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清溪草未眠

    所謂的小孩子好動是好動到哪種程度了?

    據觀察,小孩子好動難道不是他們的天性嗎?只要不是好動得閒不下來,不眠不休,家長又何必去幹涉?

  • 2 # 141渡老師孔翠霞

    好動是孩子的天性。生命自有其內在的活力,透過活動探索世界,體驗世界,獲得對世界的感知和經驗。小孩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對未知事物充滿了好奇,這些吸引著他們不知疲倦的去嘗試,去感知。孩子顯得活潑好動,這是正常的表現。大人要認識到孩子成長的特點,認識到孩子的天生氣質,不要以自己的意願去限制和要求孩子。

  • 3 # 二胎寶媽談育兒

    我認為孩子活波好動這是天性使然,不必過於糾結。特別是男孩子更是喜歡動。

    孩子好動一方面和自身外向性格有關,另一方面說明他精力旺盛,身體健康。其實這是好事。

    只是有些家長會擔心孩子這樣隨時動來動去是不是就是多動症或者就認為他注意力不集中?

    其實,這和幼兒好動沒有多大聯絡。 我兩個孩子,老大話多好動,老二就比較安靜。當時老大剛上幼兒園時,他上課的時候都隨時動來動去得,我也為此煩惱 ,害怕他一直這樣,以後上小學注意力不集中怎麼辦,但事實證明我的擔憂都是瞎操心,現在孩子上大班了,隨著學習生活的適應,孩子上課也越來越自覺,至少上課的時候是很認真的。也沒出現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而且他活躍開朗的性格受到班上絕大多數同學的喜愛和老師得喜愛。

    孩子小的時候,活潑好動是好事,不用太過擔憂。

  • 4 # 的盧飛雪

    6歲之前的男孩子好奇好動,對任何事物都躍躍欲試,沒有一會兒安穩,不是摸摸這裡就是動動那裡,這是天性使然,是探知世界的重要方式,是在為之後形成自己的“三觀”收集材料。所以家長不必擔心,超過這個年齡階段進入理性思考階段就會好多了,那時他會利用之前充分接觸過的事物作為素材,有較多的安靜時間思考為自己的世界觀拼圖。

    6歲之前的孩子,依靠好奇心和感性驅動自身探知事物獲得成長。尤其是男孩,5000年來的父系氏族社會賦予其一種自然本能和使命,促使其更迅速更積極地探索世界。

    科學研究表明,嬰兒出生後8個月,他的大腦裡會有約1000萬億個接觸點,這個數字是會減少的,未能與外部世界建立聯絡的網路會消失,到12歲時,孩子腦裡的連線網路會下降至500億個接觸點。在多刺激因素環境下成長的孩子,比一個在缺少刺激因素環境下成長的孩子的腦神經連線網路數會多出25%,這就是孩子之間智商差異的原因。

    由此可見,父母對孩子的多動而擔憂,甚至百般阻撓孩子的探索是錯誤的。孩子需要接觸大量的事物以尋求刺激,以連線大腦內的接觸點形成神經網路,並將他眼中使他迷惑的、支離破碎的事物藉助神經網路增多的幫助而形成一個清晰的整體,從而不斷延展他認知世界的版圖。

    男孩如此,女孩亦如此。6-7歲的孩子好動並不可怕,相反證明他是健康和正常的。要知道,孩子是享受探索世界這個過程的。倘若對他阻撓,恰恰是打斷了他認知世界的正常途徑,換句話說,也阻撓了他建立大腦神經網路的過程。

    孩子脾氣暴躁,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正是父母的阻撓,使他認為父母摧毀了他正在“享受人生”的美妙時光。

    不過,6-7歲之後,孩子仍然表現出如下症狀,那就得小心孩子有可能患了“注意力缺失過動症(ADHD)”,簡稱“多動症”:

    1、學習、做事不注意細節,常出現粗心大意的錯誤;

    2、在學習、做事或玩的時候很難保持注意力集中(7~10歲注意力集中不足20分鐘,10~12歲不足25分鐘,12歲以上不足30分鐘);

    3、別人對他講話時常常好像沒在聽或沒聽見;

    4、經常在一件事情還沒做完就轉去做另一件事,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

    5、經常很難安排好日常學習和生活;

    6、經常不願意或迴避那些需要持續用腦的事情(例如家庭作業、課堂作業等);

    7、經常丟失一些常用的東西(例如玩具、鉛筆、書本或其他學習用具);

    8、經常容易因無關刺激而分心;

    9、經常忘事(如上學校時丟三落四,忘記分配的任務);

    10、經常坐不住,在座位上小動作多或扭來扭去;

    11、在教室或其他需要坐在位子上的地方經常離開座位(包括在家做作業等);

    12、在一些不該動的場合亂跑亂爬(青少年可能僅表現為主觀上坐不住的感覺);

    13、很難安安靜靜地玩;

    14、經常忙忙碌碌,精力充沛;

    15、經常話多,說起來沒完;

    16、常在問題沒說完時搶先回答;

    17、很難按順序等待(例如排隊、比賽或其他集體活動);

    18、經常打斷別人或強使別人接受他(例如插入別人的談話或遊戲)。

    上述內容,1~9條屬於注意缺陷,如果孩子符合6條或以上,屬於注意缺陷型兒童多動症;10~18條屬於多動衝動,如果符合6條或以上,則屬於多動衝動型兒童多動症;如果同時滿足上面兩種情況,則屬於混合型兒童多動症。

    家長可以根據上述症狀進行自測,必要時可入院檢測並治療。家長還要注意,單純的藥物並不能完全根除ADHD,相應的護理治療是必要的。透過家庭護理治療幫助孩子解決不善於結交朋友的問題、缺乏自信心的問題,加強孩子的組織能力等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孩子兩歲了,總是抓自己的臉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