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Gghgffvbb

    檀道濟所著,南北朝時期。“三十六計”一語,先於著書之年,語源可考自南朝宋將檀道濟(?—公元436年),據《南齊書·王敬則傳》:“檀公三十六策,走為上計,汝父子唯應走耳。”意為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有退卻,方是上策。此語後人賡相沿用,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三十六計,走為上計”,及明末清初,引用此語的人更多。於是有心人採集群書,編撰成《三十六計》。但此書為何時何人所撰已難確考。擴充套件資料:抄本前部“都系養生之談,而末尾數十篇,附抄三十六計,解釋皆用兵法,然後知其果為兵法也。”1961年,收藏者叔和在《光明日報》撰文加以介紹後,又將這土紙本贈給了華人民解放軍政治學院。此後便出現了各種翻印和傳抄的版本。但《三十六計》一書,在20世紀40年代之前,所有史書著述中都未見記載,因此《三十六計》究竟是何人何時所著,一直沒有確考定論。多年來致力於研究兵學的山東社會科學院研究員謝祥皓說,《三十六計》最早見於《南齊書·王敬則傳》。王敬則是南朝齊國將領,生於435年,卒於498年,也就是說生於檀道濟死的前1年。書中記載:“檀公三十六策,走是上計。汝夫子唯應急走耳。”意為敗局已定,無可挽回,唯有退卻方是上策。此語被後人沿用,宋代惠洪《冷齋夜話》也有:“三十六計,走為上計”一語。而其中的檀公就是南北朝時宋朝著名將領檀道濟。檀道濟祖籍高平金鄉,據考證即今濟寧金鄉縣卜集鄉檀莊人;生於何年不詳,死於436年。他智勇兼備,屢建奇功,史書中有“優俘善卒”、“唱籌量沙”等事例和“乃壞汝萬里長城”之名言。而檀道濟“唱籌量沙”之處就是發生在古代濟南。謝祥皓說:“可以確定《三十六計》就是檀道濟所著,而隋代玉簡冊的發現更加肯定了這個觀點。”據瞭解,原書按計名排列,共分6套。每套各包含6計,總共36計。其中每計名稱後有解說,解說後有按語,多引證宋代以前的戰例和孫武等兵家的精闢語句。檀道濟(?—公元436年4月9日), 南朝宋名將。漢族,祖籍高平金鄉(今屬山東金鄉縣 卜集鄉檀莊),出生於 京口(今江蘇 鎮江)。身出寒門,從軍20餘年,由士兵升至大將軍。 東晉末,從 劉裕攻 後秦,屢立戰功,官至 徵南大將軍。後文帝以其前朝重臣,諸子皆善戰,忌而殺之。檀道濟戎馬倥傯,戰績卓著。根據他多年的戰爭經驗,總結出 三十六計,為後世留下了寶貴的軍事著作遺產,被載入史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酷派S1還值得入手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