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格陵蘭原住民

    漲薪問題是個很敏感的話題,搞不好就談崩了,飯碗都保不住,一定要謹慎對待!談之前你要知道人家怎麼個玩法。一句話: 先搞懂遊戲規則!

    你可以根據供職單位的性質、自己的崗位性質和單位發展階段,決定是否爭取。我本人在體制內外單位都有供職經歷,下面一一列出,拿出來給你分享一下,看看自己屬於哪種情況,再對症下藥!

    第一類:體制內單位,保持佛繫心態

    這類單位包括國家政府機關、國家和地方企事業單位,俗稱吃“皇糧”的。

    1. 有編制者,免談

    公職人員統一漲薪,“鐵飯碗”不需要自己去爭取,每個人的薪資標準都是按計劃、根據崗位編制來定崗定級,沒有自己申請一說。

    我的一個朋友曾經在一個老牌國企報社廣告部做編輯,體會是直接跟客戶約好上哪天的版面,然後簽約,並不需要太多的談判。後來她就轉到編輯部去了,因為兩個部門的薪水差不多,只是職能不同而已,編輯部還可以鍛鍊組稿、策劃能力。

    2. 體制內單位裡的合同制或者臨時工,有條件地談

    體制內領導寧可要“大鍋飯”式平均主義,也不以漲薪方式來搞個人激勵,“看上去顯得公平”。實際上,在編和非在編員工的在公積金、房補等福利差別很大。

    合同制沒有長久保障,合同隨時終止,僱傭關係不穩定,但是等級劃分很固定。體制內的領導對待職員總體上是不溫不火的節奏,他們也希望合同制員工也適應這種步調,情況越簡單,越便於管理。

    關鍵崗,可以嘗試著談

    合同制本身就處於劣勢,除非你的核心競爭力達到一定程度,缺了你,業務運轉就會一塌糊塗的時候,可以跟單位開價談。他們會參照相同等級,向上浮動半個到一個等級,但是總的來說,漲薪幅度不會太大。因為總體薪資標準是劃定了的,不可能為某個人單獨劃線。

    他們用有限的合同期買到編制內員工的穩定狀態,“不顯山、不露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是機器良性運轉的前提。

    想改變這種情況,除非話語權掌握在合同制份的領導手中,涉及到他本人的利益,才有可能推動。

    需要始終認清的一點是,合同制員工雖然拿的也是“皇餉”,但是屬於社會化管理。社會化不等於市場化,社會化意味著你隨時跟僱主解約。市場化也除了僱員與僱主關係的臨時性,還包括有競爭力的薪酬。

    更客觀地說,體制內成長是原始社會模式,在體制外單位幹一年學到的技能,等於在體制內幹十年。為體制內單位打工的人,已經危機四伏。你所看到的穩定是假象,換不來安全感。所以擇業時要想好,真實的成長與假象中的穩定,你要哪一個,看清這個本質,越早越好!

    社會化管理只是為單位減負,採納了企業的甩包袱做法,但是並沒有吸取員工與薪酬機制的掛鉤問題。

    所以,在這種薪酬設計和管理模式下,你提的加薪標準超過了僱主的底線,就離拜拜不遠了。

    非關鍵崗,免談

    不得不說,做這類崗位的人處境堪憂!由於崗位受限,再有能力的人,哪怕你是博士,做著高中畢業生就能做得來的工作,放在這種崗位上,仍然不具備競爭優勢。

    對於這類崗位上的人來說,只有用與不用一說。以崗定員,分內的工作再辛苦,換了誰都能幹,可替代性強,也沒有理由給你漲薪。唯一可以指望的,是加班費等標準福利。

    換句話說,你的價值還沒有達到跟僱主談漲薪的籌碼。

    還是把重點放在多學習生存技能,提高自身價值為上。

    第二類:體制外單位,伺機而動

    1.外企、跨國公司,職務不發生變動,免談

    大型企業一般都有成熟的薪資結構,如果不是職位變更,僱員很難直接根據貢獻談不漲薪。在外企,很多銷售拿的工資與辦公文員差別不大,為什麼呢?因為不是他賣得好,而是大公司的品牌本身帶來的業務收入,銷售員直接充當收銀員的角色。

    2、現金流好的私企,大膽地談

    對於私企來說,盈利是天職。只要給公司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的,比如銷售、技術等崗位,都會有不同程度的薪酬激勵制度。在這類崗位上的人,不妨大膽地談,因為錢就是你給掙來的。你雖然是乙方,但是有主動性,此時不漲何時漲?此地不給漲薪無所謂,世界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靠自己的本事掙錢,硬氣!

    3、創業期企業,免談

    創業期的企業還沒有穩定的生存能力,你貢獻再多價值,他們也沒有充足的現金滿足你。你最多可以跟他們談分紅、期權之類的。

    4、私企裡的客服、行政、財務等崗位,免談

    哪裡的苦力都不值錢!辛苦幹活,爭取多拿點加班費更現實,因為你沒有明顯地創造價值,可替代性又很強。

    5、非盈利組織,免談

    他們出錢是為了社會公益,企業社會責任這筆賬看的是給社會貢獻了多少,不是養活幫他們幹活的機構工作人員,所以把人員薪資控制在最低。

    很多草根機構沒有雄厚的資金後盾,就用情懷綁價員工,但是員工維持基本生活費都難以為繼,是不可能長期留住人才的。現在不少非盈利組織向社會企業轉型,為了從員者更好地生存,創收,增加自己的造血能力。

    以上先說這些,你要是有興趣,可以調查一下那些搞副業的人,有多少是在本職工作上又忙又拿高薪的?很多都是本職工作支付的薪水平平、晉升沒有空間,工作乏味,才想到做副業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漢武帝時期的名臣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