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發光的大橙子

    盡看前朝的國家舊事,成功來自勤儉節約,而奢侈浪費最終會導致國破家亡。

    總結歷史經驗,指出古代君主治理國家的教訓,成功主要由於勤儉,奢侈則招致破敗。也叫“成由勤儉敗由奢”。

    拓展資料

    詠史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何須琥珀方為枕,豈得真珠始是車。

    運去不逢青海馬,力窮難拔蜀山蛇。幾人曾預南薰曲,終古蒼梧哭翠華。

    李商隱以其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和藝術上的創新精神,創作了佔他全部詩篇七分之一強的史詩,它們擴充套件了傳統詠史詩的涵量,豐富了詠史詩的題材,探索了詠史詩新的手法,思想性藝術性臻於和諧統—,在詠史詩的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義。

    李商隱的詠史詩不僅詠古況今,充分反映了他進步的歷史觀,而且借古諷今,含蓄地表達了他的現實主義傾向,同時還借題寄慨,委婉地抒發了他懷才不遇的苦悶。相對時政的深沉感慨,擴大了詠史詩的表現容量。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開成五年(840年)正月文宗去世之後。據新、舊《唐書·文宗紀》載:“文宗深知穆宗、敬宗兩朝之弊,即位後勵精圖治,去奢從儉。曾兩次謀誅宦官,均遭到失敗而“受制於家奴”,最終鬱悒而死。”(翻譯:文宗深知穆宗、敬宗兩朝的弊端,即位後勵精圖治,去奢從儉。曾兩次謀劃誅殺宦官,均遭遇到失敗,不得不受到宦官的牽制,最終悶悶不樂而死亡。)

    儉成奢敗本是歷代興衰的常規,但文宗在位期間,作風勤儉,政治上也多次作過重振朝綱的努力,卻一事無成,最終在哀嘆聲中死去。面對這種無法解釋的反常現象,詩人已隱約感覺到唐王朝崩頹之勢已成,即使出現一兩位明君賢臣,也難以挽回了。文宗在位時,商隱對於他的闇弱,頗多譏評;而於其身後,則又加以哀惋。無論譏評還是哀惋,均出自對國家命運的深切關注。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交了一份假的簡歷,入職之後聽說要背景調查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