達·芬奇,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雕塑家、建築家和科學家。達·芬奇1452年4月15日誕生在義大利佛羅倫薩近郊的溫切鎮。他是一個私生子,他的生父母后來分別結了婚。達·芬奇是在他祖父的莊園中長大的。達·芬奇很早就顯出了藝術才能,他從小愛好文學、音樂、數學等課程,還能彈奏一手好風琴,最擅長的是繪畫。父親發現他在繪畫方面的才能,在他十四五歲的時候,把他送到當時著名的畫家兼雕刻家韋羅基奧的工作室去學畫。達·芬奇小的時候,興趣極為寬泛,注意力也容易轉移。他在各方面有與生俱來的天賦。他並不專於一事,任何事情都不持久,但在素描與雕刻的創作上卻是例外。他學習美術,一向專心致志,心無旁騖。韋羅基奧用數學、透視學、解剖學等應用科學,作大膽的藝術實驗。由於在這裡學習,達·芬奇受到了良好的、多方面的教育和鍛鍊。達·芬奇在正式成為畫家之後,仍然在老師韋羅基奧的工作室裡工作。這一期間,他和老師韋羅基奧以及同學合作了《基督受洗》這幅畫。畫中左邊的兩個小天使以及背景的大部分,被公認是達·芬奇的手筆。從這裡雖然可以看出受到老師的影響,但在人物臉部和姿態的造型上,在捲髮、衣褶的處理上,已經凌駕於老師韋羅基奧之上,顯示出達·芬奇對人體和自然探究的獨特的創造力。達·芬奇早年獨立創作的作品有《賓契肖像》、《持畫聖母》、《受脂告知》等。在這些作品中,藝術家全神貫注於人體研究,人物的一絲一毫他也不隨便放過。達·芬奇的藝術才能固然有天賦的因素,但與他的勤奮也是分不開的。由於他超越了他的老師,韋羅基奧最後放棄了繪畫,專門從事雕刻。1482年,達·芬奇離開自己的故鄉到米蘭去。在米蘭生活的17年,是達·芬奇在藝術創作和科學研究上的成熟期。他以軍事工程師、建築師、畫家及雕刻家的身份從事創作,在繪畫、雕刻、建築、水利工程和機械工程各方面展示出驚人成就。同時,他在研製、設計飛機和降落傘方面的發明為後人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經驗。達·芬奇這一時期的繪畫作品有《聖·傑羅姆》(草圖)、《博士來拜》(草圖)、《巖間聖母》、《最後的晚餐》等。此時的達·芬奇已在探索自己獨特的創作道路,他用素描、色彩、光線和明暗等藝術手段來達到他所稱的“客觀與主觀的主題”的相互影響。特別是其中極負盛名的成為文藝復興時期具有紀念碑意義的《最後的晚餐》,場面簡潔而緊湊,突破了表現這一體裁的傳統手法,其卓越的藝術表現在許多方面都堪稱典範。1499年,因德國軍隊入侵米蘭,達·芬奇回到佛羅倫薩,之後遍遊米蘭、羅馬和義大利各地。達·芬奇的晚期創作主要有《聖安娜》、《安加利之戰》和《蒙娜麗莎》。其中《蒙娜麗莎》是文藝復興最具典範性的古典作品之一,達·芬奇成功地塑造了文藝復興時代一位資產階級婦女的典型形象。達·芬奇從40歲時開始寫的手稿,除了有關繪畫和雕刻外,大部分是解剖學、天文學、動植物學、地質學、力學、幾何學等。晚年,達·芬奇主要從事整理這些手稿的工作。1516年,達·芬奇受法王邀請,遷居法國。在法期間,他留下一幅素描傑作——《自畫像》。1519年5月2日,達·芬奇在法國逝世,結束了他輝煌燦爛的一生,享年67歲。
達·芬奇,義大利文藝復興時期的著名畫家、雕塑家、建築家和科學家。達·芬奇1452年4月15日誕生在義大利佛羅倫薩近郊的溫切鎮。他是一個私生子,他的生父母后來分別結了婚。達·芬奇是在他祖父的莊園中長大的。達·芬奇很早就顯出了藝術才能,他從小愛好文學、音樂、數學等課程,還能彈奏一手好風琴,最擅長的是繪畫。父親發現他在繪畫方面的才能,在他十四五歲的時候,把他送到當時著名的畫家兼雕刻家韋羅基奧的工作室去學畫。達·芬奇小的時候,興趣極為寬泛,注意力也容易轉移。他在各方面有與生俱來的天賦。他並不專於一事,任何事情都不持久,但在素描與雕刻的創作上卻是例外。他學習美術,一向專心致志,心無旁騖。韋羅基奧用數學、透視學、解剖學等應用科學,作大膽的藝術實驗。由於在這裡學習,達·芬奇受到了良好的、多方面的教育和鍛鍊。達·芬奇在正式成為畫家之後,仍然在老師韋羅基奧的工作室裡工作。這一期間,他和老師韋羅基奧以及同學合作了《基督受洗》這幅畫。畫中左邊的兩個小天使以及背景的大部分,被公認是達·芬奇的手筆。從這裡雖然可以看出受到老師的影響,但在人物臉部和姿態的造型上,在捲髮、衣褶的處理上,已經凌駕於老師韋羅基奧之上,顯示出達·芬奇對人體和自然探究的獨特的創造力。達·芬奇早年獨立創作的作品有《賓契肖像》、《持畫聖母》、《受脂告知》等。在這些作品中,藝術家全神貫注於人體研究,人物的一絲一毫他也不隨便放過。達·芬奇的藝術才能固然有天賦的因素,但與他的勤奮也是分不開的。由於他超越了他的老師,韋羅基奧最後放棄了繪畫,專門從事雕刻。1482年,達·芬奇離開自己的故鄉到米蘭去。在米蘭生活的17年,是達·芬奇在藝術創作和科學研究上的成熟期。他以軍事工程師、建築師、畫家及雕刻家的身份從事創作,在繪畫、雕刻、建築、水利工程和機械工程各方面展示出驚人成就。同時,他在研製、設計飛機和降落傘方面的發明為後人留下了極其寶貴的經驗。達·芬奇這一時期的繪畫作品有《聖·傑羅姆》(草圖)、《博士來拜》(草圖)、《巖間聖母》、《最後的晚餐》等。此時的達·芬奇已在探索自己獨特的創作道路,他用素描、色彩、光線和明暗等藝術手段來達到他所稱的“客觀與主觀的主題”的相互影響。特別是其中極負盛名的成為文藝復興時期具有紀念碑意義的《最後的晚餐》,場面簡潔而緊湊,突破了表現這一體裁的傳統手法,其卓越的藝術表現在許多方面都堪稱典範。1499年,因德國軍隊入侵米蘭,達·芬奇回到佛羅倫薩,之後遍遊米蘭、羅馬和義大利各地。達·芬奇的晚期創作主要有《聖安娜》、《安加利之戰》和《蒙娜麗莎》。其中《蒙娜麗莎》是文藝復興最具典範性的古典作品之一,達·芬奇成功地塑造了文藝復興時代一位資產階級婦女的典型形象。達·芬奇從40歲時開始寫的手稿,除了有關繪畫和雕刻外,大部分是解剖學、天文學、動植物學、地質學、力學、幾何學等。晚年,達·芬奇主要從事整理這些手稿的工作。1516年,達·芬奇受法王邀請,遷居法國。在法期間,他留下一幅素描傑作——《自畫像》。1519年5月2日,達·芬奇在法國逝世,結束了他輝煌燦爛的一生,享年6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