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瀟瀟暮暮

    這是目前社會的常態吧!

    家長對孩子的期望和要求,孩子對自己興趣的認定和發展方向,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代溝是從這裡開始的!

    孩子不願和父母做貼心的交流,是因為多數父母更希望孩子聽他們的。作為經歷過很多事情的父母,對生活所必須的物品和技能,以及對孩子的瞭解,有他們的獨到之處。在父母心裡的想法是讓孩子少走彎路,自己的經驗和人生哲理教會孩子怎麼樣選擇!不是同年齡階段,真實的是無法做到理解的!

    孩子的路,家長可以做規勸,當真的要填志願的時候,孩子更多的是想遵從內心!孩子有孩子的出發點,也有自己的思維邏輯和理想信念!父母的掏心掏肺孩子怎麼會不知!只是他們在即將有的人生選擇中,更注重的自己內心的想法!

  • 2 # 明明白白一顆蔥

    我認為孩子的志願跟家長的期望有很大的差距。孩子知道自己的喜好和長項,家長只是按照自己的意願左右孩子,孩子跟家長交流的過程中有一條溝壑,不容易打成共識,這就是孩子填報志願不願意跟家長多交流的癥結所在。

  • 3 # 細雨清茶

    問答欄裡這個問題,是我提出的。

    在指導考生填報高考志願工作中,我發現現在越來越多的家長與孩子嚴重缺乏溝通,尤其是中學生,十之八九不願意與家人貼心交流。曾問責於家長,他們都覺的委屈,說孩子在家是祖宗,對其怠慢不曾有過,更不要說虧待了。有時也想著坐下來,能跟他們推心置腹的交流,可結果是說不了幾句,便不在一個頻道了,很難持續深入的溝通下去。

    這種局面,幾乎每個家長都遇到過。下面我談談個人的觀點,分析有這幾種原因:

    一.理念上的差異。當下孩子正值中學生的父母,多是七零後,僅個別八零初。這是有傳統思維堅實基礎的最後一代,勤勞,簡樸,穩定,隨大流的理念主導於行為。而零零後的這個新生代,他們出生在社會高速向前發展的時期,物質富裕,社會穩定,沒有吃過苦受過累,腦子裡裝的是超前消費,奢侈品牌,張揚個性,放飛夢想的全新理念。由此而論,家長與之交流易偏離頻道,就不足為怪了。

    二.相處的時間短暫有限。生活不易,家長多忙碌生計。部分還遠赴他鄉,與孩子長期不得謀面,貼心交流更是談不上,能做到的只是多供些人民幣,來彌補陪伴不足的內心虧欠。中學生多住宿學校,唯星期天回家一趟。那些在家的家人每見到孩子回來,總覺得還未成年就得外出讀書,甚是辛苦。高興之餘,不免惜愛之心油然而生,先是禦寒問暖,上桌好飯,然後一起上街買衣服,零食什麼的;至於學校裡,學習上的事情也會順便過問一下,聽到回答沒毛病後,順嘴一句叮囑:到了學校要好好學習!再然後發足零錢,就匆匆地又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三.交流方式方法欠佳。每遇孩子犯錯,家長總是指責,而不是指導。比如總愛拿別人家的孩子比劃著說,這個對正處於叛逆期的孩子是個大忌!長此以往,他會產生牴觸情緒,那所要的促膝相談,貼心溝通就更加困難了。

    現在的男孩子玩遊戲,女生追星追劇,高中生個別談戀愛,已是普遍現象。遇到這樣的事情發生,家長首先要冷靜下來,理智處理,切不可責罵怨言。先從檢討自己開始,步步循循善誘,用平和的語氣,理解的心態與之交流溝通,讚美與不建議並用,耐心細緻地點化開導,只有這樣,方能讓其心悅誠服的迴歸於學業之路。

    感謝閱讀,更期待您對這個提問的精彩回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在沒有我的日子裡,你會過的好嗎?你會想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