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艹畺),姜科姜屬植物,也稱“生薑”;開有黃綠色花並有刺激性香味的根莖。根莖鮮品或幹品可以作為調味品。姜經過炮製作為中藥的藥材之一。姜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是日常烹飪常用佐料之一。
中文學名: 姜
拉丁學名: Zingiber officinale
二名法: Zingiber officinale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單子葉植物綱 Liliopsida
目: 姜目 Zingiberales
科: 姜科 Zingiberaceae
屬: 姜屬 Zingiber
種: 姜 Z. officinale
分佈區域: 中國等亞洲地區
姜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莖肉質,肥厚,扁平,有芳香和辛辣味。葉子列,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長15~30釐米,寬約2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平滑無毛,有抱莖的葉鞘;無柄。花莖直立,被以覆瓦狀疏離的鱗片;穗狀花序卵形至橢圓形,長約5釐米,寬約2.5釐米;苞片卵形,淡綠色;花稠密,長編印2.5釐米,先端銳尖;萼短筒狀;花冠3裂,裂片披針形,黃色,唇瓣較短,長圓狀倒卵形,呈淡紫色,有黃白色斑點,下部兩面三刀側各有小裂片;雄蕊1枚,挺出,子房下位;花柱絲狀,淡紫色,柱頭放射狀。蒴果長圓形脹約2.5釐米。花期6~8月。
姜(學名:Zingiber officinale),一種原產於東南亞熱帶地區植物,開有黃綠色花並有刺激性香味的根莖。根莖鮮品或幹品可以作為調味品。姜經過泡製作為中藥藥材之一,也可以沖泡為草本茶。薑汁亦可用來製成甜食,如薑糖、薑汁撞奶、薑母茶等。姜耕種起源於亞洲並擁有悠久歷史,在印度、東南亞、西非和加勒比生產也見增長。
剛長出來的嫩姜因為尖部有微微的紫色,所以叫做紫薑,有的也叫做子姜,相對應的它的根,就叫做母姜。
中文名稱:
姜
"英文名稱:
Ginger, Common Ginger
"學名: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
"科名:
姜科(Zingiberaceae)姜屬(Zingiber)
"別名:
生薑、生薑、姜仔、薑母、川姜、乾薑、子姜、羌、茗荷、蘘荷、紫薑、Kooreppu(泰雅)、Damudamu(排灣)
"原產地:
印度、東南亞
"分佈:
臺灣有嫩姜栽培,在宜蘭、南投較多;老薑栽培,以臺東、嘉義、雲林、花蓮較多。近年臺東鳳梨的賤價和甜撜園的荒廢,緩坡地姜園的開闢有增多的趨勢,而且產量頗高。
"用途:
1. 作調味料。2.食用:可生食、醃食、醬漬、乾薑和糖姜加工。3. 藥用:有發汗除風的藥效,用途甚廣。性味:根莖:辛、溫。效用:根莖:生薑:微中,散寒,袪風,發表,袪痰,止嘔,消瘀,利溼,健胃。治風寒感冒,嘔吐,脹滿,消化不良,風溼疼痛;乾薑:溫中去寒,散瘀止痛,回陽通脈。治心腹冷痛,嘔吐洩瀉,肢冷脈微,風寒溼痺;姜皮:行水去溼,消腫,和脾胃;姜葉:袪溼,散瘀,消積。治食積,跌打損傷。
"莖:
草本,植株高約 60~90 公分,也有可達 110~120 公分;根莖肥厚,成塊狀,肉質,淡黃色,外被紅色鱗片,橫走,多分枝,具芳香及辛辣味。
"葉:
葉片線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 15~25 公分,寬 2~3 公分,暗綠色;基部略狹,先端漸尖,全緣,無毛;葉舌膜質,長 0.3~0.5 公分,光滑,微 2 裂。
"花:
花莖自根莖長出,長 15~30 公分,穗狀花序橢圓形,長 4~6 公分,徑 1.5~3 公分,花稠密;花苞覆瓦狀,苞片卵圓形,長 2~2.5 公分,先端稍硬尖,綠白色,背面邊緣黃色;花萼管狀,長約 1 公分,具 3 短齒;花冠乳黃色至綠黃色,長管狀,管長 2~2.5 公分,裂片 3 枚,披針形,唇瓣長橢圓狀卵形,帶紫色,被黃白色斑點;雄蕊略帶紫色;子房 3 室,花柱被花葯抱著;熱帶地區當根狀莖瘦小時才抽花莖,頂端著生淡黃色花苞。
"果實:
果實為蒴果,熟時三裂;種子黑色,數量多,具胚乳。
"特性:
姜屬於蘘荷科,宿根性、顯花的單子葉草本植物,原產在印度。植株高約 60~90 公分,也有可達 110~120 公分,葉互生、濃綠色、長披針形,根莖多肉、不正、多扁平、色灰黃或黃。一般不開花,在熱帶當根狀莖瘦小時才抽花莖,頂端著生淡黃色花苞。蒴果,種子多,具胚乳。臺灣嫩姜栽培,在宜蘭、南投較多;老薑栽培,以臺東、嘉義、雲林、花蓮較多。近年臺東鳳梨的賤價和甜撜園的荒廢,緩坡地姜園的開闢有增多的趨勢,而且產量頗高。生薑的根莖,因含有一種Curcumin (C21H20O6)的黃色素和刺激性的揮發油,味辛而香。在醫藥上有發汗除風的藥效,用途甚廣。除作調味料外,尚可生食、醃食、醬漬、乾薑和糖姜加工。
