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9月25日這一天,在江南紹興城內一座周姓南知子裡,魯迅出生了。清政府正走向沒落,一個風雨飄搖的王朝開始急劇地走向滅亡。祖父周介孚時任北京內閣中書,是一個標準的京官。周家的祖墳確實有德行,後來的魯迅能夠有幸成為中華民國教育部一個小官員,與這不無關係。祖父是京官,周家家裡有四五十畝水田,就是祖父不從北京匯一文錢回來,日常生計總是綽綽有餘,足以將貧困從他身邊趕得遠遠的。魯迅出生在這樣一個大家族,確實是幸運的。周家上下瀰漫著書香人家的氣氛,魯迅家中有兩隻大書箱,從《十三經注疏》和《四史》,到《王陽明全集》和章學誠的《文史通義》,從《古文析義》和《唐詩叩彈集》,到科舉專用的《經策統纂》,甚至《三國演義》和《封神榜》那樣的小說,都擠擠地堆在其中,不但自己家裡有書,眾多親戚本家中,不少人也藏書甚豐,而且不單是那些枯燥難懂的正經書,更有許多使小孩子非常喜歡的好玩的書,從畫著插圖的《花鏡》,到描寫少男少女的《紅樓夢》,幾乎什麼都有。魯迅的童年甚至是我們現在孩子都無法比擬的。 幼年的魯迅會是可愛的,是幸福的。他長得健壯,圓圓的臉,眉清目秀,用紹興話來說,長得很“體面”,事實上,直到後來從日本回家完婚,他都被家鄉人看作是一位漂亮人物。用現在的話說是位“帥哥”。童年的他性格活潑,機伶,自然也就調皮。他的曾祖母戴氏,平常不苟言笑,總是一本正經地端坐在門口一張硬梆梆的太師椅上,讓人覺得不大好接近。魯迅卻偏偏要去逗她,故意從地面前走過,假裝跌跟頭倒在地上,引得老大太驚叫:“阿呀,阿寶,衣裳弄髒了呀……過一會兒又從她面前走過,又假裝跌,要引她再作那樣的驚呼。 “三味書屋”是當時紹興最嚴厲的書房,其實魯迅是不願意到那裡讀書的,不過最大的收穫是,魯迅在“三味書屋”畫了不少畫,可以說度過了他最浪漫的一段時光。記得有一項必修課,叫作“對裸”,大意是老師出一句詞語,讓學生按照詞義和平仄,選相對的兩字來回答。魯迅的對課成績多次得到塾師壽鏡吾先生的稱讚。一回,一位姓高的同學偷看了壽先生的對課題目,是“獨角獸”,就悄悄地來問他:“你說我對什麼好?”魯迅說:“你對‘四眼狗’好了。”那個同學上課時竟真以“四眼狗”回答壽先生,壽先生是近視眼,正戴著眼鏡,聽了自然大怒,把那同學狠狠地罵了一頓,再看魯迅,卻在一旁用書遮著臉,憋不住要“咕咕”地笑出聲來。還有一次,也是聽到一個傳聞,說有位姓賀的武秀才,經常在家門口打罵過路的小學生,魯迅們便相約著埋伏在那人的家門口,預備揍他一頓。他們都還是小孩子,那姓賀的卻是武秀才,為了保證必勝,魯迅特地取了祖父的一腰刀,藏在大褂底下帶去,幸虧那武秀才聽到風聲,不願意來和小孩子們惹麻煩,否則,我相信魯迅一定會拔出那柄刀,給那武秀才嚐嚐厲害的。他七八歲的時候,常聽到大人講話夾著“賣X ”的話,他非常好奇,這X 怎麼個賣法?於是他依照對自己的觀察,大膽地想象起來:畫了一長串狀如香蕉的東西,吊成一串,旁邊畫一杆秤,這就算是在“賣”了。 當然最讓魯迅懷念是和二弟周作人的一段時光。那時候他和二弟周作人每天都要在晚上睡覺前躺在床上聊天,將白天看來的神怪故事編成童話,什麼有一座仙山,山上有大象一般的巨蟻,有天然的亭臺樓閣,仙人在其中煉玉補骨肉,甚至可以起死回生……一夜連一夜,講得那麼起勁,許多細節都一再複述,兩個在黑夜中躺著的孩子,真是完全沉浸入幻想的童話世界裡了。