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為什麼要分為帖學和碑學?不都是書法嗎?康有為的書法哪裡好?
8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73776702787

      1.製作目的不同最初的碑沒有文字,後來為託頑金之堅以期永垂後世,在碑上增加了文字,並且從最初的隨意刻劃到莊重嚴整,一絲不苟,其主要目的是追述世系、記敘生平、歌功頌德,而不是傳揚書法,所以書者可以是名家,也可以不是名家。唐以前的碑碣多不署書者姓名,可以看出碑是重內容而輕書寫的。刻帖的目的是傳播書法,是為書法研習者提供歷代名家法書的複製品,所以書法的優劣是它的選擇標準。只要是名家的書作精品,即便是隻言片語的一張便條,也照樣收入,很少顧及內容。

      2.書體不同碑的歷史悠久,所用書體在隋以前都是莊重肅穆的篆、隸、楷書。直至唐太宗御筆親灑,才開始有行書入碑。草書刻碑除武則天《昇天太子碑》外,絕少有之。而刻帖一事始自趙宋,多數是詩文簡札,所以行、草書及小楷居多。

      3.形制不同碑是豎立在地面上的石刻,多數是長方形,也有圓頂、尖頂的,雖然有一面字的,但也有兩面,以至於四面刻字的。豐碑巨碣動輒丈餘高,氣勢宏偉。帖因為多取材於簡札、書信、手卷,故高度一般在一尺上下,長則一尺至三四尺不等,呈橫式,多為石板狀,只在正面刻字。另外,帖有木刻的,碑則絕少。

      4.製作方法不同南朝梁以前,碑一般是書丹上石,即由書寫者用硃筆直接把字寫在磨平的碑石上,再經鐫刻。刻碑者往往可以因循刀法的方便而使字的筆畫有風格上的變化,即與原書丹之字略有出入;還有碑刻甚至未經書丹而直接奏刀。其字融入了刻工的藝術情趣,有極濃的金石味道,非毛筆書寫所能體現,實際上是書者與刻者的共同創造。而刻帖都是摹勒上石,就是先將墨跡上的字用透明的紙以墨摹下來,然後用硃色從背面依字勾勒;再拓印上石,最後刻,比碑多出兩道工續。雖然程式複雜,但刻帖要求忠於原作,盡力畢肖,每道工續均不得攙入已意,所以精品帖本可以達到亂真的水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這句話是什麼意思?“物競天擇,適者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