姜(艹畺),姜科姜屬植物,也稱“生薑”;開有黃綠色花並有刺激性香味的根莖。根莖鮮品或幹品可以作為調味品。姜經過炮製作為中藥的藥材之一。姜有清熱解毒的功效,是日常烹飪常用佐料之一。
中文學名: 姜
拉丁學名: Zingiber officinale
二名法: Zingiber officinale
界: 植物界
門: 被子植物門 Magnoliophyta
綱: 單子葉植物綱 Liliopsida
目: 姜目 Zingiberales
科: 姜科 Zingiberaceae
屬: 姜屬 Zingiber
種: 姜 Z. officinale
分佈區域: 中國等亞洲地區
姜多年生宿根草本。根莖肉質,肥厚,扁平,有芳香和辛辣味。葉子列,披針形至條狀披針形,長15~30釐米,寬約2釐米,先端漸尖基部漸狹,平滑無毛,有抱莖的葉鞘;無柄。花莖直立,被以覆瓦狀疏離的鱗片;穗狀花序卵形至橢圓形,長約5釐米,寬約2.5釐米;苞片卵形,淡綠色;花稠密,長編印2.5釐米,先端銳尖;萼短筒狀;花冠3裂,裂片披針形,黃色,唇瓣較短,長圓狀倒卵形,呈淡紫色,有黃白色斑點,下部兩面三刀側各有小裂片;雄蕊1枚,挺出,子房下位;花柱絲狀,淡紫色,柱頭放射狀。蒴果長圓形脹約2.5釐米。花期6~8月。
姜(學名:Zingiber officinale),一種原產於東南亞熱帶地區植物,開有黃綠色花並有刺激性香味的根莖。根莖鮮品或幹品可以作為調味品。姜經過泡製作為中藥藥材之一,也可以沖泡為草本茶。薑汁亦可用來製成甜食,如薑糖、薑汁撞奶、薑母茶等。姜耕種起源於亞洲並擁有悠久歷史,在印度、東南亞、西非和加勒比生產也見增長。
剛長出來的嫩姜因為尖部有微微的紫色,所以叫做紫薑,有的也叫做子姜,相對應的它的根,就叫做母姜。
中文名稱:
姜
"英文名稱:
Ginger, Common Ginger
"學名:
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
"科名:
姜科(Zingiberaceae)姜屬(Zingiber)
"別名:
生薑、生薑、姜仔、薑母、川姜、乾薑、子姜、羌、茗荷、蘘荷、紫薑、Kooreppu(泰雅)、Damudamu(排灣)
"原產地:
印度、東南亞
"分佈:
臺灣有嫩姜栽培,在宜蘭、南投較多;老薑栽培,以臺東、嘉義、雲林、花蓮較多。近年臺東鳳梨的賤價和甜撜園的荒廢,緩坡地姜園的開闢有增多的趨勢,而且產量頗高。
"用途:
1. 作調味料。2.食用:可生食、醃食、醬漬、乾薑和糖姜加工。3. 藥用:有發汗除風的藥效,用途甚廣。性味:根莖:辛、溫。效用:根莖:生薑:微中,散寒,袪風,發表,袪痰,止嘔,消瘀,利溼,健胃。治風寒感冒,嘔吐,脹滿,消化不良,風溼疼痛;乾薑:溫中去寒,散瘀止痛,回陽通脈。治心腹冷痛,嘔吐洩瀉,肢冷脈微,風寒溼痺;姜皮:行水去溼,消腫,和脾胃;姜葉:袪溼,散瘀,消積。治食積,跌打損傷。
"莖:
草本,植株高約 60~90 公分,也有可達 110~120 公分;根莖肥厚,成塊狀,肉質,淡黃色,外被紅色鱗片,橫走,多分枝,具芳香及辛辣味。
"葉:
葉片線狀披針形至披針形,長 15~25 公分,寬 2~3 公分,暗綠色;基部略狹,先端漸尖,全緣,無毛;葉舌膜質,長 0.3~0.5 公分,光滑,微 2 裂。
"花:
花莖自根莖長出,長 15~30 公分,穗狀花序橢圓形,長 4~6 公分,徑 1.5~3 公分,花稠密;花苞覆瓦狀,苞片卵圓形,長 2~2.5 公分,先端稍硬尖,綠白色,背面邊緣黃色;花萼管狀,長約 1 公分,具 3 短齒;花冠乳黃色至綠黃色,長管狀,管長 2~2.5 公分,裂片 3 枚,披針形,唇瓣長橢圓狀卵形,帶紫色,被黃白色斑點;雄蕊略帶紫色;子房 3 室,花柱被花葯抱著;熱帶地區當根狀莖瘦小時才抽花莖,頂端著生淡黃色花苞。
"果實:
果實為蒴果,熟時三裂;種子黑色,數量多,具胚乳。
"特性:
姜屬於蘘荷科,宿根性、顯花的單子葉草本植物,原產在印度。植株高約 60~90 公分,也有可達 110~120 公分,葉互生、濃綠色、長披針形,根莖多肉、不正、多扁平、色灰黃或黃。一般不開花,在熱帶當根狀莖瘦小時才抽花莖,頂端著生淡黃色花苞。蒴果,種子多,具胚乳。臺灣嫩姜栽培,在宜蘭、南投較多;老薑栽培,以臺東、嘉義、雲林、花蓮較多。近年臺東鳳梨的賤價和甜撜園的荒廢,緩坡地姜園的開闢有增多的趨勢,而且產量頗高。生薑的根莖,因含有一種Curcumin (C21H20O6)的黃色素和刺激性的揮發油,味辛而香。在醫藥上有發汗除風的藥效,用途甚廣。除作調味料外,尚可生食、醃食、醬漬、乾薑和糖姜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