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ptzsh301

      五水,是指汙水、洪水、澇水、供水和節水。 五水共治即治汙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抓節水,這是一個大目標、大思路。這是浙江省政府近期推出的大政方針,是推進浙江新一輪改革發展的關鍵之策。浙江是著名水鄉,水是生產之基,生態之要,生命之源。五水共治是一石多鳥的舉措,既擴投資又促轉型,既優環境更惠民生。水文化的價值在於它讓人們懂得熱愛水、珍惜水、節約水;進行五水共治,是平安浙江建設的題中之義,直接關係平安穩定、關乎人水和諧。五水共治”是根據浙江“水鄉”省情和公眾親水訴求,深入貫徹“八八戰略”的具體行動,是建設“美麗浙江”的戰略重點,對於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意義。  “五水共治”的經濟意義。一方面,“五水共治”可以倒逼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水汙染嚴重的問題、水資源效率低下的問題、水環境質量低劣的問題,歸根結底是經濟發展方式落後的問題。水是生產之要。“五水共治”必然要求我們著力推進綠色發展、迴圈發展、低碳發展,以保障源頭活水源源不斷;另一方面,“五水共治”可以帶動經濟發展。“五水共治”需要啟動治汙工程、防洪工程、排澇工程、供水工程、節水工程等一系列公共工程。政府適時推出這些公共工程,既可以起到“五水共治”的效果,又可以起到拉動投資需求、促進經濟發展的效果。  “五水共治”的政治意義。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治水就是政治,治水就是政績。即使在當今社會,“水政治”仍然是一個重大課題。水安全了,政局就穩定了;水安全了,人民就滿意了。反之,因為治水不力而垮臺的政府有之;因為治水低效而受到人民唾棄的政權也有之。人民政府就是要為人民服務。而水資源需求、水環境需求、水安全需求等是人民最基本的需求,滿足人民最基本的需求就是最基本的政治。“五水共治”可以全面滿足人民的水需求。  “五水共治”的文化意義。眾多文化是以“水”作為載體的,文學作品、書畫作品、音樂作品均不例外。如果沒有富春江如詩如畫的美景,就不可能激發黃公望創作“富春山居圖”的靈感;如果沒有黃河洶湧澎湃的氣概,就難以激發光未然創作《黃河頌》歌詞的激情和冼星海創作樂曲的靈感。“上善若水”,水代表著“道”; “山清水秀”,水代表著溫柔、靈動;“水可載舟,亦可覆舟”,水代表著人民群眾。因此,水的文化寓意極其深厚,而這種文化寓意的挖掘是建立在“五水共治”的基礎之上的。我們一定要大力倡導敬畏洪水、保護水源、節約用水等水文化,讓水文化浸潤人們的心田,並轉化為人們的自覺行動。  “五水共治”的社會意義。水是生命之源。水資源、水環境、水安全都是最基本的民生。基本民生不保,社會穩定就無從談起。從國際上看,“為水而戰”已經成為事實;從區域上看,“為水而爭”已經屢見不鮮。而且,水是流動的,關係到上下游、左右岸、前後代等諸多關係。只有實現“五水共治”,才能實現社會和諧、人民安康。從發展的角度看,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優質的水資源、水環境的需求與日俱增,這就要求政府提供優質的“五水共治”。因此,“五水共治”不僅要做,而且必須做好。  “五水共治”的生態意義。水是生態之基。“山林水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無論是山林、溼地,還是水田、江湖,最基本的要素是水。有了適度的水、有了生態的水、有了靈動的水,山林水田湖這一生命共同體就健康了。“五水共治”就是要變汙水為清水,恢復水生態;就是要化害為利,保障水安全;就是要保護源頭活水,讓百姓喝上生態水;就是要變浪費用水為節約用水,保障生態用水。因此,“五水共治”就是要保護好水生態。我們一定要拋棄“只要金山銀山,不要綠水青山”的錯誤觀念,樹立“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科學觀念。  “五水共治”的現實路徑  “五水共治”,要治汙先行;“五水共治”,也要齊抓共治。“五水共治”是一個系統工程,必須用系統的思維和方法才能落實。為此,需要找準切實有效的治理路徑。  抓藍圖建設,統籌“五水共治”規劃。“五水共治”需要回答什麼可以做、什麼不可以做,哪裡可以做、哪裡不可以做等一系列問題。因此,需要明確水生態建設規劃、水環境治理規劃、水資源配置規劃、洪澇防治規劃等,以及與此直接或間接相關的主體功能區規劃、國土空間規劃、環境保護規劃、生態文明建設規劃等。“五水共治”規劃既要注意自身的相對獨立性和整體性,又要注意處理好與其他相關規劃的銜接和呼應。  抓工程建設,強化“五水共治”專案。落實“五水共治”規劃,需要建設一大批專案,專案建設是“五水共治”的重點內容,例如河道整治工程、汙染減排工程、防洪大堤工程、城市排澇工程、飲用水引水工程、城鄉節水工程等。“五水共治”工程是民心工程。做好了,得民心;做不好,失民心。因此,既要做好事先評估和論證,又要做好事中評估和論證,還要做好事後評估和論證。而且,評估和論證的主體既要有政府參與,又要有專家參與,還要有公眾參與,實現政府評估、專家評估和公眾評估的和諧統一。  抓技術建設,突破“五水共治”關鍵。“五水共治”必須符合自然發展規律、經濟發展規律和社會發展規律。合規律性是關鍵。技術建設需要特別重視三個方面:第一,重視“五水共治”工程技術的突破,學習都江堰技術創新的經驗,強化工程技術的前沿性,使得工程專案多年不落伍。第二,重視“五水共治”監測技術的突破,水文監測、水質監測、水量檢測等都要提高科學性,要重視不同監測體系的整合,重視監測資訊的及時釋出、傳輸和運用。第三,重視“五水共治”統計技術的突破,既要加強水利部門、環保部門、建設部門、經濟部門等不同部門之間涉水統計的合作,又要解決部門內部涉水統計的多口徑整合和權威性發布,避免多口徑統計和統計資料無法對接的現象。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竹石的作者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