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家庭教育芳姐
-
2 # 粉紅的青蛙
現在的人都知道情商重要,能妥善控制自己的情緒,就是高情商的一種表現。
很多人缺少這種能力,包括大人,所以我們才會有那麼多的矛盾和煩惱。
遇到委屈,是我們在工作和生活中不可避免的問題,我們的情商不同,處理方式也不同。
作為成人,方式對不對,沒人會幫忙指正。
可是,當孩子遇到這種問題時,方式、方法的合理性就不能等閒視之了。
因為,這關係到他們能否身心健康地成長。
那麼,我們該如何引導他們排洩心中的負面情緒呢?
一、承認Ta的感受。孩子受到委屈,作為家長,首先應該站在孩子的立場,承認Ta受到的委屈,理解Ta心裡的不快和鬱悶。
家長可以透過肢體語言,比如擁抱、親額頭等方式,給予Ta足夠的安全感。
同時,家長表示安慰、理解的語言也不能少。
說這些話的目的,就是傳達給孩子一種"我懂你"的感受,讓Ta肯定自己的情緒,並且信任你。
二、教孩子一味忍讓,要不得。孩子受到委屈了,有些家長往往會曉之以理,動之以情,讓孩子學會自己消化,做個大度的人。
這種想法也不能說不對,但也要分具體情況。
如果是其他孩子搶走了Ta的玩具,也許是比Ta大的孩子打了Ta,這些情況下,我覺得沒必要一味地教孩子學著忍讓和理解。
別人搶走了自己的玩具,最好的辦法就是拿回來。
要讓孩子懂得,自己的東西,自己才有支配權,沒經過自己同意,別人擅自拿自己的東西,是一件不該妥協的事。
被別的孩子打了,更不能忍氣吞聲裝好人。孩子一旦成為弱者,意味著將很難擺脫被欺負的命運。
61歲的中國公安大學犯罪心理學教授李玫瑾,她曾對廣大的家長群體支招:
孩子要有不傷人的教養,但也有不被傷害的氣場。
所以,李教授說,當孩子被別的孩子打了,最好的辦法就是打回去。
這樣做,孩子發洩了心裡的憤怒,也能有效避免以後再度被欺負的可能性。
三、委屈是種正常感受,堵不如疏,一味壓抑,不如該哭就哭。很多大人遭受委屈,想哭又不好意思哭,他們強行壓抑自己的感受,任負面情緒充斥自己整個身心。
這樣做的後果,自己會被不開心的事情糾纏很久。
尤其是孩子,他們還不太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緒。
如果此時大人還強制他們不能流淚,說什麼"男孩子哭了丟人",或者批評他們"你已經是大孩子了,要明白眼淚是解決不了什麼問題的"。
話是沒錯,可此時,孩子未必聽得進去。
孩子本就委屈不已,大人還喋喋不休發牢騷對孩子說這些,感覺真的是件十分殘忍的事。
孩子假若真的想哭,就鼓勵他們好好哭一場,釋放心裡的不安和壓力。
堵不如疏。
哭過以後,負面情緒會得到有效緩解。
四、轉移孩子的注意力。孩子受到委屈,家長第一時間給予安慰和勸導後,孩子還是覺得很難過,走不出被傷害的陰影。
家長不如轉移他們的注意力。
帶Ta去書店看看書;
帶Ta去公園走一走,和年齡差不多的小夥伴一起玩耍;
帶Ta去做些平時喜歡的體育活動,比如打球之類;
帶Ta去吃頓好吃的⋯⋯
目的就是為了讓孩子從委屈的情緒裡走出來,讓他們重新快樂起來,忘掉那些不痛快的事。
孩子低落的情緒一旦緩解,說明委屈帶給他們的負面影響,已經基本消除。
-
3 # Mr吳1988
誠邀回答
孩子在外面遇到委屈
回到家後一直哭著不說話的
我想這是很多家庭遇到的問題。
就像網上曾經熱議的一個問題
別的小孩打你的時候,
你的小孩要不要打回去一樣。
在樓主本人看來
如果小孩的委屈是因為被別的小孩欺負的話
別的家長什麼建議我不清楚。
但我的小孩被欺負的話,我肯定會建議她打回去
因為只有你把他打怕了,
下次別人才不會去欺負你。
但是在打回去的時候,
我們更要教育孩子們一件事
打回去容易,在交他這個朋友就難了。
所以這就是很考驗父母高情商的時候了
現在社會你對別人一昧的忍讓
我想得到的絕對不是別人對你的尊重
反面你自己優秀,才會得到別人的尊重。
當然每個家庭遇到孩子的委屈不同
但是還是要建議家長們
平時少玩手機,放下手機跟孩子們談談
談談他們的想法,多照顧他們的情緒
幼年的他們是一張白紙
以後會不會成為社會上有用的人才,
就看父母親和後天的社會環境怎麼去教育他們。
多引導孩子們積極向上的心
給他們一個美好的童年。
回覆列表
如果孩子受了委屈,我們做家長的首先要主動表達你對孩子感受的理解,告訴孩子:“我知道你受了委屈,如果你覺得難過可以哭出來,我在你身邊,陪著你!”
家長接納孩子的情緒,學會做孩子的容器,引導孩子把心裡的委屈抒發出來。
很多家長常常會忽略孩子的感受,用自己的角度和觀點去評價孩子,在孩子受了委屈後不能共情,而是以自己的方式表達:“那有什麼大不了的,不就是……”
家長如果能放下自己的評判,站在孩子角度去理解孩子的感受,並且思考孩子的想法,孩子也會在潛移默化中學會用正確的方式去表達自己的情緒,最終會成為解決問題的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