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葭明通半瓶歷史

    簡單來說就是因為《楊家將》這個大IP太厲害了,豫劇表演有他,京劇有他!梆子有他,評書有他,大鼓有他,可以說中國所有的文藝表演形式都有他一席之地,就連新時代了,電視劇網路劇也有他。

    就這樣一再的重複再重複再再重複又重複,作品出來,還是有市場。一代又一代的年輕人願意去看,去了解。

    如此這般,楊業和楊延昭父子以及他們一家老小,想不成為“名將”也難,始終在文娛輿論場上嘛!

    問題就來了,自古至今,中華兒女為保衛邊疆犧牲在前線的簡直不要太多了,寫上歷史書的,有名字流傳下來的,翻開二十四史沒有上萬,幾千肯定有的哇!

    為啥老百姓就愛聽楊家將的故事呢?以至於大幾百年近千年來的文藝市場,一代又一代的文娛工作者們絞盡腦汁使出了渾身解數用上了十八般武藝來烘托楊家將的忠義!也不怕重複,也不嫌煩!

    文娛工作者們自然是為了利益,為了迎合市場需求如此不怕重複不怕煩了!

    老百姓為什麼呢?

    因為中國老百姓喜歡“失敗英雄”,反而對於那些成功的“英雄們”始終保持警惕心。

    比如說項羽和劉邦,後人給予他們二人評價,一個千古大英雄,一個臭流氓。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文化傳統,非常強大的文化心理,這讓那些努力過然而失敗了的奮鬥者“贏得身後名”了。

    這個“身後名”引得很多大英雄以及大文人喊出“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而去蔑視現世的功名利祿。

    老百姓愛看這個。

    楊業呢,正是這種人的代表。但是,楊業一個人倒也罷了,畢竟這種人很多,史不絕書。

    難得可貴的是楊業的兒子孫子一家人全是這種大英雄,這就厲害了!

    滿門忠烈!太有話題性了!於是很多莫須有的英雄行為也按到他們頭上了,這個也是應該的,他們有資格接受這些。

    《楊家將》也就成了“忠臣良將”的代名詞!

  • 2 # 咱誰的都不欠

    華人對楊家將,楊四郎,楊六郎,楊七郎,佘太君,穆桂英,十二寡婦徵西,都是看戲得來的根據。由其是老大娘,看的一行鼻涕兩行淚的。這都是老百姓一腔熱情。事情雖然有,但是戲劇家編的多出來許多。多出好多內容,能多演幾場戲,演員們表演唱唸坐打,功夫極佳,深深留在人們的心中。

  • 3 # 隨便聊歷史

    中國古代的統治者為了對自己政權的加強和維護,必須要對人民進行思想上的教育。當時沒有先進的普及教育制度,那麼為了教育普通民眾的思想,就需要有“代言人”。

    這個代言人要具備兩個條件,首先一定是要“忠”,這個忠指忠義,忠於誰?當然主要是忠於當朝的統治者。皇上是天子,忠於皇上你才是正面形象。第二是愛國,勇於抵禦外來侵略,最後殉國的形象是最容易被老百姓接受的。“忠君愛國”是歷史上成為一代傳世名將的必備條件。

    北宋年間,遼國屢犯邊境,楊業作為衛戍邊境的副司令是稱職的。在對遼作戰中戰功顯赫,甚至被稱為“楊無敵”。加上他最後寧死不降,壯烈殉國。得到了老百姓的同情和愛戴。 楊延昭繼承了父親的遺志,守衛邊境幾十年,遼軍沒有前進一步。最後因為反對宋遼合議鬱鬱而終,殉職在任上。當時的民間就流傳楊延昭是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顆星將星轉世,稱呼他“楊六郎”。

    到了南宋,這時候朝廷只是偏安一隅,常年受到金國的侵略,統治者急需一個鼓舞士氣和穩定民心的形象。楊家父子兩代鎮守邊關,並且已經有了很大的群眾基礎,非常適合作為一個宣傳的途徑。

    統治者大力的宣傳,儒家思想的薰陶,加上經過民間戲曲、評書、演義的傳播,楊家將故事不斷的豐滿,傳說也就越來越多,在廣大人民群眾的心目中的形象也就定格為忠君愛國,一門忠烈。

    一代名將是與統治階級的宣傳分不開的,更重要的是老百姓對這種愛國思想的推崇和熱愛,才能口口相傳,使這些愛國英雄們的事蹟流芳百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手機如何遠端控制汽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