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50年前,英特爾創始人之一的戈登摩爾提出了“摩爾定律”。意思就是當價格不變時,晶片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效能也將提升一倍,而且全球晶片行業在這個定律誕生的30年中一直維持著穩步迅速的發展。
但是在2010年後,以英特爾為代表的X86處理器發展速度明顯放緩,這裡除了市場競爭方面的因素外,也與半導體工藝進步放緩有很大關係,當半導體工藝進入14nm開始,電晶體之間的柵極間距和漏電率越來越難控制,以往一代工藝最多用2代,結果14nm工藝居然沿用了5代處理器,10nm工藝仍然在延期,這在以往來說是不可想象的,而且脫離了“摩爾定律”的範疇。
曾幾何時,我們已經很難看到2代CPU之間的效能差距大於50%了,從i7 2600系列到i7 7700系列根本沒有什麼實質的效能提高,後來的8700和9700也不過是在基礎上增加核心數而已,這一方面是X86架構本身已經很難大幅度改進,PC市場也陷入萎縮;另一方面在於半導體工藝進步的放緩,或者說開發先進工藝的成本和難度超出預期。正是因為這兩方面,“摩爾定律”似乎已經離我們遠去了。
好在手機等移動裝置晶片藉助高效的ARM架構和較小的芯片面積,進步速度還是比較快的,但是經過前幾年的超速發展,最近也開始出現瓶頸期,頻率很難大幅提高,核心數也很難再加,許多廠商開始在NPU等AI晶片領域發力,所以手機晶片早晚會面臨和X86晶片相似的處境。
歸根揭底,“摩爾定律”不是真正的定論,至少不是像我們所定義的物理定律一樣,所以這個定律並不是長壽萬能的定律。現在的半導體行業處於一個瓶頸期,臺積電和英特爾都在逐步推進極紫外光刻裝置,如果一旦出現技術上的突破,很有可能重回“摩爾定律”的軌道上去,只是這個時間我們很難把握,或許是2020年以後?至少我們相信會有一個時間點等待著我們。
早在50年前,英特爾創始人之一的戈登摩爾提出了“摩爾定律”。意思就是當價格不變時,晶片積體電路上可容納的電晶體數目,約每隔18-24個月便會增加一倍,效能也將提升一倍,而且全球晶片行業在這個定律誕生的30年中一直維持著穩步迅速的發展。
但是在2010年後,以英特爾為代表的X86處理器發展速度明顯放緩,這裡除了市場競爭方面的因素外,也與半導體工藝進步放緩有很大關係,當半導體工藝進入14nm開始,電晶體之間的柵極間距和漏電率越來越難控制,以往一代工藝最多用2代,結果14nm工藝居然沿用了5代處理器,10nm工藝仍然在延期,這在以往來說是不可想象的,而且脫離了“摩爾定律”的範疇。
曾幾何時,我們已經很難看到2代CPU之間的效能差距大於50%了,從i7 2600系列到i7 7700系列根本沒有什麼實質的效能提高,後來的8700和9700也不過是在基礎上增加核心數而已,這一方面是X86架構本身已經很難大幅度改進,PC市場也陷入萎縮;另一方面在於半導體工藝進步的放緩,或者說開發先進工藝的成本和難度超出預期。正是因為這兩方面,“摩爾定律”似乎已經離我們遠去了。
好在手機等移動裝置晶片藉助高效的ARM架構和較小的芯片面積,進步速度還是比較快的,但是經過前幾年的超速發展,最近也開始出現瓶頸期,頻率很難大幅提高,核心數也很難再加,許多廠商開始在NPU等AI晶片領域發力,所以手機晶片早晚會面臨和X86晶片相似的處境。
歸根揭底,“摩爾定律”不是真正的定論,至少不是像我們所定義的物理定律一樣,所以這個定律並不是長壽萬能的定律。現在的半導體行業處於一個瓶頸期,臺積電和英特爾都在逐步推進極紫外光刻裝置,如果一旦出現技術上的突破,很有可能重回“摩爾定律”的軌道上去,只是這個時間我們很難把握,或許是2020年以後?至少我們相信會有一個時間點等待著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