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虎上將自蜀漢來,個個都是沙場上英勇善戰的壯士,為人間正義浴血奮戰,理應得到眾人的美譽與愛戴,但其中只有4個被民間封神了,為啥剩下一個被冷落呢? 五虎上將自蜀漢來 有個著名的相聲——《關公戰秦瓊》,描述的是關公和秦瓊二人的穿越故事,該相聲極富諷刺意味。 秦瓊西去後成了受人尊敬的門神,成了為老百姓鎮守""一家安寧""的不二人選,地位直逼城隍爺。 但是,和秦瓊一起的""穿越搭檔""關公地位可非同一般,關公西去後反而地位""節節高"",從劉備的手下的小部將,逐漸在儒道釋三家工作地遊刃有餘,並且官位都直逼高層。 論佛教,秦瓊是""護教使者""珈藍菩薩。論天庭,秦瓊是三界伏魔大帝,而且他還身兼官位,財神爺也是他。論儒教,秦瓊是武聖人,受人尊敬,也達到了可以和夫子平起平坐的地位。 關羽的人格魅力在宋朝以後直線飆升,唐朝時期他還是劉備身邊的爪牙,有一絲""跟班""的意味,但宋朝以後他的英雄事蹟廣為流傳,成了比大哥劉備還受歡迎的人物。 宋朝時,關羽順理成章地成了勇安王,元朝時他又被皇帝封官加爵,成為了顯靈義武勇安王,元朝又興起了元曲,民間流傳著關於這位英雄人物輝煌事蹟的不同版本,美名外揚,關羽在民間的""人氣""又一度水漲船高。 比如,其中最負盛名的要當屬關漢卿創作的《關大王單刀赴會》,廣為流傳,備受百姓喜愛。 到了明朝,草根出身的朱元璋對英雄人物關羽更是喜愛有加,更是建立了關公廟來供奉其神像。 到了永樂年間,朱棣在遷都北京之後,更是建起了規模宏大的關帝廟,並且為他頒發了一個協天護國忠義大帝的美譽。 關羽已經到了協助玉皇大帝保護大明朝地位了,可想而知他神位的尊貴。 明朝時期小說《三國演義》盛行開來,深得百姓喜愛,尤其是在其中擔任主要角色的關羽,更是為百姓所推崇。劉關張在民間的聲望日漸興旺,尤其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走麥城的忠義行為直擊人心。 而歷代統治者最偏愛的正是忠義之道,而關羽正是忠義之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為他升官加冕,正是能很好地體現統治者對忠義之道的追求,更是對下面臣子的一個警示。 歷代皇帝之所以不斷地給關羽封官加爵,就是為了暗示臣子們要做像關羽一樣的忠義之人。 佛道兩家看關老爺這麼受皇家歡迎,也逐漸將目光轉向他,所以在佛道兩家,關羽的身份地位都是十分尊貴顯赫的。 劉備手下有五虎將之說,主要是源於小說《三國演義》。在三國的故事中,主要是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人。五人最早是在《三國志》中出現的,後被合稱一傳。 還有此種情況的當屬魏國的五子良將,吳國的十二虎臣,都是在一個傳記中出現過,然後合稱為一體的名號。 神仙路上四人行 蜀國的五虎上將,在駕鶴西去之後依然名垂青史,被民間崇拜,成了至尊無上的""神""。但人神殊途,神與神的待遇也不盡相同,最受人尊崇的當屬關羽了。 那其他四位大神級的人物呢? 張飛生前受人尊敬,死後也兼職過一段時間的城隍爺。算是從底部的小仙開始做起的,後來不負眾望升官了,明清時期還被尊稱為陰陽兩界大巡環使,而他的職責是專管人世間陰陽二道的不公平之事,以此打抱不平,伸張正義之道。 他的工作也是極有規律性的,三十年去陰間巡查一次,三十五年來陽間巡查一次。也算是個蠻清閒的職位,60年只工作兩次,剩下的時間大約就是把酒言歡,與佳人共話桑麻。 還有一人,即馬超,在西去之後也被封神了,有文獻記載,馬超被封為雷部陰部七十二將之一。這應該不算是個高官吧,與《封神演義》中雷部官職可相差個十萬八千里呢 。 雷部官職一直都眾所周知比較混亂,在這72將之前,還有三十六天將在守著,關羽趙公明何仙姑等人也都曾位列仙班,只不過後來都節節攀升了。 