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研習社

    育嬰在中國古代一直得到重視,因為嬰兒的存亡關係到人口的增減,所以古代也有類似於“孤兒院”的機構。到了清代,各類民間慈善事業中,育嬰事業是發生最早、且最受政府和地方社會重視的。而且清代某些地方存在溺嬰這一嚴重的社會問題,育嬰堂更有其存在和發展的必要性。具體而言,清代的育嬰堂是什麼樣的呢?

    

    首先,清代的育嬰堂之所以能長盛不衰,是因為其經費來源渠道多。中央政府會撥款給育嬰堂。此外,地方官和地方士紳也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一般是募捐的組織者和主要出資人。比如江南較早的杭州育嬰堂,就是地方生員陸元章於康熙五年(1666)捐資勸募而建的。此外,商人的捐資也是有力的經費支援。特別是在商業經濟發達的地區,商人的作用尤為突出。比如江南最早的三所育嬰堂,便都是靠當地商人捐助才得以建立或重建的。

    

    育嬰堂獲得撥款和捐資後,除了將其用於維持育嬰堂的正常開支外,還會將剩餘資金採用經營化模式,目的是保證資金的升值。各地育嬰堂普遍採取置產(一般是田產和房產)收租和放款生息的做法。比如揚州,蘇州,江都等地的育嬰堂都規定將款項以年息一分的利率發商生息。

    資金充足之後,清代的育嬰堂還有嚴格的管理體制,一般是實行輪值制和董事制。前者是由數人組成一個管理集團,成員多是紳士、邑商,分月輪值,互相監督。後者是選“孝廉方正”、“老成有德”的一人或數人管理堂務,任期一般是一至三載。

    成立後的育嬰堂一般具有兩個運作模組:一是棄嬰保育職業化。育嬰堂會聘請職業的乳婦來餵養棄嬰,有堂養(僱乳婦入堂哺乳)和領養(由乳婦領回哺乳)兩種方式。前者較為常見。堂養需要乳婦入住育嬰堂,入住後,育嬰堂會對乳婦進行嚴格的管理和稽核,以保證哺乳的質量。

    

    另一是棄嬰出路社會化。育嬰堂的棄嬰能被領養自然是一個出路。倘若不能,育嬰堂則會教授他們謀生之道。比如松江府育嬰堂規定,男孩養到七歲就送到就近義學讀書,再長大一些就送去學習手藝。女孩到了八歲,則讓乳婦教其紡織縫紉,十三歲就幫她選擇合適的擇配物件。有殘疾的小孩則有其他安排,比如送到養濟院。總之,清代育嬰堂非常注重讓棄嬰們迴歸社會,一方面是為棄嬰的將來考慮,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減輕育嬰堂的負擔,以救助更多棄嬰。

    參考文獻:

    萬朝林:《清代育嬰堂的經營實態探析》,《社會科學研究》2003年第3期。

    王衛平:《清代江南地區的育嬰事業圈》,《清史研究》2000年第1期。

  • 2 # 穿插游擊隊

    之前我們講了古代的社會福利機構,這一篇我們將其中很有代表性的兒童福利院詳細說一下。

    宋代的兒童福利院叫作“慈幼局”。慈幼局可以視為世界上最早的官辦孤兒院。慈幼局的出現,與中國自古就有的一個陋習有關,這個陋習就是溺嬰。

    溺嬰之風在中國由來已久,指的是孩子出生後大人不想養,就放在水裡溺亡。古代的溺嬰行為多是針對女嬰,早在先秦時期就已有之。《韓非子》中就有“產男則相賀,產女則殺之”的記載。宋代的溺嬰行為也很常見,蘇軾的《東坡志林》裡記載:“鄂渚間田野小人,例只養二男一女,過此輒殺之,尤諱養女”“近聞黃州小民貧者生子多不舉,初生便於水盆中浸殺之”。古人溺嬰的原因主要有三點:一是古代避孕措施欠缺,很多計劃外生子不想撫養;二是古代重男輕女觀念根深蒂固,生了女孩也不想養;三是一些窮苦的人家,經濟拮据,生了孩子養不起。針對溺嬰這種非人道行為,政府設立了“慈幼局”,用官方撫養的辦法減少溺嬰行為。

    元明兩朝,官方的孤兒收養行為一度中斷,直到明朝末年有所恢復。到了清朝,脫胎於慈幼局的育嬰堂開始普及。我們可以透過清朝育嬰堂的執行方式來窺視一下中國古代的孤兒院。

    育嬰堂接收嬰兒時會記錄到達時間,嬰兒的五官四肢狀況,還會詢問嬰兒的撿拾地點和撿拾狀態等相關資訊,將這些都記錄在“收嬰冊”上。育嬰堂的嬰兒都是從哪兒來的呢?清朝的城市裡有專門的“收嬰設施”,一般是在城門附近安置一個大木箱,人們見到被遺棄的嬰兒就會將其放入木箱中,看守者會將遺棄在木箱內的棄嬰送至育嬰堂,還能因此得到一些跑腿費。這套系統和今天城市裡的“嬰兒安全島”非常類似。

    棄嬰者也可以將嬰兒直接送至育嬰堂。棄嬰都是怕人知道的不恥行為,為了避免棄嬰者身份公開,育嬰堂設有一種保密的“收嬰設施”。在育嬰堂的外牆,會有一處牆體被掏空,牆體上安裝一個大抽屜。棄嬰者在牆外側將抽屜拉開,將嬰兒放入後關上抽屜。這種抽屜在牆的兩側都能拉開,聽見抽屜裡嬰兒的哭聲後,育嬰堂的工作人員就會在牆內側把抽屜拉開,接收棄嬰。民國時期的畫家豐子愷就曾畫過一幅描繪育嬰堂接收棄嬰的畫作,叫《最後的吻》,畫上就有這種特殊的“收嬰設施”。

    育嬰堂的開支來自於民間資助和政府撥款,屬於官民合辦的組織。育嬰堂裡的孤兒長大後,育嬰堂還要負責給其安排出路。男孩長大,要為其找到願意收為養子或僱工的家庭,且不準由娼妓家認養,也不準被領養去當奴僕。另外,還不允許育嬰堂向領養者索要錢款。女孩長大,則為其找到願意收為養女或養媳的婆家。小說《紅樓夢》裡的秦可卿就是孤兒出身,是由其養父秦邦業從養生堂抱回的。這裡的養生堂和育嬰堂是一回事,但清朝叫育嬰堂的更多。

    人類社會的進步是循序漸進的,古代也不一定都是黑暗與落後。我們今天努力構建的社會福利體系,很多都能在中國古代找到影子或源頭。與漫長的人類歷史相比,我們現代只是短暫的一瞬。從更高的角度看,古代只是我們的上一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和你的合作伙伴遇到過哪些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