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藍白旗幟

    諸葛武侯: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1、受任於敗軍之際

    昭烈帝敗於夷陵,託孤於白帝,季漢一幅滅亡之兆。好像當年袁本初兵敗官渡,又加上幼主不堪大用,非中興之主,彷彿身死國破不過旦夕之間。

    不得不說,劉備此人具有識人之明,明君風骨。可能很多人對這個哭哭啼啼,屢戰屢敗的劉皇叔並不待見。但是從一介販履匹夫到割據兩川,跨有荊益的霸主,劉備一路上在群雄間艱難求存,在梟雄曹操的鴻門宴上逃出生天,在呂布的方天畫戟下全身而退,在新野城下,赤壁火中殺出一片天地,也不愧魏王一句,“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爾。”

    劉備在生命的最後時刻,將季漢託付給孔明。昭烈帝真乃慧眼視珠,料佔有中原的曹魏如何英雄,終究吞不下孔明治下的蜀國。

    2、奉命於危難之間

    諸葛武侯退東吳,戰曹魏,仲達不出,則無人能擋。難道孔明不知天命嗎?非也!

    諸葛亮北伐不過是為季漢贏得一絲喘息之機,不斷騷擾曹魏,破壞曹魏發展。曹魏據有中原,若修養生息,早晚發兵進蜀,以九伐一,季漢安能不敗。

    所以諸葛亮提出,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他在等待天下有變,可惜未等天下變化,將星殞落五丈原。

    在我看來,蜀國的命運更像人生,知天易,逆天難。但諸葛武侯這種奮進精神卻是值得敬佩。唐人杜甫也不禁唏噓,“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

  • 2 # 快樂君子105723576

    吳國統領水軍大督都周瑜感嘆自己生不逢時曰"即生瑜兒何生亮"。孔明所施計策為什麼總是走在我的前面呢?即出此言。

  • 3 # 木小實

    曹操:“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初,袁紹與操共起兵,紹問操曰:“若事不輯,則方面何所可據?”操曰:“足下意以為何如?”紹曰:“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戎狄之眾,南向以爭天下,庶可以濟乎!”操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

    這段話出自在《資治通鑑》,《三國志》有同樣的一段內容,只是對曹操的稱呼不同。《三國志》對曹操稱呼用的是“公”,《資治通鑑》用的是“操”。

    這是袁紹與曹操起兵討董的時的對話,袁紹的想法沒有問題,肯定是私底下琢磨過的。南據黃河,北守燕、代兩地,折服戎狄,向南爭奪天下,這是袁紹的規劃。曹操說,我用天下的智慧和力量,以道義驅使他們,沒有什麼做不成。

    初讀,覺得曹操說得很有境界,比袁紹好了好幾個檔次。再讀,就能看出曹操的無奈,起兵時,曹操連個根據地都沒有,面對又是袁紹這樣的大boss,袁紹名聲很大,很多人慕名而投,包括後來曹操的重要謀臣荀彧和郭嘉都是先看了看袁紹,發現袁紹不合格才投曹操,袁紹對比曹操,佔了天時。對話時候,袁紹又優先選了地利,曹操又不好直接說你看上了河北,我也看上了河北,這不符合猥瑣發育的大戰略,而且還會讓袁紹對自己有了防備之心。所以曹操才說了漂亮話,在袁紹看來,這就是假大空的典範,圖樣圖森破。事實看來也是如此,曹操打敗袁紹,擊破袁尚袁譚,就把治所搬到了鄴,從此政令均從此出,可以看出曹操對河北的重視。隨後曹操用了八年的時間經營河北,幷州擊高幹,降黑山賊張燕,破三郡烏桓,隨後才南向爭天下,這不就是袁紹說的戰略規劃麼!曹操也知道河北的重要,只不過暫時不能跟袁紹做口頭之爭罷了。