一個人的天賦當中,最可貴的就是幻想的激情,人的愛心,人對詩意的敏感,甚至整個的青春活力,都是和這種激情融合在一起的,從另一面看,社會對人性的壓抑,也首先是從剝奪他做夢的心境開始,什麼時候你發現自己再也沒有幻想,再也不做自日夢了,什麼時候你也就完全被社會擠扁了。魯迅向周作人作這種夜談的時候,已經十三四歲,可能那是他和周作人人生最浪漫的時候,童年的夜空下,兩個無憂無慮的孩子,相擁在溫暖的被窩裡,做著甜蜜的夢。這和魯迅後來的人生大大不同,看來人生確實是充滿了變數。 童年時代,魯迅常跟母親住到紹興鄉下安橋頭外婆家裡,後來又到皇甫莊大舅父家裡寄居。安橋頭、黃甫莊都在紹興昌安門外水鄉,寬狹縱橫的河流靜靜地流過村邊。魯迅喜歡到鄉下去,他把那裡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嶄新的世界。因為在這裡不僅可以免讀深奧難懂的《四書》、《五經》,還可以同農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到密如蛛網的河上去划船、捉魚、釣蝦,去欣賞帶著點點漁火的水上夜景,或者到岸上去放鵝、牧牛、摘羅漢豆,呼吸清新的空氣…… 每逢村子裡演社戲的時候,魯迅就和小夥伴們一起搖船兒來到半個在岸上、半個在湖裡的戲臺前面,看武功演員翻筋斗。有時,他還和農民的孩子一起學演戲、扮小鬼。他們在臉上塗上幾筆彩畫,手握一杆杆鋼叉躍上臺去,愉快地玩耍著。農村,對少年時代的魯迅是很有吸引力的。在這片自由的天地裡,魯迅不僅學到了許多社會知識和生產知識,還和農民家的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 ..
1881年9月25日這一天,在江南紹興城內一座周姓南知子裡,魯迅出生了。清政府正走向沒落,一個風雨飄搖的王朝開始急劇地走向滅亡。祖父周介孚時任北京內閣中書,是一個標準的京官。周家的祖墳確實有德行,後來的魯迅能夠有幸成為中華民國教育部一個小官員,與這不無關係。祖父是京官,周家家裡有四五十畝水田,就是祖父不從北京匯一文錢回來,日常生計總是綽綽有餘,足以將貧困從他身邊趕得遠遠的。魯迅出生在這樣一個大家族,確實是幸運的。周家上下瀰漫著書香人家的氣氛,魯迅家中有兩隻大書箱,從《十三經注疏》和《四史》,到《王陽明全集》和章學誠的《文史通義》,從《古文析義》和《唐詩叩彈集》,到科舉專用的《經策統纂》,甚至《三國演義》和《封神榜》那樣的小說,都擠擠地堆在其中,不但自己家裡有書,眾多親戚本家中,不少人也藏書甚豐,而且不單是那些枯燥難懂的正經書,更有許多使小孩子非常喜歡的好玩的書,從畫著插圖的《花鏡》,到描寫少男少女的《紅樓夢》,幾乎什麼都有。魯迅的童年甚至是我們現在孩子都無法比擬的。 幼年的魯迅會是可愛的,是幸福的。他長得健壯,圓圓的臉,眉清目秀,用紹興話來說,長得很“體面”,事實上,直到後來從日本回家完婚,他都被家鄉人看作是一位漂亮人物。用現在的話說是位“帥哥”。童年的他性格活潑,機伶,自然也就調皮。他的曾祖母戴氏,平常不苟言笑,總是一本正經地端坐在門口一張硬梆梆的太師椅上,讓人覺得不大好接近。魯迅卻偏偏要去逗她,故意從地面前走過,假裝跌跟頭倒在地上,引得老大太驚叫:“阿呀,阿寶,衣裳弄髒了呀……過一會兒又從她面前走過,又假裝跌,要引她再作那樣的驚呼。 “三味書屋”是當時紹興最嚴厲的書房,其實魯迅是不願意到那裡讀書的,不過最大的收穫是,魯迅在“三味書屋”畫了不少畫,可以說度過了他最浪漫的一段時光。記得有一項必修課,叫作“對裸”,大意是老師出一句詞語,讓學生按照詞義和平仄,選相對的兩字來回答。魯迅的對課成績多次得到塾師壽鏡吾先生的稱讚。一回,一位姓高的同學偷看了壽先生的對課題目,是“獨角獸”,就悄悄地來問他:“你說我對什麼好?”魯迅說:“你對‘四眼狗’好了。”那個同學上課時竟真以“四眼狗”回答壽先生,壽先生是近視眼,正戴著眼鏡,聽了自然大怒,把那同學狠狠地罵了一頓,再看魯迅,卻在一旁用書遮著臉,憋不住要“咕咕”地笑出聲來。還有一次,也是聽到一個傳聞,說有位姓賀的武秀才,經常在家門口打罵過路的小學生,魯迅們便相約著埋伏在那人的家門口,預備揍他一頓。他們都還是小孩子,那姓賀的卻是武秀才,為了保證必勝,魯迅特地取了祖父的一腰刀,藏在大褂底下帶去,幸虧那武秀才聽到風聲,不願意來和小孩子們惹麻煩,否則,我相信魯迅一定會拔出那柄刀,給那武秀才嚐嚐厲害的。他七八歲的時候,常聽到大人講話夾著“賣X ”的話,他非常好奇,這X 怎麼個賣法?於是他依照對自己的觀察,大膽地想象起來:畫了一長串狀如香蕉的東西,吊成一串,旁邊畫一杆秤,這就算是在“賣”了。 當然最讓魯迅懷念是和二弟周作人的一段時光。那時候他和二弟周作人每天都要在晚上睡覺前躺在床上聊天,將白天看來的神怪故事編成童話,什麼有一座仙山,山上有大象一般的巨蟻,有天然的亭臺樓閣,仙人在其中煉玉補骨肉,甚至可以起死回生……一夜連一夜,講得那麼起勁,許多細節都一再複述,兩個在黑夜中躺著的孩子,真是完全沉浸入幻想的童話世界裡了。一個人的天賦當中,最可貴的就是幻想的激情,人的愛心,人對詩意的敏感,甚至整個的青春活力,都是和這種激情融合在一起的,從另一面看,社會對人性的壓抑,也首先是從剝奪他做夢的心境開始,什麼時候你發現自己再也沒有幻想,再也不做自日夢了,什麼時候你也就完全被社會擠扁了。魯迅向周作人作這種夜談的時候,已經十三四歲,可能那是他和周作人人生最浪漫的時候,童年的夜空下,兩個無憂無慮的孩子,相擁在溫暖的被窩裡,做著甜蜜的夢。這和魯迅後來的人生大大不同,看來人生確實是充滿了變數。 童年時代,魯迅常跟母親住到紹興鄉下安橋頭外婆家裡,後來又到皇甫莊大舅父家裡寄居。安橋頭、黃甫莊都在紹興昌安門外水鄉,寬狹縱橫的河流靜靜地流過村邊。魯迅喜歡到鄉下去,他把那裡看作是自由的天地,嶄新的世界。因為在這裡不僅可以免讀深奧難懂的《四書》、《五經》,還可以同農民的孩子自由自在地生活在一起,到密如蛛網的河上去划船、捉魚、釣蝦,去欣賞帶著點點漁火的水上夜景,或者到岸上去放鵝、牧牛、摘羅漢豆,呼吸清新的空氣…… 每逢村子裡演社戲的時候,魯迅就和小夥伴們一起搖船兒來到半個在岸上、半個在湖裡的戲臺前面,看武功演員翻筋斗。有時,他還和農民的孩子一起學演戲、扮小鬼。他們在臉上塗上幾筆彩畫,手握一杆杆鋼叉躍上臺去,愉快地玩耍著。農村,對少年時代的魯迅是很有吸引力的。在這片自由的天地裡,魯迅不僅學到了許多社會知識和生產知識,還和農民家的小朋友建立了深厚的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