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提起大馬士革刀,很多人都會說:真正的大馬士革刀早就失傳了。那麼,大馬士革刀真的失傳了嗎?什麼是真正的大馬士革刀呢?
8
回覆列表
  • 1 # knife名刀

    大馬士革刀工藝的失傳,是拜蒙古人所賜。

    波斯名刀 名揚天下

    真正的古代大馬士革刀,是流行於波斯諸族的平面花紋鋼刀。大馬士革是一個城市的名稱,在古代,它曾經是波斯地區的中心城市之一,歐洲人常用大馬士革代指波斯地區或者阿拉伯帝國統治的區域,就像用北京代指中國。

    波斯大馬士革刀的原料,是從古印度烏茲地區進口的一種高碳鋼,人們稱之為“烏茲鋼”。這種鋼富含一些能夠使鋼鐵硬度、韌性和緻密性增強的元素。近現代的研究認為,這些元素很可能是我們在現代鋼鐵冶煉中經常會用到的鉻、釩、鎳等元素。印度人透過坩堝冶煉把鋼鐵製作成半球狀,稱為烏茲鋼錠,然後販賣到波斯地區。波斯刀匠用這種鋼錠和熟鐵放在一起,摺疊鍛打,製作成削鐵如泥的花紋鋼刀劍,這就是古代大馬士革刀。

    在歷次的十字軍東征中,歐洲人對波斯人使用的這種花紋鋼刀印象深刻,並給它命名為“大馬士革刀”。

    蒙古鐵蹄 踏平中亞

    蒙古帝國(元朝)曾經三次西征,將帝國的鐵蹄遍及歐亞廣大地區。第一次西征,元太祖十四至十九年(1219—1224年)成吉思汗率軍與花剌子模國進行的一場戰爭。第二次西征是元太宗八年至十四年(1236—1241年),窩闊臺汗遣拔都等諸王率軍征服伏爾加河以西諸國的戰爭。 第三次西征( 旭烈兀西征),元憲宗二年至世祖中統元年(1252年一1260年),蒙哥汗派其弟旭烈兀率領10萬大軍攻打波斯的戰爭。

    三次西征,把當時的波斯納入到了元朝版圖。蒙古軍征討有兩個慣例,第一是屠城,在遭遇積極抵抗的地區,屠殺當地青壯年男子,或者拉去充軍做苦役。第二就是掠奪工匠,蒐羅各種手藝人,尤其是生產刀劍等軍需品的手藝人,擄掠走收歸己用。

    從歷史時間上看,大馬士革刀恰恰是在蒙古軍三次西征的戰亂中失傳的。從那時直到今天,雖然大馬士革刀被敘利亞奉為國刀,但是在整個中東地區,刀劍製造業並不發達,甚至找不到知名的大馬士革刀作坊。大馬士革刀的製作工藝在當地失傳已久,也沒有任何技術性文獻流傳下來。反倒是在歐洲、美洲、非洲和中國的部分地區,現代大馬士革刀作為一種具有歷史情懷的手工藝品,仍然存在,並流星於刀具收藏界。

    大馬士革刀 開枝散葉

    蒙古軍西征令得大馬士革刀在波斯當地失傳,但是大馬士革刀的影響卻沒有從此消失。從十字軍東征以後,歐洲就有很多工匠學習仿製大馬士革刀,尤其在法國、瑞士、瑞典等國,花紋炫麗的大馬士革刀一直是宮廷貴族非常喜愛的隨身武器和奢侈品。隨著美洲的興起,這種製作工藝和流行文化有流傳到美國和加拿大,如今在美國、加拿大,也活躍著很多以製作大馬士革刀聞名的手工刀匠。

    蒙古軍西征過程中,曾擄掠了大批刀匠回到元朝政治中心,安排在元大都附近的保定,由鑌鐵局管轄,編為匠戶,為軍隊將領和王公貴族製作大馬士革刀。

    必須要指出的是,真正的古代大馬士革刀是以印度烏茲鋼為原材料,這是一種富含有益微量元素的高碳鋼。大馬士革刀工藝在波斯當地失傳之後,在歐美、中國和世界其他地區流傳的大馬士革刀工藝,並不是對波斯大馬士革刀工藝的直接繼承,大多經過了本地化的改造。製作大馬士革刀的原料,也不再是印度烏茲鋼,而是各種來源的高碳鋼。但是他們製作大馬士革刀所採用的鍛打工藝,仍然是高碳鋼與熟鐵(或者低碳鋼)放在一起摺疊鍛打。這種摺疊鍛打意義,是克服單一鋼材有硬度就沒韌性,有了韌性硬度就偏低的弱點。把軟硬鋼透過摺疊鍛打充分焊合,達到剛柔並濟的效果。

    隨著近現代冶煉技術的發展,人們已經能夠很方便地在鋼鐵中加入各種有益的微量元素,而不必依賴於含有特殊元素的鐵礦石。大馬士革刀今天在世界範圍內開枝散葉,流傳下來的是大馬士革刀的鍛造工藝。關於採用坩堝冶煉烏茲鋼的工藝,以及古代新增各種草灰進行滲碳的工藝,已經徹底失傳了。

    匠人工坊 傳世寶刀

    中國保定匠人工坊,是國內鍛造大馬士革刀的著名刀坊,它由元代匠戶後人創辦,傳承古代的純手工摺疊鍛打工藝。

    匠人工坊的名刀有合璧、長風、虎鯊、狼牙、大小博伊刀、雲鵲、花豹、蟾宮折桂、七星望月等二十多種,深受刀劍收藏愛好者喜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能不顧一切的去追尋愛情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