    回頭再想,曹操說的也沒錯,曹操確實用人比袁紹高了不止一星半點。曹操手底下人才濟濟,不管是宗室、世家、寒門,不管事最初就追隨的還是半路投降的,曹操都能人盡其用,這也是曹操早期能定鼎中原的重要原因。

    而最能體現曹操“以道御之”的應該是“挾天子以令諸侯”了。這個政策給曹操身上披上了大義的光環,所以才天下歸心。

  • 4 # 李沐茗

    選擇一句與眾不同的話:“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

    此話來源於魏延,魏文長之口。公元219年,劉備漢中大破曹操,同年,進位漢中王。稱王后的劉備定都天府之國成都,於是漢中這個戰略要地需要選擇一位能獨當一面的大將來鎮守。此時關二爺已經在荊州鎮守一方,大家都認為劉備必會選擇張飛作為漢中太守。然而事實卻出乎所有人的意料,劉備任命魏延鎮守漢中。

    漢中是益州的門戶所在,也是出兵雍涼,關中的跳板,進可攻,退可守,是相當重要的戰略要地。由此可見劉備對於魏延的重視,魏延一時雄心壯志便說出了這句豪言。

    這句話的大概意思是:“如果曹操舉傾國之力前來,我請求為大王擋住他,如果是一偏將率十萬大軍前來,我請求為大王吞併了他。”可謂豪言壯語。

    結合魏延的一生來看,魏延用了整整十年來踐守這句話,十年間,漢中無恙,益州安全。

    此外,公元230年,曹魏三路大軍進攻漢中,魏延率領一支部隊進攻雍涼地區,大破曹魏名將郭淮和費耀,再次維護了漢中的安全。魏延也因此再次加官進爵。

    為什麼說這句話令人感觸呢?

    結合魏延最後悲慘的下場,再想起這段話,不免令人唏噓。

    魏延的性格其實很像關二爺,有才,自負,高傲,善待士卒而驕於士大夫。最後的結局也跟二爺一樣,身首異處,都因自己的性格而死。

    魏延可以說是三國裡死的最冤的武將了,要說魏延有反叛之心,我是不信的。魏延之忠,忠於劉備,是因為劉備是他的伯樂。

    但凡孤高自傲之人若前期鬱郁不得志,後期遇到賞識自己之人,往往會推心置腹,誓死相報。魏延也是如此,起初魏延在韓玄處不得重用,歸屬劉備後,便被委以重任。不僅參與西征大軍,奪取益州,更是被委以漢中太守的重職,因此魏延對於劉備的忠心毋庸置疑。

    魏延的死,代表古往今來一類人的無奈,木秀於林,風必摧之。孤高自傲,不懂得圓滑處事,雖死,卻也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比之那些苟全性命,委曲求全之輩顯然活的更有風骨!

  • 5 # 歷史的小學生

    在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神化成算無遺策,貫通古今的大軍事家,成為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雖然小說中對諸葛亮多有吹捧,但在正史中,諸葛亮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奇才。晉武帝司馬炎就曾高度評價諸葛亮道:“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由此可見,諸葛亮確實是一位胸懷大略,機敏聰達的人才。但就是這樣一位人才,卻沒有聽從劉備之言,導致街亭之敗。

    越嶲太守馬謖,襄陽人,早年隨劉備自荊州入蜀,成為諸葛亮的參軍。馬謖平日“好論軍計”,是一位優秀的軍事理論家,但缺少實戰,跟紙上談兵的趙括類似。諸葛亮很器重他,“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劉備在世時,深知馬謖之才,因此不肯給他帶兵臨戰的機會。他深知諸葛亮器重馬謖,擔心死後諸葛亮會因為器重馬謖,而給國家帶來災難。因此,臨死前,劉備對諸葛亮說道:“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但並沒有引起諸葛亮的重視。

