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6765375850720

    《芙蕖》是明末清初李漁散文。

    本文具體地說明芙蕖屬於草本花及其“可人”的種種優點,從觀賞價值和實用價值兩個方面闡述了它的種植之利甚大。作者並對自己不能闢半畝方塘種植芙蕖而感到遺憾,抒發了他酷愛芙蕖的感情。但他過分強調了芙蕖的觀賞價值,甚至誇大它的種植之利在“五穀”之上。這是悖逆實際和事理的,表現出一種脫離勞動人民的封建文人的情趣,與勞動者的感情是格格不入的。

    文章主要說明“芙蕖之可人”。作者圍繞這一中心,按照事物本身的條理,安排結構和線索。它以“可人”二字為“意脈”,以芙蕖生長的時間(春、夏、秋,即花開之前、花開之時、花開之後)為“時脈”,以芙蕖生長的規律(葉、莖、花、蓬、藕)為“物脈”,將三脈理成三線,交織於文、中,縫合為一體,脈絡清晰,條理井然,層次分明,結構謹嚴。文章中段主要說明芙蕖的種種可人之處,是全篇的中心,重點。而中段又以“可目”為“主腦”,“可鼻”、“可口”、“可用”為“陪賓”,詳細得體,繁簡得宜,不僅中心鮮明,而且重點突出。用語生動形象,精煉俏麗,活潑新穎。如“有風既作飄搖之態,無風亦呈嫋娜之姿”;“避暑而暑為之退,納涼而涼逐之生”;“有五穀之實而不有其名,一兼百花之長而各去其短”……這些偶句,遣詞造句,十分優美,不落俗套,新鮮動人,不僅頗能抓住事物的不同特點,使之兩兩對照,相得益彰,而且句式整齊,節奏鮮明,聲調和諧,清雅流暢,富有韻味。終章發抒感慨,也使文章生情增色不少。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關於近日小夥高鐵吃泡麵被女子狂懟,你認為誰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