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92266718334

    羅隱,唐朝末年的大才子,才思敏捷,文采飛揚,和眾多寒門士子一樣,他也寄望於科舉,期待憑著自己的才情改變命運。

    一年他赴京趕考,路過鍾陵,遇見了樂營中一位叫雲英的歌妓。席上的她舞姿翩躚,曼妙婀娜,還不時吟出幾句小詩。

    自古才子愛佳人,年少風流的他,許是一見傾心,與她把酒言歡,醉過了在鍾陵的那些夜晚。天明後,羅隱踏上旅途。然而不幸地,他落榜了。

    羅隱最經典的一首詩,雖是寫給歌妓的,卻道盡了世事的無奈

    他不甘心,他對自己的文筆和才思有著極高的自信,於是第二年,他捲土重來。可他犀利的諷喻文風還是不受人待見,他依舊名落孫山。

    就這樣,他一考就是十多年,每年他都無出意外地落榜了。而他也從當年意氣風發、躊躇滿志的少年變成了窮困潦倒的落魄書生。他也沒有感情,沒有家庭,可以說一事無成。

    又一年羅隱上京考試,再次路過了鍾陵。突然,他似乎在哪兒見到了熟悉的面容。眼前的女子仍然美麗動人,風姿綽約。

    他憶起來了十多年前的邂逅,原來她就是雲英,那個曾經的妙齡少女。只是緣何她仍然流連於這風月之所,為他人起舞?

    羅隱最經典的一首詩,雖是寫給歌妓的,卻道盡了世事的無奈

    羅隱不解,然而還沒等他問出口,雲英就認出了他,反而先問道“羅秀才怎麼還是布衣?”那一瞬,各種回憶和情感湧上了他的心頭,他似乎很快找到了答案。

    他說“我也沒有考上功名你也沒有出嫁,大抵是因為我們都不如別人吧。”於是,寫下了一首流傳千古的

    《贈妓雲英》

    羅隱

    鍾陵醉別十餘春,

    重見雲英掌上身。

    我未成名君未嫁,

    可能俱是不如人?

    羅隱一生懷才不遇,《唐才子傳》記載他“少英敏,善屬文,詩筆尤俊”,然而卻造化弄人屢次科場失意。此後轉徙依託於節鎮幕府,十分潦倒。

    當初以寒士身份赴舉,路過鍾陵縣結識了當地樂營中一個頗有才思的歌妓雲英。約莫十二年光景他再度落第路過鍾陵,又與雲英不期而遇。

    羅隱最經典的一首詩,雖是寫給歌妓的,卻道盡了世事的無奈

    只見雲英仍隸名樂籍,未脫風塵 ,羅隱不勝感慨 ,更不料雲英一見面卻驚叫道:“怎麼羅秀才還是布衣!”羅隱便寫了這首詩贈她。

    這首詩為雲英的問題而發 ,是詩人的不平之鳴。 但並未直入主題,只從敘舊平平道起 。

    首句回憶往事,十二年前,詩人還是一個英俊少年,正意氣風發,歌妓雲英也正值妙齡,色藝雙全 。

    當年彼此互相傾慕,歡會甚洽,時間飛逝,十餘年轉瞬已過,詩人一心求取功名,卻一事無成,而云英也人近中年,依然難脫樂籍。

    首句寫“別”,第二句則寫“ 逢 ”,前句兼及彼此,次句則側重寫雲英。相傳漢代趙飛燕身輕能作掌上舞,於是後人多用“ 掌上身”來形 容女子體態輕盈美妙。從“十餘春”後已屬半老徐娘的雲英猶有“掌上身”的風采,可以推想她當年是何等美麗出眾了。

    羅隱最經典的一首詩,雖是寫給歌妓的,卻道盡了世事的無奈

    如果說此處讚美雲英的綽約風姿是一揚 ,那麼, 第三句“君未嫁”就是一抑。如果說首句有意迴避了雲英所問的話題,那麼 ,“我未成名”顯然又回到這 話題上來了 。

    “我未成名”由“君未嫁”舉出,轉得 自然高超。既引出“我未成名君未嫁”的問題,就應說個所以然。但末句仍不予正面回答,而用“可能俱是不如人”的假設 、反詰之詞代替回答,促使讀者去深思。

    它蘊含豐富的潛臺詞:即使退一萬步說,“我未成名”是“不如人”的緣故,可“君未嫁”又是為什麼?難道也為“不如人”麼?這顯然說不過去,前面已言明雲英有多美麗出眾 。

    反過來又意味著 :“我”又何嘗“不如人”呢?既然“不如人”這個答案不成立,那麼“我未成名君未嫁”原因到底是什麼,引人深思。此句讀來深沉悲切,一語百情,是全詩不平之鳴的最強音。

    羅隱最經典的一首詩,雖是寫給歌妓的,卻道盡了世事的無奈

    整首詩以抒作者之憤為主,引入雲英為賓,以賓襯主,構思甚妙。絕句取徑貴深曲,用旁襯手法,使人“睹影知竿 ”,最易收到言少意多的效果。

    讚美雲英出眾的風姿,也暗況作者有過人的才華。讚歎中包含著對雲英遭遇的不平,連及自己,又傳達出一腔高傲之氣 。

    “俱是”二字蘊 含著“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深切同情。不直接回答自己何以長為布衣的問題,使對方從自身遭際中設想體會它的答案,語意簡妙,啟發性極強。

    如不以雲英作陪襯,直陳作者不遇於時的感嘆,即使費辭亦難討好。引入雲英,則雙管齊下,言少意多。從文字風格看,此詩寓憤慨於調侃,化嚴肅為幽默,亦諧亦莊,耐人尋味。

    羅隱最經典的一首詩,雖是寫給歌妓的,卻道盡了世事的無奈

    詩歌中的經典名句“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這一句簡單的自嘲究竟包含了羅隱多少複雜的情感。

    他同情眼前那個他或許曾朝思暮想的美麗女子;他為她未脫風塵而惋惜,更對自己滿腹才情卻屢屢碰壁的現狀不滿而憤懣;他對兩人相似的境遇感慨,安慰雲英的同時也在自我麻醉和安慰;而更多的可能還是“同是天涯淪落人”的悲涼。

    縱觀整首詩沒有憤世嫉俗的吶喊,沒有驚天動地的字詞,卻道盡了人生和世事的無奈,羅隱也可以說是晚唐少有的奇才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董川流別拼音全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