馬超這這七十二將是是明朝時期才有的說法,大概是模仿參考了《水滸傳》中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傳奇故事吧。 馬超在清朝後期的時候還擔任過門神爺這一職位,和秦瓊尉遲恭一個檔次的官位,可見其在百姓心中的重要程度。 接下來再說說趙雲,他在《三國志》中的地位顯然不如其他其他四位,他大多時候充當的是劉備保鏢的角色,而不像關羽馬超張飛那樣驍勇善戰,對於他這個人物向來褒貶不一。 但自從小說《三國演義》在民間傳播開來之後,趙雲的美名逐漸被傳開,""無敵""逐漸成了他的專屬代名詞。 趙雲西去後,被道教尊奉為南宮以輔佐真君,他也被尊稱為趙聖帝君,享受著不一樣的人間煙火氣。 但趙雲這個人物似乎一生都與""保鏢""這個詞分不開,就算飛昇上仙,也是個輔佐玉帝的官位,和保鏢大同小異。可憐他一輩子兢兢業業,生前是劉備的保鏢,在天界又是玉帝老兒的保鏢,與安保行業的緣分也實屬不淺。 無緣封神——""黃將軍"" 但其中存在感最低的要數黃忠這個人物了,由於投靠劉備較晚,所以歷史上對他的記載還是較少的。 直到劉備成為漢中王后,才進封黃忠這員猛將為後將軍,賜爵關內侯。 關羽聽說自己和黃忠成為一個身份的官爵,感覺憤憤不平,心有不甘地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 大概關羽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說這話的時候已經五十九歲,在古代算是高壽了,自己也悄無聲息地成為了一位老兵了。 和其他四位頗負盛譽的五虎大將的四員猛將來說,黃忠後來就顯得有些""悽悽慘慘慼戚""了,既沒有後人供奉,也沒得到一官半職,更沒飛昇上仙,實屬悽慘。 前任大將軍關羽都成了人人尊敬的武聖了,祭奠他的廟宇早已裝修得金碧輝煌,規模宏大,後任將軍黃忠卻連個祭奠的廟宇都沒有,更是無人問津,兩相對比,黃忠確實值得同情。
五虎上將自蜀漢來,個個都是沙場上英勇善戰的壯士,為人間正義浴血奮戰,理應得到眾人的美譽與愛戴,但其中只有4個被民間封神了,為啥剩下一個被冷落呢? 五虎上將自蜀漢來 有個著名的相聲——《關公戰秦瓊》,描述的是關公和秦瓊二人的穿越故事,該相聲極富諷刺意味。 秦瓊西去後成了受人尊敬的門神,成了為老百姓鎮守""一家安寧""的不二人選,地位直逼城隍爺。 但是,和秦瓊一起的""穿越搭檔""關公地位可非同一般,關公西去後反而地位""節節高"",從劉備的手下的小部將,逐漸在儒道釋三家工作地遊刃有餘,並且官位都直逼高層。 論佛教,秦瓊是""護教使者""珈藍菩薩。論天庭,秦瓊是三界伏魔大帝,而且他還身兼官位,財神爺也是他。論儒教,秦瓊是武聖人,受人尊敬,也達到了可以和夫子平起平坐的地位。 關羽的人格魅力在宋朝以後直線飆升,唐朝時期他還是劉備身邊的爪牙,有一絲""跟班""的意味,但宋朝以後他的英雄事蹟廣為流傳,成了比大哥劉備還受歡迎的人物。 宋朝時,關羽順理成章地成了勇安王,元朝時他又被皇帝封官加爵,成為了顯靈義武勇安王,元朝又興起了元曲,民間流傳著關於這位英雄人物輝煌事蹟的不同版本,美名外揚,關羽在民間的""人氣""又一度水漲船高。 比如,其中最負盛名的要當屬關漢卿創作的《關大王單刀赴會》,廣為流傳,備受百姓喜愛。 到了明朝,草根出身的朱元璋對英雄人物關羽更是喜愛有加,更是建立了關公廟來供奉其神像。 到了永樂年間,朱棣在遷都北京之後,更是建起了規模宏大的關帝廟,並且為他頒發了一個協天護國忠義大帝的美譽。 關羽已經到了協助玉皇大帝保護大明朝地位了,可想而知他神位的尊貴。 明朝時期小說《三國演義》盛行開來,深得百姓喜愛,尤其是在其中擔任主要角色的關羽,更是為百姓所推崇。