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牧白起生平均無敗績,兩人也都從來不打沒把握的仗,可能正因為如此,處於同一時代的兩人歷史上從未交過手,因為他們都知道自己沒有絕對的把握戰勝對方,有意避戰!但是如果到了戰國後期,白起肯定是能夠戰李牧的,因為秦國軍力已遠強於趙國,只不過白起贏了也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李牧是一人支撐一國;白起是一國支撐他一人。李牧是智將,白起是猛將。白起好比國企廠長,底子硬,躺著都能贏;李牧好比草根,凡事靠他一人,靠自己的智商去贏。白起是帶著一群老虎打勝仗;李牧是帶著一群小羊打勝仗,並且打贏一群老虎。白起一個名將沒打過,百戰百勝;李牧打遍了秦國後期所有名將,百戰百勝。白起是戰術級別將領;李牧是戰略級別將領。李牧是民族英雄;白起是內戰英雄。白起草菅人命;李牧愛民如子。白起是戰必勝,戰不勝就抗命避戰,國的利益在他眼中一文不值,只有他一人的利益名譽最重要,看著自己國家兵敗,還會冷嘲熱諷,最後丟了葫蘆;李牧是逢必戰,戰必勝,在國亡之際,就算抗命也要保衛家園,最後因愛國而視死如歸。
(以上要熟悉戰國才能看懂)
以下是殲敵對比:
李牧:
1.破匈奴之戰大破殺匈奴十萬餘騎。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此大致概括滅敵“20萬”。
2.徵燕戰役:李牧將,攻燕,拔武遂、方城。此大致概括滅敵“2萬”。
3.宜安之戰、肥之戰:此滅敵10萬。
4.徵秦戰役:公元前233年夏拔狼孟。此大致概括滅敵“1萬”。
5.番吾之戰,河漳之戰:“秦、趙戰於河漳之上,再戰而再勝秦;戰於番吾之下,再戰而再勝秦。四戰之後,趙亡卒數十萬。雙方戰損均取最低值,趙30萬,秦40萬;再南距(拒)韓、魏,戰爭就一定會有損耗,此處小推1萬。此大致概括滅敵“41萬”。
6.井陘之戰:李牧數破走秦軍,王翦惡之(注:此處的“惡之”是擔憂、懼怕的意思,不可翻譯成“噁心、討厭”等。)。此大致概括滅敵“5萬”。
李牧大致消滅敵軍79萬餘……
白起:
綜《資治通鑑》所述,武安君白起一生共斬首七十六萬,拔城八十六座。
1.按史記參考: 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
2.攻魏,拔華陽,走芒卯,而虜三晉將,斬首“十三萬”。
3.與趙將賈偃戰,沉其卒“二萬人”於河中。
4.白起攻韓陘城,拔五城,斬首“五萬”。
5.長平之戰: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但此戰有諸多難圓、不合理、無法成立之處。所以此處削減至“二十五萬”。
白起大致消滅敵軍69萬餘……
李牧白起生平均無敗績,兩人也都從來不打沒把握的仗,可能正因為如此,處於同一時代的兩人歷史上從未交過手,因為他們都知道自己沒有絕對的把握戰勝對方,有意避戰!但是如果到了戰國後期,白起肯定是能夠戰李牧的,因為秦國軍力已遠強於趙國,只不過白起贏了也會付出慘痛的代價!
李牧是一人支撐一國;白起是一國支撐他一人。李牧是智將,白起是猛將。白起好比國企廠長,底子硬,躺著都能贏;李牧好比草根,凡事靠他一人,靠自己的智商去贏。白起是帶著一群老虎打勝仗;李牧是帶著一群小羊打勝仗,並且打贏一群老虎。白起一個名將沒打過,百戰百勝;李牧打遍了秦國後期所有名將,百戰百勝。白起是戰術級別將領;李牧是戰略級別將領。李牧是民族英雄;白起是內戰英雄。白起草菅人命;李牧愛民如子。白起是戰必勝,戰不勝就抗命避戰,國的利益在他眼中一文不值,只有他一人的利益名譽最重要,看著自己國家兵敗,還會冷嘲熱諷,最後丟了葫蘆;李牧是逢必戰,戰必勝,在國亡之際,就算抗命也要保衛家園,最後因愛國而視死如歸。
(以上要熟悉戰國才能看懂)
以下是殲敵對比:
李牧:
1.破匈奴之戰大破殺匈奴十萬餘騎。滅襜襤,破東胡,降林胡。此大致概括滅敵“20萬”。
2.徵燕戰役:李牧將,攻燕,拔武遂、方城。此大致概括滅敵“2萬”。
3.宜安之戰、肥之戰:此滅敵10萬。
4.徵秦戰役:公元前233年夏拔狼孟。此大致概括滅敵“1萬”。
5.番吾之戰,河漳之戰:“秦、趙戰於河漳之上,再戰而再勝秦;戰於番吾之下,再戰而再勝秦。四戰之後,趙亡卒數十萬。雙方戰損均取最低值,趙30萬,秦40萬;再南距(拒)韓、魏,戰爭就一定會有損耗,此處小推1萬。此大致概括滅敵“41萬”。
6.井陘之戰:李牧數破走秦軍,王翦惡之(注:此處的“惡之”是擔憂、懼怕的意思,不可翻譯成“噁心、討厭”等。)。此大致概括滅敵“5萬”。
李牧大致消滅敵軍79萬餘……
白起:
綜《資治通鑑》所述,武安君白起一生共斬首七十六萬,拔城八十六座。
1.按史記參考: 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
2.攻魏,拔華陽,走芒卯,而虜三晉將,斬首“十三萬”。
3.與趙將賈偃戰,沉其卒“二萬人”於河中。
4.白起攻韓陘城,拔五城,斬首“五萬”。
5.長平之戰: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但此戰有諸多難圓、不合理、無法成立之處。所以此處削減至“二十五萬”。
白起大致消滅敵軍69萬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