聞笛賦,典出晉人 向秀《思舊賦 》。晉人向秀經過亡友嵇康、呂安舊居,聽見鄰人吹笛,因而寫了《思舊賦》。爛柯人,典出《述異記》。晉人王質入山打柴,觀人下棋,局終發現手中斧柄已爛,回到家裡才知已經過了百年。 作者以此典故表達自己遭貶23年的感慨。
出自《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創作的一首七律。此詩首先緊承白居易詩末聯“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境遇,表達了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
原文如下: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譯文如下:
在巴山楚水這些淒涼的地方,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
懷念故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
沉船的旁邊正有千艘船駛過,病樹的前頭卻也是萬木爭春。
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杯美酒振奮精神。
詞句註釋
⑴酬:答謝,酬答,這裡是指以詩相答的意思。用詩歌贈答。樂天:指白居易,字樂天。見贈:送給(我)。
⑵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帶。古時四川東部屬於巴國,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屬於楚國。劉禹錫被貶後,遷徙於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邊遠地區,這裡用“巴山楚水”泛指這些地方。
⑶二十三年:從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至寶曆二年(826年)冬應召,約22年。因貶地離京遙遠,實際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說23年。棄置身:指遭受貶謫的詩人自己。置:放置。棄置:貶謫(zhé)。
擴充套件資料:
此詩作於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返回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返洛陽,二人在揚州初逢時,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詩贈與劉禹錫,劉禹錫寫此詩作答。劉禹錫從小愛下圍棋,與專教唐德宗太子下棋的棋待詔王叔文很要好。
太子當上皇帝后,他的教師王叔文組閣執政,就提拔棋友劉禹錫當監察御史。後來王叔文集團政治改革失敗後,劉禹錫被貶到外地做官,寶曆二年(826年)應召回京。冬天途經揚州,與同樣被貶的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在筵席上寫了一首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相贈:“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在詩中,白居易對劉禹錫被貶謫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於是劉禹錫寫了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回贈白居易。
聞笛賦,典出晉人 向秀《思舊賦 》。晉人向秀經過亡友嵇康、呂安舊居,聽見鄰人吹笛,因而寫了《思舊賦》。爛柯人,典出《述異記》。晉人王質入山打柴,觀人下棋,局終發現手中斧柄已爛,回到家裡才知已經過了百年。 作者以此典故表達自己遭貶23年的感慨。
出自《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是唐代文學家劉禹錫創作的一首七律。此詩首先緊承白居易詩末聯“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之句,對自己被貶謫、遭棄置的境遇,表達了無限辛酸和憤懣不平。
原文如下:
巴山楚水淒涼地,二十三年棄置身。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
譯文如下:
在巴山楚水這些淒涼的地方,度過了二十三年淪落的光陰。
懷念故友徒然吟誦聞笛小賦,久謫歸來感到已非舊時光景。
沉船的旁邊正有千艘船駛過,病樹的前頭卻也是萬木爭春。
今天聽了你為我吟誦的詩篇,暫且借這一杯美酒振奮精神。
詞句註釋
⑴酬:答謝,酬答,這裡是指以詩相答的意思。用詩歌贈答。樂天:指白居易,字樂天。見贈:送給(我)。
⑵巴山楚水:指四川、湖南、湖北一帶。古時四川東部屬於巴國,湖南北部和湖北等地屬於楚國。劉禹錫被貶後,遷徙於朗州、連州、夔州、和州等邊遠地區,這裡用“巴山楚水”泛指這些地方。
⑶二十三年:從唐順宗永貞元年(805年)劉禹錫被貶為連州刺史,至寶曆二年(826年)冬應召,約22年。因貶地離京遙遠,實際上到第二年才能回到京城,所以說23年。棄置身:指遭受貶謫的詩人自己。置:放置。棄置:貶謫(zhé)。
擴充套件資料:
此詩作於唐敬宗寶曆二年(826年),劉禹錫罷和州刺史返回洛陽,同時白居易從蘇州返洛陽,二人在揚州初逢時,白居易在宴席上作詩贈與劉禹錫,劉禹錫寫此詩作答。劉禹錫從小愛下圍棋,與專教唐德宗太子下棋的棋待詔王叔文很要好。
太子當上皇帝后,他的教師王叔文組閣執政,就提拔棋友劉禹錫當監察御史。後來王叔文集團政治改革失敗後,劉禹錫被貶到外地做官,寶曆二年(826年)應召回京。冬天途經揚州,與同樣被貶的白居易相遇。白居易在筵席上寫了一首詩《醉贈劉二十八使君》相贈:“為我引杯添酒飲,與君把箸擊盤歌。
詩稱國手徒為爾,命壓人頭不奈何。舉眼風光長寂寞,滿朝官職獨蹉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在詩中,白居易對劉禹錫被貶謫的遭遇,表示了同情和不平。於是劉禹錫寫了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回贈白居易。