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芳說芳語

    1、這兩人是不同歷史時期的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他們並沒在同樣的歷史條件、環境下比拼過,所以客觀的來說,比誰更厲害是沒有意義的。如果從個人認同的角度來說,對這兩個歷史人物都感興趣的人認為諸葛亮更厲害一些,因為相比兩人出山輔主的條件,諸葛亮面臨的困難更多。

      2、劉伯溫簡介:

      1)劉基(1311年7月1日-1375年5月16日),漢族,字伯溫,青田縣南田鄉(今屬浙江省文成縣)人,故稱劉青田,元末明初的軍事家、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元勳,明洪武三年(1370年)封誠意伯,故又稱劉誠意。武宗正德九年追贈太師,諡號文成,後人稱他劉文成、文成公。

      2)劉基通經史、曉天文、精兵法,與宋濂、葉琛、章溢合稱浙東四大名士。他輔佐朱元璋完成帝業、開創明朝並盡力保持國家的安定,因而馳名天下,被後人比作諸葛武侯。朱元璋多次稱劉基為:“吾之子房也。”

      3)在文學史上,劉基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中國民間廣泛流傳著“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溫”的說法。他以神機妙算、運籌帷幄著稱於世。劉基在輔助朱元璋消滅群雄、推翻元朝、建立明朝的歷史活動中發揮了智囊的作用,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消滅陳友諒和張士誠的先後問題上,劉基正確分析了當時的軍事形勢提出先滅陳友諒再取張士誠的正確建議,為朱元璋殲滅群雄起了決定性的作用。

      4)明朝建立後,劉基建議實行的衛所制度,加強了皇帝對軍隊的控制,對於鞏固中央集權起到了重要作用。劉基一直來主張對民眾要教化,使其明法懂法,劉基對《大明律》的制定,也起到重要的的作用。

      5)在民間傳說中,劉伯溫的形象是一位神人、先知先覺者、料事如神的預言家,有“前知五百年、後知五百年”之說

      2、諸葛亮簡介:

      1)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號臥龍(也作伏龍),漢族,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人,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散文家、書法家、發明家。

      2)在世時被封為武鄉侯,死後追諡忠武侯,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特追封他為武興王。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師表》、《誡子書》等。曾發明木牛流馬、孔明燈等,並改造連弩,叫做諸葛連弩,可一弩十矢俱發。於建興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寶雞岐山境內)逝世。劉禪追諡其為忠武侯,故後世常以武侯、諸葛武侯尊稱諸葛亮。

      3)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中忠臣與智者的代表人物。

      4)諸葛亮作為蜀漢的丞相,安撫百姓、遵守禮制、約束官員、慎用權利,對人開誠佈公、胸懷坦誠。他處理事務簡練實際,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計較虛名而重視實際,貪慕虛榮的事他都不做;終於使蜀國上下的人都害怕卻敬仰他,使用嚴刑峻法卻沒有人有怨言,這是因為他用心端正坦誠而對人的勸戒又十分明確正當的緣故。可以說他是治理國家的優秀人才,其才能可以與管仲、蕭何相媲美。

      5)諸葛亮在漢中休士勸農期間,利用了漢中的經濟條件,因地制宜地採取了一系列發展生產的得力措施,使北伐軍資基本上就地得到了解決,諸葛亮死後,蜀漢軍撤退,魏軍還在蜀營中“獲其圖書、糧谷甚眾”。這正說明了諸葛亮休士勸農,實行軍屯耕戰的效果。

      6)諸葛亮作為軍事家在歷代兵家也得到了較高的認可。司馬懿在諸葛亮死後,看到諸葛亮的營壘,稱讚其為“天下奇才”。唐太宗與李靖在《唐太宗李衛公問對》中多次提到諸葛亮的治軍之法與八陣圖,給予了極高的評價,並且表明陳壽在《三國志》中對諸葛亮的評價是“史官鮮克知兵,不能紀其實跡焉”。唐朝時亦將諸葛亮評選為武廟十哲之一,與張良、韓信、白起等九位歷代兵家享同等地位。

      7)諸葛亮是文學家。所作《草廬對》、《出師表》、《誡子書》、《將苑》(又名《心書》)、《便宜十六策》等,都是傳世之作。他也作了諸多軍事著述,如《南征》,《北伐》,《北出》等,對中國軍事界有一定的貢獻。諸葛亮在技術發明上亦有靈巧的表現,如改良連弩。諸葛亮亦推演了兵法,作八陣圖,直至唐代將領李靖仍然十分推崇。

  • 2 # 我沒有黑眼圈1

    如果拿歷史說話,劉伯溫比諸葛亮強。首先民間有句話說: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諸葛亮出山時很年輕,用一輩子也就三分天下,而劉伯溫出山都五十了,一統江山用了10年。其次現在大家都覺得諸葛亮厲害是因為《三國演義》的包裝,小說不等於歷史,況且這本書寫自於元末明初,和劉伯溫一個時代,其實書裡面諸葛亮身上帶著劉伯溫的影子,書裡發戰爭也帶著元末戰爭的影子,比如三國的赤壁之戰和朱元璋對抗陳友諒那場鄱陽湖大戰,你們百度對比後即能發現!接著說神機妙算,劉伯溫算無遺策,他的燒餅歌瞭解一下吧。最後就是文學造詣,諸葛亮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出師表》;劉伯溫有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賣柑者言》,他們倆都是文學家不分伯仲。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心目中最好的諜戰劇是柳雲龍的《風箏》,還是孫紅雷的《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