劉關張在民間的聲望日漸興旺,尤其是關羽,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走麥城的忠義行為直擊人心。 而歷代統治者最偏愛的正是忠義之道,而關羽正是忠義之道的代表性人物之一,為他升官加冕,正是能很好地體現統治者對忠義之道的追求,更是對下面臣子的一個警示。 歷代皇帝之所以不斷地給關羽封官加爵,就是為了暗示臣子們要做像關羽一樣的忠義之人。 佛道兩家看關老爺這麼受皇家歡迎,也逐漸將目光轉向他,所以在佛道兩家,關羽的身份地位都是十分尊貴顯赫的。 劉備手下有五虎將之說,主要是源於小說《三國演義》。在三國的故事中,主要是指關羽、張飛、趙雲、馬超、黃忠五人。五人最早是在《三國志》中出現的,後被合稱一傳。 還有此種情況的當屬魏國的五子良將,吳國的十二虎臣,都是在一個傳記中出現過,然後合稱為一體的名號。 神仙路上四人行 蜀國的五虎上將,在駕鶴西去之後依然名垂青史,被民間崇拜,成了至尊無上的""神""。但人神殊途,神與神的待遇也不盡相同,最受人尊崇的當屬關羽了。 那其他四位大神級的人物呢? 張飛生前受人尊敬,死後也兼職過一段時間的城隍爺。算是從底部的小仙開始做起的,後來不負眾望升官了,明清時期還被尊稱為陰陽兩界大巡環使,而他的職責是專管人世間陰陽二道的不公平之事,以此打抱不平,伸張正義之道。 他的工作也是極有規律性的,三十年去陰間巡查一次,三十五年來陽間巡查一次。也算是個蠻清閒的職位,60年只工作兩次,剩下的時間大約就是把酒言歡,與佳人共話桑麻。 還有一人,即馬超,在西去之後也被封神了,有文獻記載,馬超被封為雷部陰部七十二將之一。這應該不算是個高官吧,與《封神演義》中雷部官職可相差個十萬八千里呢 。 雷部官職一直都眾所周知比較混亂,在這72將之前,還有三十六天將在守著,關羽趙公明何仙姑等人也都曾位列仙班,只不過後來都節節攀升了。 馬超這這七十二將是是明朝時期才有的說法,大概是模仿參考了《水滸傳》中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的傳奇故事吧。 馬超在清朝後期的時候還擔任過門神爺這一職位,和秦瓊尉遲恭一個檔次的官位,可見其在百姓心中的重要程度。 接下來再說說趙雲,他在《三國志》中的地位顯然不如其他其他四位,他大多時候充當的是劉備保鏢的角色,而不像關羽馬超張飛那樣驍勇善戰,對於他這個人物向來褒貶不一。 但自從小說《三國演義》在民間傳播開來之後,趙雲的美名逐漸被傳開,""無敵""逐漸成了他的專屬代名詞。 趙雲西去後,被道教尊奉為南宮以輔佐真君,他也被尊稱為趙聖帝君,享受著不一樣的人間煙火氣。 但趙雲這個人物似乎一生都與""保鏢""這個詞分不開,就算飛昇上仙,也是個輔佐玉帝的官位,和保鏢大同小異。可憐他一輩子兢兢業業,生前是劉備的保鏢,在天界又是玉帝老兒的保鏢,與安保行業的緣分也實屬不淺。 無緣封神——""黃將軍"" 但其中存在感最低的要數黃忠這個人物了,由於投靠劉備較晚,所以歷史上對他的記載還是較少的。 直到劉備成為漢中王后,才進封黃忠這員猛將為後將軍,賜爵關內侯。 關羽聽說自己和黃忠成為一個身份的官爵,感覺憤憤不平,心有不甘地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 大概關羽自己都沒有想到,自己說這話的時候已經五十九歲,在古代算是高壽了,自己也悄無聲息地成為了一位老兵了。 和其他四位頗負盛譽的五虎大將的四員猛將來說,黃忠後來就顯得有些""悽悽慘慘慼戚""了,既沒有後人供奉,也沒得到一官半職,更沒飛昇上仙,實屬悽慘。 前任大將軍關羽都成了人人尊敬的武聖了,祭奠他的廟宇早已裝修得金碧輝煌,規模宏大,後任將軍黃忠卻連個祭奠的廟宇都沒有,更是無人問津,兩相對比,黃忠確實值得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