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史論縱橫

    民國時期的軍閥時代很混亂,縱橫認為以1928年為分界線,之前為北洋軍閥主導的舊軍閥時代,之後為國民政府主導的新軍閥時代,較為容易理解一些。

    不管你承認不承認,每一個軍閥的後方似乎都有外國列強勢力的支援,北洋軍閥時代主要有皖系、直系、奉系,他們的背後更多的是取得了日本的支援。

    奉系的張作霖被稱為“東北王”,雖然在歷史上口碑不錯,並且被很多人打上愛國軍閥的標籤,然而從其性質上來說,張作霖本身就是日本扶持下的利益代理人。

    日俄戰爭時期,張作霖就已經幫日本人做過事,辛亥革命爆發時,張作霖直接對日本駐奉天總領事表示:“日本國如對本人有所指令,本人自必奮力效命。”在一點點取得日本人的認可後,張作霖逐漸由奉天掌控了東北。

    相對於奉系來說,皖系和直系與日本關係也很微妙,直系領袖馮國璋早年到日本考察軍事,與日本軍界人士有一定往來,段祺瑞雖然沒有馮國璋這樣的經歷,但是其左膀右臂中的徐樹錚卻是留日的高材生,前一段時間盛傳段祺瑞跟日本搞了一個西原借款,差點把日本搞破產,其實,為了借這筆款,段祺瑞將很多主權出賣給了日本,為九一八事變埋下隱患。

    北洋軍閥與日本之間的聯絡,最早可以追溯到甲午中日戰爭結束後,大量中國留學生到日本留學,到全面抗戰爆發前,中國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留學的人數就多大1600餘人,可見日本對近代中國的影響。

    在北洋軍閥的外圍,諸如晉軍閻錫山、東南五省聯軍(隸屬直系)孫傳芳,都是日本陸士畢業後回來闖出一番天地的人物。

    這種現象隨著北洋政府的倒臺而結束,南方國民革命軍序列早年也有日本的影子,中國同盟會也是在日本成立的,只不過後來內部鬧了矛盾,以孫中山先生為主體的興中會成員在1907年到南洋另起爐灶。

    由於南洋華僑與英美關係更為密切,南方的革命勢力也希望取得英美的支援,辛亥革命爆發時,孫中山先生正在美國為革命募款。

    中國南方的革命團隊,主要以廣東(興中會)、江浙(光復會)、湖南(華興會)為策源地,其中跟日本、歐美都有聯絡,只不過後來逐漸傾向於歐美和蘇俄。

    以孫中山先生為代表的革命勢力,在1923年與蘇俄達成合作戰略,並且發表《孫文越飛宣言》,此後,蘇聯的支援給國民革命軍很大的幫助,最終取得了北伐的最終勝利,當然,孫中山先生並不能算作是軍閥。

    蘇俄政權在中國最看好的軍閥其實是吳佩孚,1922年越飛前往中國時,最先給吳佩孚寫了一份信,希望雙方能夠進行密切合作,吳佩孚是一個比較有骨氣的軍閥,號稱三不將軍,不愛錢,不納妾,不入租界。

    在很多敏感問題上未能與蘇聯達成共識,最終使得越飛退而求其次,選擇支援孫中山先生,透過聯合孫中山,以實現以南壓北的局面。但是這個計劃在孫中山先生在世前並未實現,在孫中山去世後,蘇聯開始對西北軍閥馮玉祥很大的扶持。

    馮玉祥在1924年發動北京政變,隨即邀請孫中山北上共商國是,由於孫中山病死於北京,而馮玉祥也遭受來自北洋軍閥的集體反撲,只能通電下野,於1926年前往蘇聯考察,隨後北伐戰爭開始,馮玉祥此時可以說是“凱旋歸來”,在五原誓師後,拉起一支接近四五十萬的隊伍,沒有蘇聯的支援,馮可能無法做到這樣華麗的轉變。

    除了馮玉祥之外,蘇聯扶持的另一個軍閥就是新疆的盛世才,當時盛世才與西北馬家軍中馬仲英激戰,無奈之下才選擇與蘇聯合作,後來也早早投靠了國民政府,與蘇聯一刀兩斷。

    可以說,當時的軍閥除了馮玉祥和盛世才外,大多都選擇與日本、英美合作,極特別的如滇軍龍雲會和法國合作,國民政府在全面抗戰前,曾全面與德國合作。

    為什麼這些軍閥很少與蘇聯合作呢?

    從地緣政治上來說,蘇聯鞭長莫及

    蘇聯與中國的地緣看起來不太遠,實際上並不近,中國、日本都是典型的亞洲國家,蘇聯雖然大部分領土都在北亞,但是經濟、政治、文化中心卻在東歐,蘇聯當時的重心也在歐洲,而不在其所稱之為遠東的地方。

    蘇聯和中國接壤的地方,一個是東北地區,一個是西北地區,東北南部是日本勢力範圍(日俄戰爭時劃分的),兩條陸上通道都挺遠,還是從海上走好一點,而從海上走,那真就是先漂洋再過海了。

    從合作目的上來說,蘇聯不懷好意

    蘇聯政權與北洋軍閥合作的初衷並不純粹,帶有很複雜的政治目的,甚至可以說是簡單粗暴,1922年越飛與吳佩孚主政的北洋政府聯絡時,是想要解決中俄兩國間的中東路和外蒙古問題,前面已經說到,吳佩孚是一個很有骨氣的軍閥,在此問題上沒有讓步,所以,越飛只能另尋他人。

    從時間範圍上來說,蘇聯自暇不顧

    蘇聯政權,從1917年十月革命後才開始形成,當時還沒有完全平定內部混亂,屬於建國草創初期,當時被稱為蘇俄政權,到1922年末再加盟了俄羅斯、南高加索、烏克蘭和白俄羅斯等國家後,才形成蘇聯政權。

    由於蘇聯政權是完全不同於西方列強國家,遭到西方列強的敵視,甚至是經濟封鎖,1917年十月革命後,也是一戰後期,北洋政府也是協約國中的一員,因此同其他協約國持相同立場,就是拒絕承認十月革命後的蘇俄,並且召回駐俄公使。

    當然,從十月革命開始,蘇聯的革命之火已經燒到中國,此後的中國革命明顯受到蘇聯的影響。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林志玲裝進高德導航、洛天依當歌手……AI都是如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