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旗編著的《李白全集編年註釋》和鬱賢皓編著的《李白選集》所載,《望天門山》是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東經當塗(今屬安徽)途中行至天門山,初次見到天門山時有感而作的。原詩:《望天門山》唐代:李白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釋義: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迴旋澎湃。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擴充套件資料:詩仙太白的表達順序似乎跟航行的時間推進順序相反,照常理,首先應該是先有在“孤帆”上的“我”,在順江而下時,看著兩岸的青山;當船行駛到天門山上游附近時,才會看到聳立的山,和腳下回旋的江水。但是,太白卻從視線最遠處開始著筆:“天門中斷”;緊跟著寫自腳下向前奔流而去的江水在山腳:“至此回”;然後才是旅途一路上的風光“相對出”,最後,才落實到觀察到這一切的主體在“孤帆”上的“我”。於是,詩的標題第一個字“望”這個行為的實施者只到最後一句才出現,感覺就像一個非常嚴謹的“圓”,即圓滿)同理,太白先寫眼前未到的景色的“遠”,當他逐漸靠近天門山後,他仍然在寫“遠”,只是這個“遠”是他回望來時路時那遠“望”天門山時的剎那。短短四句,便有了時空交錯的美感。所謂“人在景中,景在人心中”,借莊子所說即是:“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
安旗編著的《李白全集編年註釋》和鬱賢皓編著的《李白選集》所載,《望天門山》是開元十三年(725年)李白初出巴蜀乘船赴江東經當塗(今屬安徽)途中行至天門山,初次見到天門山時有感而作的。原詩:《望天門山》唐代:李白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釋義: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迴旋澎湃。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一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擴充套件資料:詩仙太白的表達順序似乎跟航行的時間推進順序相反,照常理,首先應該是先有在“孤帆”上的“我”,在順江而下時,看著兩岸的青山;當船行駛到天門山上游附近時,才會看到聳立的山,和腳下回旋的江水。但是,太白卻從視線最遠處開始著筆:“天門中斷”;緊跟著寫自腳下向前奔流而去的江水在山腳:“至此回”;然後才是旅途一路上的風光“相對出”,最後,才落實到觀察到這一切的主體在“孤帆”上的“我”。於是,詩的標題第一個字“望”這個行為的實施者只到最後一句才出現,感覺就像一個非常嚴謹的“圓”,即圓滿)同理,太白先寫眼前未到的景色的“遠”,當他逐漸靠近天門山後,他仍然在寫“遠”,只是這個“遠”是他回望來時路時那遠“望”天門山時的剎那。短短四句,便有了時空交錯的美感。所謂“人在景中,景在人心中”,借莊子所說即是:“天地與我並生,而萬物與我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