老人”,那麼乾隆帝是怎麼治他罪的呢,就是乾隆帝自己曾經自稱古稀老人,而且還公佈了,這個尹嘉銓也這麼自稱,就是大不敬,該殺。
若是說尹嘉銓這個案子是他自己稱呼上犯了忌諱,那麼乾隆帝時期的這個案子就真的是捕風捉影,扣帽子了。
在當時,有個叫卓長齡的人,有個著作叫做《憶鳴詩集》,那麼他是怎麼獲罪的呢,就是他這個著作名稱中“鳴”這個字,與“明”同音,被認為是他思念明朝,當時這個卓長齡已經病故了,但是乾隆帝還是下令,判處卓長齡大逆罪,而且還是連坐,把他的兒子孫子,都判處斬立決。
對於古代皇帝而言,實行文字獄是為了維護統治,而且也是凸顯自己的皇權獨尊,因為一些文字,甚至一些牽強附會、捕風捉影的事,這些統治者就揮下屠刀。所以說,文字獄就是封建王朝中,統治者對人十分嚴重的迫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