    公元228年春,諸葛亮第一次北出祁山,進行北伐。在挑選先鋒時,諸葛亮並沒有任用具有實戰經驗的魏延和吳懿等人,而是啟用馬謖擔任先鋒。馬謖進至街亭(今甘肅秦安東北),碰到魏將張郃主力,眾寡不敵,馬謖因為沒有實戰經驗,竟然舍水上山,不下據城,被張郃切斷水道,殺得大敗。在偏將軍王平的救援下,才沒有導致全軍覆沒。趙雲在箕谷佯攻的蜀軍,也遭到魏軍的阻擊,賴趙雲指揮有方,僅略有傷亡。街亮一戰雖然是一次小接觸,蜀軍損失並不算大,但由於挫傷了銳氣,諸葛亮用兵非常謹慎,因此只好退兵。魏將曹真趁機收復了三郡。第一次北伐就這樣因馬謖而失敗。

    本人非常感觸劉備的識人之明。馬謖雖是隨劉備入蜀,但大多數時間是與諸葛亮在一起。尤其跟隨諸葛亮平定南中,並獻上了“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策略,為蜀漢政權立下了不朽之功。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劉備深知其長短,只可參謀軍事,不可臨戰指揮。我感觸劉備之語,是因為替諸葛亮可惜。諸葛亮自輔助劉備以來,發現,舉薦,重用之人才不可勝數,單就看起眼了馬謖,實在令人嘆惜。

  • 6 # 歷史的小學生

    在古典小說《三國演義》中,諸葛亮被神化成算無遺策,貫通古今的大軍事家,成為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雖然小說中對諸葛亮多有吹捧,但在正史中,諸葛亮亦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奇才。晉武帝司馬炎就曾高度評價諸葛亮道:“使我得此人以自輔,豈有今日之勞乎!”由此可見,諸葛亮確實是一位胸懷大略,機敏聰達的人才。但就是這樣一位人才,卻沒有聽從劉備之言,導致街亭之敗。

    越嶲太守馬謖,襄陽人,早年隨劉備自荊州入蜀,成為諸葛亮的參軍。馬謖平日“好論軍計”,是一位優秀的軍事理論家,但缺少實戰,跟紙上談兵的趙括類似。諸葛亮很器重他,“每引見談論,自晝達夜”。劉備在世時,深知馬謖之才,因此不肯給他帶兵臨戰的機會。他深知諸葛亮器重馬謖,擔心死後諸葛亮會因為器重馬謖,而給國家帶來災難。因此,臨死前,劉備對諸葛亮說道:“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但並沒有引起諸葛亮的重視。

    公元228年春,諸葛亮第一次北出祁山,進行北伐。在挑選先鋒時,諸葛亮並沒有任用具有實戰經驗的魏延和吳懿等人,而是啟用馬謖擔任先鋒。馬謖進至街亭(今甘肅秦安東北),碰到魏將張郃主力,眾寡不敵,馬謖因為沒有實戰經驗,竟然舍水上山,不下據城,被張郃切斷水道,殺得大敗。在偏將軍王平的救援下,才沒有導致全軍覆沒。趙雲在箕谷佯攻的蜀軍,也遭到魏軍的阻擊,賴趙雲指揮有方,僅略有傷亡。街亮一戰雖然是一次小接觸,蜀軍損失並不算大,但由於挫傷了銳氣,諸葛亮用兵非常謹慎,因此只好退兵。魏將曹真趁機收復了三郡。第一次北伐就這樣因馬謖而失敗。

    本人非常感觸劉備的識人之明。馬謖雖是隨劉備入蜀,但大多數時間是與諸葛亮在一起。尤其跟隨諸葛亮平定南中,並獻上了“攻心為上,攻城為下”的策略,為蜀漢政權立下了不朽之功。但就是這樣一個人,劉備深知其長短,只可參謀軍事,不可臨戰指揮。我感觸劉備之語,是因為替諸葛亮可惜。諸葛亮自輔助劉備以來,發現,舉薦,重用之人才不可勝數,單就看起眼了馬謖,實在令人嘆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蘋果電腦刪除的檔案怎麼還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