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不會愛的小笨蛋

    答:心理健康教育,是一種以發展學生心理素質,培養適應現代社會需要的健康的人格為目的的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就是採用觀察和評定方法瞭解學生的心理特點、長處和侷限性,採用各種教育和心理學手段與措施改正心理的缺陷,發揚心理的長處或優勢,並發展現代社會所需要的心理特徵,從而使人格平衡地發展,形成健全的人格。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心理健康是一個人整體素質提高的基礎,而以提高心理素質為直接目的的心理健康教育則無疑是促進受教育者迅速而全面發展的奠基工程。從一定角度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應該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礎,因為人類自身的行為活動不外乎生理活動和心理活動兩個方面,生理活動的外顯形式是身體活動,它可以透過體育來求得發展。心理活動是內隱的,它可以直接表現為人的認識、情感、意志、個性等心理現象,也可以透過道德行為、智慧行為、審美行為及勞動行為等外顯形式表現出來。因此,德育、智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等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組成部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具體內容和途徑。如德育的最終目標是引起個體行為的變化,而行為變化又依賴於心理活動的變化,這些變化包括認識、情感、意志及個性等一系列心理活動,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恆就是解決道德認識、道德情感、道德行為和道德意志的問題。智育的目標是掌握知識、發展能力,而掌握知識的標誌就是將客觀存在的知識結構轉化為大腦中的認識結構,其本身就是心理活動過程,其引起的變化也是心理變化。由此不難看出,德育、智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歸根到底都是心理素質教育,而心理素質發展既可以透過德育、智育、美育、勞動技術教育得以實現,也可以透過對認識、情感、意志、個性等的直接培養和訓練來完成,後者往往更直接、更有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鬼滅之刃》中的角色獪嶽,他令人深惡痛絕的個性是如何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