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施肥是指均衡地或平衡地供應作物各種必需的營養元素的施肥原則。平衡施肥並不意味著各種養分按同樣數量來施肥,而是要按照它們生長髮育所需的比例施肥;也並不意味著向土壤施入所有必需的營養元素,而應該是施入土壤供應不足或缺乏的那些營養元素。
一般條件下,作物的生長髮育受環境中保證度最低的那個因素的限制。例如在乾旱的條件下,水分成為保證度最低的限制因素,即使其他因素都達到充足而適量的狀況,作物產量仍然決定於水分這個限制因素的滿足水平。在養分供應方面也是如此,在氮素供應不足時,即使磷、鉀供應很充足,作物的生長髮育仍決定於氮素的供應水平;磷、鉀成為限制因素時,情況也類似。只有當氮、磷、鉀都能充分而均衡地供應時,作物才能達到最佳產量。
另一方面,一種土壤通常不是隻缺乏一種養分,而是同時缺乏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養分,生產上最容易被忽視的是中量和微量營養元素的缺乏或潛在性缺乏。所以,透過土壤和植株的診斷預先獲知土壤中各種養分的供應水平是平衡施肥的前提。
平衡施肥有三種基本方法,即養分豐缺指標法、肥料效應函式法和測土配方-養分平衡法。第一種方法的優點是直感性強,定肥簡捷方便,缺點是施肥量精確度差;第二種方法的缺點是需以田間試驗為基礎,需要耗費較多的人力、資金和時間,且難度較大,不易掌握。大量的實際應用證明,測土配方-養分平衡法是一項較為適用的技術。平衡施肥技術的原理是以實現作物目標產量所需要養分量與土壤供應養分量差額作為施肥依據,以達到養分收支平衡的目的。
但實際應用時有困難,因為空白產量必須透過提前的試驗來獲得,這對於廣大的農民來說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實上,在平衡施肥技術的推廣應用中,校正係數一般是透過對某一地區一定土壤和環境條件下以往試驗所得到的空白產量、作物養分吸收量與土壤養分含量進行統計分析,確定相關關係和迴歸方程,從而計算得到的。對於一般的農業土壤,有效氮的校正係數為0.5~0.6,有效磷的校正係數為0.7~0.8,速效鉀的校正係數為0.4~0.5。
植物營養診斷以植物營養狀況與生物量積累或產量形成之間的關係為基本出發點,判明植物的營養狀況,明確導致植物營養狀況不適的原因,從而提出切實有效的矯治方法和施肥措施。顯然,植物營養診斷不僅是科學施肥的基本依據和技術保障,同時也是植物營養學理論服務於農業生產實際的最實質性的內容。植物營養診斷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形態診斷、分析測試診斷、施肥診斷、生物培養診斷、葉色診斷、代謝診斷、養分平衡綜合診斷施肥法(DiagnosisandRecommendationIntegratedSystem,DRIS)、植物養分綜合管理系統法(IntegratedPlantNutrientSystem,IPNS)以及土壤養分狀況系統研究法等。運用這些診斷方法的目的就在於明確土壤和植物缺乏何種營養元素,是否存在潛在性缺乏,導致養分缺乏的原因及有關因素有哪些(如土壤養分是否缺乏?是否存在吸收障礙?是否存在養分不平衡?),確定土壤及植物體內營養物質缺乏、適宜、過量的臨界濃度,最終提出相應的矯治措施或施肥建議。
綜上所述,植物營養診斷是手段,合理施肥是途徑,高產、優質、高效、低耗是目的。同時可以相信,隨著中國傳統的生態農業觀點的繼承和發揚,現代高新技術在植物營養學中的廣泛應用,植物營養診斷和施肥技術將為中國可持續農業的建立和發展起到更為積極的推動作用,為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
平衡施肥是指均衡地或平衡地供應作物各種必需的營養元素的施肥原則。平衡施肥並不意味著各種養分按同樣數量來施肥,而是要按照它們生長髮育所需的比例施肥;也並不意味著向土壤施入所有必需的營養元素,而應該是施入土壤供應不足或缺乏的那些營養元素。
一般條件下,作物的生長髮育受環境中保證度最低的那個因素的限制。例如在乾旱的條件下,水分成為保證度最低的限制因素,即使其他因素都達到充足而適量的狀況,作物產量仍然決定於水分這個限制因素的滿足水平。在養分供應方面也是如此,在氮素供應不足時,即使磷、鉀供應很充足,作物的生長髮育仍決定於氮素的供應水平;磷、鉀成為限制因素時,情況也類似。只有當氮、磷、鉀都能充分而均衡地供應時,作物才能達到最佳產量。
另一方面,一種土壤通常不是隻缺乏一種養分,而是同時缺乏兩種或兩種以上的養分,生產上最容易被忽視的是中量和微量營養元素的缺乏或潛在性缺乏。所以,透過土壤和植株的診斷預先獲知土壤中各種養分的供應水平是平衡施肥的前提。
平衡施肥有三種基本方法,即養分豐缺指標法、肥料效應函式法和測土配方-養分平衡法。第一種方法的優點是直感性強,定肥簡捷方便,缺點是施肥量精確度差;第二種方法的缺點是需以田間試驗為基礎,需要耗費較多的人力、資金和時間,且難度較大,不易掌握。大量的實際應用證明,測土配方-養分平衡法是一項較為適用的技術。平衡施肥技術的原理是以實現作物目標產量所需要養分量與土壤供應養分量差額作為施肥依據,以達到養分收支平衡的目的。
但實際應用時有困難,因為空白產量必須透過提前的試驗來獲得,這對於廣大的農民來說是不可能做到的。事實上,在平衡施肥技術的推廣應用中,校正係數一般是透過對某一地區一定土壤和環境條件下以往試驗所得到的空白產量、作物養分吸收量與土壤養分含量進行統計分析,確定相關關係和迴歸方程,從而計算得到的。對於一般的農業土壤,有效氮的校正係數為0.5~0.6,有效磷的校正係數為0.7~0.8,速效鉀的校正係數為0.4~0.5。
植物營養診斷以植物營養狀況與生物量積累或產量形成之間的關係為基本出發點,判明植物的營養狀況,明確導致植物營養狀況不適的原因,從而提出切實有效的矯治方法和施肥措施。顯然,植物營養診斷不僅是科學施肥的基本依據和技術保障,同時也是植物營養學理論服務於農業生產實際的最實質性的內容。植物營養診斷的基本方法主要有:形態診斷、分析測試診斷、施肥診斷、生物培養診斷、葉色診斷、代謝診斷、養分平衡綜合診斷施肥法(DiagnosisandRecommendationIntegratedSystem,DRIS)、植物養分綜合管理系統法(IntegratedPlantNutrientSystem,IPNS)以及土壤養分狀況系統研究法等。運用這些診斷方法的目的就在於明確土壤和植物缺乏何種營養元素,是否存在潛在性缺乏,導致養分缺乏的原因及有關因素有哪些(如土壤養分是否缺乏?是否存在吸收障礙?是否存在養分不平衡?),確定土壤及植物體內營養物質缺乏、適宜、過量的臨界濃度,最終提出相應的矯治措施或施肥建議。
綜上所述,植物營養診斷是手段,合理施肥是途徑,高產、優質、高效、低耗是目的。同時可以相信,隨著中國傳統的生態農業觀點的繼承和發揚,現代高新技術在植物營養學中的廣泛應用,植物營養診斷和施肥技術將為中國可持續農業的建立和發展起到更為積極的推動作用,為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