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悅漫步海邊
-
2 # 歷史課課代表
女性在封建社會時期地位低下是眾所周知的,尤其是到了南宋以後,由於程朱理學的出現,女性更是作為男性的附屬品被牢牢的束縛。一句“女子無才便是德”道破了女性的尷尬。到了清朝,由於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了頂峰,女子的社會地位更加低下,不要說普通百姓,即便是皇家的女人,說到底也是皇帝的奴才而已。就連一生輔佐三代帝王的傑出女政治家孝莊太后也謙卑的拒絕了群臣奏請的臨朝稱制。然而在清朝晚期,慈禧太后卻透過自己的努力一步一步掌握了清王朝的最高權柄,成為了同治光緒兩朝的實際統治者,這不得不說是非常難得的,慈禧之所以能掌權主要有三點原因:
首先,慈禧憑藉是皇帝生母的尊貴地位接觸權力:慈禧太后原本只是咸豐皇帝的一個貴人,因為生下了咸豐皇帝唯一活下來的兒子,所以母憑子貴被晉位為貴妃,可以說,當初在作為咸豐帝貴人的時候,慈禧對於權力還並沒有多少慾望,她當時只是想在後宮能夠體面安穩的活下去,但是隨著她誕育了咸豐皇帝的長子,尤其是這個兒子在隨後的日子裡成為了咸豐帝唯一的兒子之後,慈禧便開始出現了對朝政事務的極大熱忱,尤其是自己年幼的兒子成為皇帝之後,她更是名正言順的走到了前臺,替皇帝掌握了全部的權力。
其次,慈禧在獲得權力的路上找對了同盟:辛酉政變實際上是初出茅廬的慈禧太后對獲得權力的一次嘗試,雖然當時作為皇帝生母的她已經貴為聖母皇太后了,但是她在朝中的勢力仍然非常的弱小,如果她想獲得權力就必須找到強大的同盟,常年居於深宮內院的她無法接觸外臣,所以她之好講目光鎖定在了咸豐帝的中宮皇后鈕祜祿氏身上,鈕祜祿氏也就是慈安太后。最終慈禧與慈安太后結成同盟,並且以恭親王和醇親王為外援。徹底打敗了握有咸豐帝臨終遺命的顧命八大臣,成功攫取了清王朝的最高權力。慈禧與慈安結成同盟是非常正確的決定,因為有了慈安的參與,才使得奪權和掌權變得更為合法。
第三,她透過一系列政變獲得並鞏固了自己的權力:慈禧一生髮動了三次政變,而辛酉政變、甲申之變和戊戌政變三起慈禧導演的政變都無一例外的讓慈禧獲得了更大的權力,每一次政變的發動都是慈禧奪權的過程。慈禧運用自己的智慧和謀略,將權術發揮的淋漓盡致,一次次將對手擊敗,一次次獲得更大的權力,直到成為了大清朝萬萬歲的老佛爺。
作為一個女人,尤其是封建時代的女人,慈禧獲得權力的過程較之男性掌權者而言更為艱難,但是慈禧以堅韌的意志力和高超的政治手段一步步獲得權力,最終成為了清王朝近半個世紀的實際統治者,不得不說作為一個女人她是成功的。
回覆列表
慈禧太后之所以能夠操控晚清權柄,和當時的女性社會地位可以說毫無關係,主要的緣由是母子人倫的傳統社會道德,以及慈禧個人的權術、政治能力。
先說母以子貴。
慈禧,即葉赫那拉氏,1852年17歲時被選中秀女,3月31日賜封蘭貴人,此後葉赫那拉氏在宮中脫穎而出的過程,可謂是一幕宮斗大劇,有關清末故實的很多野史筆記中都對此津津樂道,香港導演李翰祥執導、劉曉慶飾演慈禧的電影《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兩部中,可以說是集此類野史故事之大成者,將葉赫那拉氏的工於心計、心狠手辣等特點表現得淋漓盡致,有興趣的朋友不妨看看。
根據野史技術,葉赫那拉氏深得咸豐帝喜愛,1854年晉懿嬪,1856年為咸豐帝誕下一個阿哥,由此母以子貴,被封為懿妃,乃至懿貴妃。咸豐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病死後,懿貴妃所生之子是咸豐唯一一個兒子,被立為皇太子繼承大統,葉赫那拉氏雖然不是皇后,但因為兒子成了皇帝,被尊為聖母皇太后(咸豐皇后為母后皇太后),徽號慈禧,就此攀上了清王朝權力巔峰。
慈禧、慈安與恭親王奕訢聯手發動祺祥政變後,因同治皇帝尚未成年,採取垂簾聽政,慈禧憑著是皇帝生母的特殊身份,和慈安皇太后一起監理朝政。至慈安太后去世後,更成為慈禧一人獨攬大權。
1874年,慈禧的親生子同治帝載淳在親政後不久去世,因為無嗣,需要從皇族近支中挑選子弟為嗣君。按照常理,因挑選載字輩下一輩的溥字輩,以類似同治皇帝之子的身份入繼。但如果採取這一做法,慈禧皇太后就變成了太皇太后,無法繼續監理朝政,最終慈禧選擇了和同治帝載淳同輩的載湉入嗣,以類似同治兄弟的身份承繼皇位,由此慈禧和載湉的關係形式上仍為母子關係。因為載湉年幼,慈禧得以以皇太后身份二度垂簾聽政,在載湉成年親政之前,繼續掌控朝政大權。
再說慈禧的個人權術、政治能力
上面說在同治、光緒兩朝,因為新君即位時年幼,慈禧得以二度以皇太后身份監理朝政。
除了這種從親緣關係上順理成章而獲得的權力外,慈禧之所以能夠長期把控朝政,還與其不凡的政治眼光和權術有很大關係。
在權術方面,慈禧扳倒主要政敵恭親王就是非常典型的例子。恭親王和慈禧原本是聯合發動祺祥政變的盟友,但是當政變勝利後,二人即開始了圍繞權力的激烈鬥爭,最終恭親王在1885年被慈禧徹底踢出權力中心。箇中的鬥智鬥勇、驚心動魄的政治交鋒,充分體現了慈禧的權術手腕。
此外,需要正視的是,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之後,慈禧實際上是清王朝中央中罕見的較具世界眼光的政治人物,標榜軍事自強的洋務運動,正式在她的最高支援下得以進行。也由此,包括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政治大佬,對皇太后的政治眼光頗為贊同,有這些封疆大吏的擁戴,也是慈禧得以長期操控晚清政局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