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100396789530
-
2 # 唯美式味道
阿凡提並非虛構,而是一個真實的歷史人物。他的本名叫霍加。納斯爾丁;也有人叫他納斯爾丁。阿凡提或毛拉。納斯爾丁。“阿凡提”不是人名,正同“霍加”和“毛拉”一樣,都是對人的尊稱。“阿凡提”意為“先生”、“老師”,“霍加”、“毛拉”則是伊斯蘭教宗教人士的尊號。
阿凡提的家鄉不在新疆,而是十三世紀的土耳其。他於回曆六0五年,也就是公元一0二八或一0二九年,出生在土耳其西南部的霍爾託村。他同父親一樣,都當過
清真寺主持公眾禮拜的領拜人,而且還是一位精通伊斯蘭教的神學家。在土耳其伊
斯坦布林的博物館裡,至今還儲存著他的一張畫像。
他長著很長的鬍鬚,頭上戴著很大的纏頭,身子騎在一頭瘦小的毛驢上。據說,他騎毛驢的方法很特別,是背朝前,臉朝後。他對他的學生解釋說,假如我面朝前騎在毛驢上,你們就會落在我的背後;假如你們走在我的前面,那我又只能看見你們的背脊,因此我選擇了一種最好的騎毛驢的辦法,就是背朝前,臉朝後,這樣就解決了一切難題,而且能更方便地看著交談的人,這樣也就顯得更有禮貌。
阿凡提活到七十六歲高齡,最後在土耳其南方的阿克謝希爾城逝世,他的墳墓至今尚存。據說,他的墳墓是根據他的最後一個笑話,也就是他的遺言建成的。他的墳墓不是埋在泥土裡,而是建在四根柱子上。柱子四周空空,沒有砌牆,但是在墓地前面的大門上,卻裝上了兩把大木鎖,誰到這裡一看,都會由不得發笑。
阿凡提一生講了無數個故事,他用聰明、機智、幽默的語言,嘲笑了人們的愚昧、無知,諷刺了統治者的荒唐、殘暴,歌頌了勞動人民的勤勞、智慧。因此,幾百年來,阿凡提的笑話和故事,一直在民間流傳,深得各族人民的喜愛。
。
歷史上是有阿桂將軍,但不是叫阿貴
阿桂(1717年9月7日—1797年10月10日),章佳氏,字廣廷,號雲崖,滿洲正藍旗人。清朝中期名將,大學士阿克敦之子,清朝名將。
軍事成就:乾隆十三年(1748年),參加大小金川之戰,因未劾四川總督張廣泗貽誤軍機罪,被逮。後復官,為江西按察使。乾隆二十一年(1756年),任參贊大臣、蒙古鑲紅旗副都統,戍守西北邊疆。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參加平定大小和卓之戰。
事平後移師駐伊犁,提出於新疆屯田建策,被採納。其後數年間,歷任內大臣、漢軍鑲藍旗都統、軍機大臣、滿洲正紅旗都統、伊犁將軍、 四川總督等。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授兵部尚書、雲貴總督,以副將軍偕經略傅恆領兵與侵擾滇境的緬甸軍交戰,屢獲捷。次年,與傅恆會師攻老官屯不下,奉命罷兵議和。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再次參加大小金川之戰,歷時五年,先後任參贊大臣、定邊副將軍、定西將軍,運籌戰事,多合機宜。乾隆四十一年,降服土司索諾木。事平,封一等誠謀英勇公。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授武英殿大學士。後兩次督師鎮壓甘肅回民起義,參與制定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和抗擊廓爾喀(今尼泊爾)進攻西藏的進兵方略。
屯田舉措:阿桂在新疆的實踐活動在伊犁屯田的成功,無論在經濟上政治上都具有重大意義,它對於開發邊疆地區的經濟,密切西北與內地的經濟聯絡,鞏固中國多民族的統一的國家,無疑是一個很大的促進。而阿桂以他的遠大目光和氣魄,作出了具有開創性的貢獻。
擴充套件資料:
章佳·阿桂乾隆三年(1738年)舉人後授鑲紅旗蒙古副都統,長期戍守西北邊疆。乾隆十三年(1748年),參加大小金川之役。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參加平定大小和卓叛亂。事平後,以新疆戰功抬入正白旗,移師駐守伊犁,提出新疆屯田建策,均被採納。回朝數年間,歷任內大臣、漢軍鑲藍旗都統、軍機大臣、滿洲正紅旗都統、四川總督等。
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以副將偕經略傅恆領兵與侵擾滇境的緬甸軍交戰,屢獲大捷。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再次參加大小金川之戰,歷時5年,運籌戰事,多合機宜,兩次督師鎮壓甘肅回民起義,參與制定鎮壓臺灣林爽文起義和抗擊廓爾喀之役的進兵方略 。嘉慶二年,卒,時年81歲,諡號文成, 編有《軍需則例》15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