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otfdk558

    一以貫之,素結本始,矯若遊龍,飄然天外,李詩之謂也。 一般來說,很多人都說李詩非常好,說不出得好,好得說不出。他們從技巧上分析,分析不出特別的地方。比如說,李白和別人一樣,也是用漢語寫詩;和別人一樣,也會用格律;和別人一樣,也會寫古詩;和別人一樣,也不過就是寫景寫事。從技巧上分析,怎麼也分析不出來李白的好來,可是李白就是好。從風格上分析,李白的作品明白曉暢,酣暢淋漓,想象豐富,風格大氣,後來也有很多這樣的人,但是似乎都不如李白。於是人們很疑惑: 李白究竟好在哪裡呢? 我個人覺得,李詩的好,除了他技巧上嫻熟、風格上流暢、心態上自由之外,最關鍵的是他前後貫穿,佈局完美。 李白的經典很多。我最喜歡的是《塞下曲·其一》。 五月天山雪,無花只有寒。 笛中聞折柳,春色未曾看。 曉戰隨金鼓,宵眠抱玉鞍。 願將腰下劍,直為斬Murano。 最初喜歡這首詩,是喜歡其中的精神,吃苦耐勞,勇於擔當,捨身取義,保家衛國,果然是條漢子。但是後來越來越喜歡這首詩,是因為這首詩邏輯嚴密、層層遞進、渾然一體。 表面上看,這首詩就只是一首比較硬氣的邊塞詩,其實讀明白了就會發現,其中的含義非常之深,在技術上達到了一個巔峰。 表面上看,塞下曲寫得很直白,但是其實十分精煉深刻。開頭四句寫景寫事。夏曆五月常是公曆六月,已經是夏季了。然而五月的祁連山(古時候貌似很多山都叫天山,這首詩裡的天山據說是祁連山)依然在下雪。笛子演奏著折柳的曲子慰留客人,可是客人卻未曾看到春天花紅柳綠的景色。短短二十個字,苦寒的邊疆對訪客心靈的震撼躍然紙上。之後十個字,寫出了戍守邊防的將士們的生活:從一早晨起來就隨著金鼓之聲依照軍令作戰,晚上就靠著鞍韉休息。簡單十個字,就準確周到的概括了軍旅生活,極其凝練。最後十個字,“願將腰下劍,直為斬Murano”,則講了軍心願望。這四十個字,很直白,也很精煉。這四十個字,放到現代人手裡,推衍開來,寫上一首長歌,整上一篇報道,寫上一部報告文學,整上十萬字是沒問題的。可是到了李白手裡,只用了區區四十個字。 這四十個字不僅僅是直白而已。《塞下曲》寫起事實來,寫得清清楚楚乾乾淨淨;寫起精神來,也是寫足了精神風貌。最可敬佩的是,雖然只有四十個字,卻基本不會造成誤解和歧義。四十個字,全部精確打擊到了預定目標。問題是李白這位詩人不是以煉字聞名的,而是浪漫主義的! 還有《望廬山瀑布》。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 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這是一首名作,幾乎所有人都熟悉它。一般教學時只講它的誇張手法。很多人因此誤以為李白出名的關鍵在於誇張。這就未免將古人看扁了。古人也是人,也是有理智的,而且由於當時社會積累的匱乏,他們更加重視一步一個腳印一手一腳的拼搏積累,對於僥倖倖進有著敏銳的察覺能力。如果李白只是一個吹牛大王,那麼他是不可能在生前就獲得那麼高的正面評價的。 李白這首《望廬山瀑布》的本質是暗喻。 這首詩的第一句已經買下了伏筆。香爐生煙,是修仙時的場景。紫色更是貴色。這樣起句就已經雍容華貴了。但是一般人缺乏相關經歷,可能還覺得就是一個普通的比喻。雖然依然欣賞,但是依舊有點明珠暗投的感覺。 第二句直擊本體,引出瀑布。此句極其凝練,“遙看”一語引導人們的視線,也引導讀者想象中的視線。“瀑布”給出了目標。“掛前川”指出了方位。直擊本體是很常見的描寫手法,但在直擊本體的時候用正確的文字直接控制讀者的思維,這就是高明的手段。 第三句是令人疑惑的。“飛流直下三千尺”,很多人發出疑問:“這壓根沒有三千尺啊?”有的人到現場看了以後說:“瀑布其實也不大啊。”特別是冬季去看瀑布的,就更小了。沒錯,這句就是全詩最容易引起人們關注的焦點。一般將這句詩的藝術手法解讀為誇張。但是很少有人會告訴我們,李白為什麼要在這裡誇張這一下。其實答案已經有了。這就是第四句詩:“疑是銀河落九天。”銀河是天河,九天是仙境,從九天之上的仙境垂下來的通天河,三千尺的距離很近了。這哪裡是誇大,明明是縮小嘛。 同時,第四句和第一句,一下子就勾連到了一起: 日照香爐生紫煙,這是修仙啊。修仙就是為了飛昇。而廬山這條瀑布,就是通天河! 這樣前後呼應,充分展示了這首詩的主旨: 廬山是修仙的好地方,有仙氣兒。 李白寫這首詩,難道是為了剪刀手合影留念嗎? 這首詩使用的修辭技巧,乍看起來是誇張,其實是暗喻。第三句詩表面上是在誇張,其實是將瀑布暗喻成通天河。全詩表面上是寫廬山景色,實際上是寫廬山的仙氣兒。後來很多人解讀這首詩的時候只知道說誇張,已經落了下乘,可謂是神仙當面不相識啊。 這首詩寫得很仙兒。在當時修道修仙思想很重的社會環境下,李白詩卻充滿了仙氣兒。他能夠在當時成名,真的不是偶然的。李白詩看起來平直淺白,其實如天外飛仙一般,內在邏輯層次是極其豐富深刻的。 當然,時過境遷,後來人的修仙思想沒那麼重了,於是理解起來有了一些隔膜。很多人去了廬山,見了瀑布以後覺得大失所望,然後說李白寫得不對。這讓人不禁產生了焚琴煮鶴、對牛彈琴的感覺。不過,在這樣誤解的情況下,在這樣沒有深刻理解李白詩句內涵的情況下,大多數情況下,人們依然稱讚說,李白這首詩運用了誇張的手法,充分發揮了詩人的想象,將景色寫得很美。就算是看不懂,也能感受到李白的詩很好。李白這種內涵深厚韻味深長、外表通俗雅俗共賞的文學才華,太強大了。 李白詩就像“形散神不散”的優美散文,強大的內在邏輯性牢牢把握住了詩歌的精氣神。 一以貫之,素結本始,矯若遊龍,飄然天外,李詩之謂也。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滴水觀音葉面出現白毛是啥病怎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