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倩Sur
-
2 # 晴月浩新雪
顯然這隻能是一個謠言,或者某些不太嚴肅的媒體對科學研究斷章取義、偷換概念的雷人解讀。
成功人士,本身就不是一個客觀存在清晰定義的分類體系。如果對命題本身沒有客觀的清晰的定義,結論的可靠性自然無從談起。
而人類大腦的形態,同時受到先天和後天因素的調控,種族遺傳、飲食習慣、家庭生活、年齡性別、教育水平、興趣愛好和職業鍛鍊都對它有影響。而社會概念意義上的成功,顯然同樣是上面這些因素的衍生品,要想在兩個事物間建立本質上的聯絡乃至因果聯絡,就需要統計上建立適當的基線以排除其它因素的干擾。而所有現實生活裡的人都是複雜環境下多樣化的樣本,如果只用百八十個樣本,恐怕連條足夠有統計意義的基線都建立不了,想得出這樣的結論就更不靠譜了。
說這個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神經元的結構。
神經元是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具有感受刺激和傳到神經衝動的功能。雖然各種神經元的形態各異,但每個神經元都可以分為胞體和突起兩部分。
1. 胞體:為神經元的代謝中心。大分子的合成、組裝等都是在這裡完成的。胞體的主要功能為代謝中心和產生神經衝動。
2. 突起:神經元胞體向外突起的部分,按其形態又分為樹突和軸突。
(1)樹突:通常有多個,一般較短,侷限於胞體附近。有樹突棘,是接受資訊的裝置。
(2)軸突:是由胞體發出的一條細長突起(上圖中黃色部分,實際要比這個更長,大細胞軸突可達1米長),軸突內的細胞質和胞體的細胞質是相通的,具有雙向流動性,可以在軸突和胞體之間進行物質的運輸。軸突的主要功能是傳到由胞體發出的衝動,將其傳遞給其他神經元或細胞(如肌細胞)。
總結一下,胞體產生神經衝動(決策),突起接受資訊(受命)和傳導衝動(執行),以此保證神經衝動的逐級傳導,實現神經系統對機體的控制。
那麼灰質又是什麼呢?
在中樞神經系統,神經元胞體及樹突聚集的部位,在新鮮的標本中色澤灰暗,因此稱為灰質。分佈於大腦和小腦表面的灰質就是我們常說的皮質。大腦皮質(題中的大腦灰質)有大量的神經元胞體聚集,它們之間存在大量的電突觸或化學突觸作為通訊途徑,形成極其複雜的神經迴路,實現對運動、感覺、語言、情感等多種資訊的處理,控制機體作出相應的反應。
舉個例子,你在草原上看見一頭大獅子,嚇得不輕,趕緊跑。這個過程中,首先是你的眼睛看到了大獅子,視覺訊號透過視網膜、視神經等上傳至大腦視皮質,然後視皮質再與其他皮質部分聯絡,調出你既往對獅子的理解,然後這些皮質部分處理這些資訊後認為這很危險,然後透過突觸聯絡大腦皮質運動中樞,運動中樞發出“逃跑指令”,也就是將運動訊號傳導至骨骼肌,讓它們趕緊動起來。整個過程中,起到資訊處理與決策功能的都是在皮質部分,而由軸突等構成的神經纖維則是起資訊傳導作用。
中樞神經系統是機體的領導,而灰質又是中樞神經系統的領導。
關於“成功人士”大腦灰質較多這個問題,其實結論挺有意思的,但我沒有看到相關論文,如果能提供論文連結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